皮紙製作技藝

皮紙製作技藝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竹和楮樹皮製作的竹紙和皮紙是傳統手工紙的兩個重要品種。貴州為少數民族聚居區,該省的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竹紙和皮紙製作的古老技藝,其中尤以貴陽市香紙溝(布依族)、貞豐縣小屯和丹寨縣石橋(苗族)的製作技藝最為傑出。

文化標籤

皮紙製作技藝皮紙製作技藝

時間:2006年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地區:貴州

編號:Ⅷ-67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貴陽市、貞豐縣、丹寨縣

基本概述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竹和楮樹皮製作的竹紙和皮紙是傳統手工紙的兩個重要品種。貴州為少數民族聚居區,該省的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竹紙和皮紙製作的古老技藝,其中尤以貴陽市香紙溝(布依族)、貞豐縣小屯和丹寨縣石橋(苗族)的製作技藝最為傑出。

以香紙溝所產竹紙為例,據傳它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套操作工藝包括伐竹、破竹、漚竹、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烘晾等72道工序,與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造紙法完全相同。其成品既綿且韌,有隱形竹紋,還散發出淡淡香氣。

歷史傳承

貞豐縣小屯所產白綿紙創始於清代鹹豐年間,直至上世紀末全鄉仍有千餘戶從事抄紙生產。所產紙以構皮為原料,整套操作也經72道工序,成品綿韌,平整潤柔。

丹寨縣石橋所產的白皮紙也用構皮、杉根為原料,另外還生產彩色紙,包括雲龍皺褶、凹凸、壓平、花草、麻紙六個品種。其製作過程一般有十多道環節,生產時將棉絮狀紙漿兌水加入“滑藥”攪勻,經抄、壓、曬、揭,包裝而成品,紙質綿韌、光潤,耐水性好。

以上手工紙品對原料、水質、工藝均有嚴格要求,技藝的傳承全靠口傳心授,與製造相伴,產生了豐富的紙業習俗,每年都要祭祀造紙宗師蔡倫。從這些情形來看,相關的竹紙、皮紙製造技藝已成為文化多樣性和民族認同的重要證物。但在現代化紙業的強力衝擊下,這些複雜難學的造紙古法傳承已成問題,需要加以搶救、保護。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