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城蒲菜

淮城蒲菜

淮城蒲菜俗名蒲兒菜,是淮安特有的傳統名菜。因為它是香蒲根部的莖芽,所以又名蒲芽、蒲筍;產於淮城鎮的勺湖、月湖及鎮郊,以天妃宮所產最佳。質地柔嫩,潔白清香,口味鮮美。其食用歷史已800餘年。這種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筍之味。蒲葉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纖細的玉管,把這潔白肥嫩的蒲根莖,放入雞湯或肉湯內,外加佐料燴制。如跟豬肉一起燴制則更好。這種菜味鮮爽口,營養豐富,為淮安佳肴。現在進過人們不斷實踐、改進,精心烹調,已能做出清蒸蒲菜、葷燴蒲菜等數種名菜。

簡介

淮城蒲菜淮城蒲菜

蒲菜俗名蒲兒菜,是淮安特有的傳統名菜。因為它是香蒲根部的莖芽,所以又名蒲芽、蒲筍;《西遊記》稱它叫蒲根菜,在古書上則稱之為蒲、深蒲或蒲蒻。蒲,是一種野生的水生植物,又名香蒲。蒲葦韌如絲,那是老蒲。初生的蒲心蒲莖很嫩,可以食用。人類食用蒲,歷史久遠。

淮安水鄉澤國,盛產蘆蒲,因而不但早就有了吃蒲菜的傳統,而且一直保留到現在。淮安蒲菜的味道仍然很美。味美的原因是水土沒有變壞,甚至變得更好,更適合蒲菜的發育。淮安蒲菜以萬柳池、勺湖、夾城、新城所產的最佳,其中尤以萬柳池天妃宮一帶蒲菜和夾城池河蒲菜最為著名。因為這裡池淺淤深,水質優良,所產蒲菜莖粗白長,壯而不老;經過科學鑑定和實際品嘗,的確是上品。

其它地方水土各異,所產皆不及淮安,即連淮安四鄉所產的也遠不及城區的好。別的地方產的只能叫做蒲根,不能成,不可稱之為菜,就象前面所舉唐宋人詩中的蒲根一樣,與蒲菜風馬牛毫不相干。因為這些東西既瘦且綠,非苦即澀,難以入饌。淮安蒲菜可炒可燴,肥嫩香脆,爽口美味,可以製作多種名菜。

特色

蒲菜是淮安的特產。這種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筍之味。這種菜是淮安城裡僅有的土特產,生長在淮城的勺湖、月湖,如移植到郊外或江南、兩廣,蒲葉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纖細的玉管,把這潔白肥嫩的蒲根莖,放入雞湯或肉湯內,外加佐料燴制。如跟豬肉一起燴制則更好。這種菜味鮮爽口,營養豐富,為淮安佳肴。現在進過人們不斷實踐、改進,精心烹調,已能做出清蒸蒲菜、葷燴蒲菜等數種名菜。

菜譜

蝦米扒蒲兒菜:它是選用本地產優質蒲兒菜、大蝦米、豬油、高湯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的。鮮紅的蝦仁象徵著將帥,蒲兒菜嫩白如軟玉,整齊排列在長盤中,猶如玉女列兵,美目生津,其味鮮美爽口,清香嫩滑,沁人肺腑。它還有個別名:紅玉列兵。真可謂煞費苦心,又獨具匠心,因為色香味俱全,又含深厚的文化底蘊,2002年還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

雞粥蒲菜:它的製作方法是將母雞燉爛,取汁加佐料與蒲菜燴制。它與枚乘所說的“芻牛之腴,菜以筍蒲”是一脈相承的。每年春天,是人們開始食用蒲菜的時候,入夏以後,其莖漸粗,其味愈美,文人往往詩以歌之。

逸事

蒲菜蒲菜

蒲菜還有一段有趣而光榮的逸史——它曾被家鄉的小說家吳承恩寫入名著《西遊記》中。該書第八十六回,孫悟空在隱霧山打死艾葉花皮豹子精,救出唐僧以後,難友樵子拜接師徒四眾入“柴扉茅舍”,展抹桌凳,奉獻幾品野菜酬謝。這時,吳承恩用了一段韻文,擬動物化地描述了淮安一帶的三十幾種野菜。他如數家珍地說過黃花菜、白鼓盯馬莧齒、馬蘭頭、狗腳跡、貓耳朵、剪刀股等等以後,複寫道:油炒烏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並茭兒菜,四般近水實清華。

有趣的是一九八二年,首屆《西遊記》學術討論會在淮安召開時,淮安即曾以蒲菜招待與會代表,作為家鄉的芹獻。

傳說

相傳,南宋時,梁紅玉與丈夫韓世忠鎮守楚州,在一次抗金中,她和部下被重重圍困,敵軍只圍不攻,意在消磨和等待時機,將他們消滅。內缺糧草,外無援兵,野菜都已挖盡,只剩下河裡長著茂盛的無邊無際的蒲葦。也許是梁紅玉出身卑微,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淮安境內水田較多,盛產蒲草,少年時代曾和家人一起編織蒲包賣錢度日,對嫩蒲可食用有所了解,曾用它度過饑荒;或許是老天相助。她挽起長袖,伸出素手,層層剝去老葉,那雪白纖纖的莖煮之,食之,果然味美。那河中之蒲,割了又長,取之不盡,讓這女子和她的兵將們挺了過來,最後戰退了金兵。因此,蒲菜在淮安百姓們的口中留下一尊貴的大號:抗金菜。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