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原鎮

鹿原鎮

鹿原鎮位於湖南省炎陵縣西北部,與茶陵縣及郴州市安仁縣毗鄰。1996年底由一鎮一鄉一村合併組建,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所在地。距炎陵縣城18公里,面積14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炎陵縣西部重鎮的“一區帶兩翼,三橋構重鎮”的生態旅遊型小城鎮建設格局。境內盛產天堂茶,其中的“神農劍”茶久負盛名。

基本信息

簡介

鹿原鎮瀧湖
鹿原鎮共有企業18家,2004年引進到位資金195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倍,是鹿原鎮引進資金項目最多,民營企業發展最快的一年。該鎮企業生產正常運轉。全年完成企業總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小水電開發。鹿原鎮的小水電開發項區紅紅火火,鎮內共有黃石、天堂、魯坑、霞江、月洲灣瀧湖等水電站共6個。共裝機9000千瓦。自來水公司。鹿原鎮自來水公司,總投資近200萬元,水源在南沖村龍活里泉眼,系承壓山泉水。供水規模近期2000T/D(2010年前),遠期4000T/D。工程於2002年10月26日正式動工,2003年9月8日竣工正式通水運營。

鹿原鎮有5000餘人常年赴外打工經商。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16億元,財政收入631.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2235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42.67萬元,農民儲蓄存款9201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6648萬元。鹿原鎮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民風淳樸,歷史悠久。

炎帝農耕文化、中醫藥文化、交易文化、社會文化和祭祀等民俗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並不斷的得到繼承和發揚。炎

鹿原鎮美麗的鹿原鎮

帝洗藥池、龍腦石、聖火台、詠豐臺等一系列有關炎帝的神奇傳說的著名景點在這裡不勝枚舉,歷來為華夏兒女尋根謁祖、祈福求安的聖地,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和風景旅遊名鎮。

鹿原鎮先後被評為“2002年度市文明建設紅旗單位”,“2003年度縣文明建設紅旗單位”、“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4年度市文明建設紅旗單位”、“湖南省2004屆“文明村鎮”、“省農村反邪教警示教育先進基層單位”。

農業現狀

鹿原鎮農業狀況
鹿原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人口23272人,農業戶6815戶,耕地面積23193畝,其中水田20201畝,旱地2992畝。山地面積15.42萬畝,森林面積14.34萬畝。糧食總產量1.5萬噸;發展生豬4.3萬頭,家禽16萬羽,水產品產量153.6噸。

農業綜合開發。鹿原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從2002年9月開始實施至2003年12月底全面竣工,總投資543萬元,集中連片改造中低產田1.6萬畝,新增排灌渠道6.7KM,硬化改造渠道47.6KM,增、改造機耕路8.2KM。共涉及柳山、米西、新坪、炎陵、澎溪、湖田等18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受益人口16839人。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000畝,改善除澇面積1400,改善灌溉面積16000畝。

同時,形成了“直如線、彎如月、平如鏡、硬如鐵、美如畫”的幽美田園風光,與炎帝陵景區相輔相成,成為炎帝陵旅遊的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

農村建設

鹿原鎮農村文化建設
一是突出抓產業發展。以建設農業基地為重點,建立一批農業示範工程,扶持壯大富民養殖協會、東華發展養殖場和百果香藥材種植基地;大力發展農業產品加工等家庭非農經營項目;啟動旅遊商貿產業發展。

二是突出抓村鎮建設。啟動城鎮整體規劃修編,完成22個村的村莊規劃;解決好西山灌區沿線農田灌溉問題,擴大鎮自業水供水規模;強化村莊建設,整治鎮容光煥發鎮貌和村莊環境。

三是突出抓招商引資力度,全年爭取引進1——2個投資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現企業總稅收過百萬。四是突出抓民主建設。切實抓好政務公開、村務公開、一事一議、村級財務管理等制度的落實,建立健全村組相關配套組織,加強村民民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坦蕩步擴大基層民主

創建工作

鹿原鎮旅遊資源
鹿原鎮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全面推進“生態立鎮、農業固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戰略,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一、發展思想

圍繞“旅遊興鎮”,依靠炎帝陵風景名勝區,大力發展小城鎮旅遊產業、農林特產加工業、小水電產業,全方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二、發展目標

以“一區帶兩翼、三橋構重鎮”布局,緊跟炎帝陵建設步伐,建好揚錢洲農耕文化新區,帶動王家渡墟和塘田墟兩翼發展;以神農大橋、鹿原大橋、河西大橋三橋為紐帶,構建炎陵縣西部重鎮。突出小城鎮水、電、路、通訊、醫療科技、教育等基本設施的完善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鞏固和加強工業企業發展.三、發展規劃

在炎資、炎安公路交匯處建一棟以經營旅遊特色產品為主的綜合市場,建設經營炎陵縣特色農產品為主的體現農耕文化風貌的店面走廊;在炎帝陵景區周邊村開發展現當地農耕民俗文化特色的農家宴一條街,營造“拜祭老祖宗、嘗農家小宴、品農耕文化大餐”的旅遊氛圍;在炎帝陵風景區附近建占面積300畝的旅遊觀光農業園

下轄村

城鎮建設

鹿原鎮鄉鎮美景
鹿原鎮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所在地,該鎮始終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嚴格要求,把小城鎮建設當作第一抓手,把廣大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切入點、突破口,圍繞創品牌、樹精品、提檔次,突出“城建規劃、舊鎮提質、新區開發”三大重點,努力構築“生態型、富裕型、和諧型”旅遊強鎮。以迎賓路建設為龍頭,大力開展小城鎮建設,城鎮面貌大為改觀,展現新的面貌。迎賓路改造工程是鹿原鎮小城鎮建設的重頭戲,是“市屬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的重點建設項目,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總體要求和本著“服務旅遊、生態休閒、和諧共處”的建設理念,分五期工程組織實施,包括休閒廣場、馬路市場、沿江觀景台、鎮政府機關大院、鎮政府大門和圍牆的建設和改造,自2007年4月動工,2008年8月全面竣工,總投資230餘萬元。

休閒廣場是一個高標準建設的鄉鎮民眾休閒廣場,原為樹木縱橫、荒草叢生、垃圾遍地的空坪,經過改造,鋪設了高檔文化廣場磚,修設了花壇、石桌,裝好了宮燈及景觀地燈,種植了紅檵木紅楓海棠桂花等名貴苗木。馬路市場改造,對河西橋頭至田心河堤全長500餘米路段進行亮化、美化、綠化,將該路段兩側拓寬各1米,建設高標準人行道,鋪設路緣石、火燒板,造綠化帶,植景觀苗木,形成了極富生態特色一條街。沿江觀景台,採用精雕石欄構築沿江護堤,修築景觀花壇,種植龍爪槐、石榴、桂花等名貴苗木,設大理石休閒凳。沿江觀景台的建設既消除了交通隱患,又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休閒觀光的好處所。鹿原鎮著力實施小城鎮建設,為改善鹿原人民民眾的宜居環境,提升鹿原小城鎮建設品位,塑造鹿原鎮的良好形象做了一次大膽嘗試,為鹿原鎮“圍繞炎帝陵,依託炎帝陵,服務炎帝陵,建設旅遊強鎮”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鄉鎮作風建設

鹿原鎮良好鄉風
2007年以來,鹿原鎮堅持把“建設一支隊伍出力量”作為第一追求,從轉變工作作風入手,狠抓作風建設,踏踏實實抓大事、乾實事、做好事,有力地推動了全鎮各項事業的友好又快大發展。

學風轉變是作風革新的催化劑。2007年初制訂了詳細的《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畫》,對《江澤民文選》、“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構建”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制度管幹部是作風建設的強力保證。為堅決革除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多乾少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弊端,該鎮一直在“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上下功夫,樹立了用制度管理的理念,把制度建設作為規範工作程式、提高辦事效率的基本保證。建章立制,把成熟的辦法、措施用長效機制的辦法鞏固下來,將《首問責任制》、《辦事公開制》、《辦事限時制》、《例會制度》、《談心、駐村和建立重大事情、民眾意見徵求制度》、《政府行政責任制》、《政府崗位責任制度》、《公開承諾制》、《公文督辦制》、《責任追究制》等十項制度作為制度管理的重要內容,並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作風建設成就鹿原事業繁榮。幹部作風的轉變成為開創全鎮事業全面發展的基石,廣大幹部職工做到了事事“抓得實”、“頂得住”、“幹得好”。

相關詞條

湖南省鄉鎮導航

湖南省,簡稱“湘”,位於長江中游,因大部位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別稱:楚、湘楚,三湘四水),為中國國家一級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