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山鎮

鸞山鎮

鸞山鎮地處攸縣東部山區,轄25個村,1個居委會,270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26794人,其中農業人口25668人,外出務工人員3687人。土地總面積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841畝,其中水田16746畝,旱土4095畝;林地面積27萬畝,其中竹林面積7萬畝。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完成財政收入694萬元;人均純收入4607元。

基本信息

簡介

鸞山鎮鄉村美景
攸縣轄鎮。1950年為二區,1956年置鸞山鄉,1958年為星火公社,1959年更名鸞山公社。1984年復改鸞山鄉,1994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0公里,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2.1萬。鎮政府駐鸞山。轄陶坪、廟下、琴陂、鹹弦、鹹周、新和、東院、利洞、鄒家坊、上壠、江沖、上坪、江邊、龍會、南源、南岸、皮佳17個村委會和置新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煤礦、運輸、造紙、水泥。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生豬。是縣境東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境內有皮佳革命死難烈士紀念坊

該鎮共有企業101個,其中煤炭企業42個,鐵礦企業22個,選礦廠17個,農產品加工性企業2個,旅遊企業3個,引進規模辦礦企業兩個,實現工業總產值3.3億元。企業主要產品產量為:煤炭75萬噸,鐵礦石30萬噸,發電量175萬千瓦時;農業總產值4770萬元,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總產量10424.42噸,紅薯95.4噸,水果188噸,蔬菜301噸,油菜籽54.25噸。生豬存欄3740頭,家禽存籠4萬羽,退耕還林3804畝,完成撫育更新247公頃。鸞山鎮地處攸縣東部山區,轄25個村,1個居委會,270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26794人,其中農業人口25668人,外出務工人員3687人。土地總面積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841畝,其中水田16746畝,旱土4095畝;林地面積27萬畝,其中竹林面積7萬畝。

該鎮共有企業101個,其中煤炭企業42個,鐵礦企業22個,選礦廠17個,農產品加工性企業2個,旅遊企業3個,引進規模辦礦企業兩個,實現工業總產值3.3億元。企業主要產品產量為:煤炭75萬噸,鐵礦石30萬噸,發電量175萬千瓦時;農業總產值4770萬元,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總產量10424.42噸,紅薯95.4噸,水果188噸,蔬菜301噸,油菜籽54.25噸。生豬存欄3740頭,家禽存籠4萬羽,退耕還林3804畝,完成撫育更新247公頃。

現有中學2所,中心完小1所,在校中、小學生2605人,教職工178人;有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25個,床位18張,醫務人員25人;敬老院1所,供養人員36人。

2005年元月,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安排,實現漕泊鄉與鸞山鎮行政區劃合併,保留“鸞山鎮”稱號,鎮政府所在地設在陶坪村。合併後的鸞山鎮是全縣面積最大,也是重要的產業發展大鎮。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國共產黨章程》等有關法律、法規,全面完成了25個村的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推動了民主法制進程,鞏固了基層政權。

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一是鞏固、規範礦產業。走規模、規範、安全辦礦的路子,確保了礦產業的主導地位;二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初步實施旅遊資源的整合,制定了長遠發展規劃,完善了配套設施,提升了景點品位,旅遊創收700多萬元;三是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大力倡導林業發展,加快了林地流轉步伐,規劃了15年的林業發展藍圖,楠竹低改初現成效。

從2007年9月份起,鎮黨委、政府配合縣委、縣政法委開展了鸞山地區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集中整治行動,歷時5個月,先後組織了4次比較大的打擊行動,通過發動民眾舉報、網上通輯,懸賞抓捕,共掃除帶黑惡性質的犯罪團伙1個,抓捕犯罪嫌疑人12個,沒收非法所得100多萬元,徹底打擊了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社會穩定,最佳化了經濟發展環境。

2007年9月份,縣委、縣政府牽頭,鎮黨委、政府配合,組織紀委、公安、國土、環保、林業、安監等職能部門成立了一個專門班子,對非法鐵礦開展了兩次大的專項整治行動,通過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共關閉非法鐵礦井口60多個,立案查處違法違紀人員8人。基本上取締了非法開採行為,規範了鐵礦生產秩序。

一是實施安居工程,幫助無房、危房戶建造安居房18戶;二是扶貧助學,共資助貧困學生152人次,解決資金5.8萬元;三是開展“獻愛心”活動,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機會,號召機關黨員幹部,駐鎮部門單位,倡儀全社會向兩位身患重症的5歲男孩捐款,共捐得資金4萬元,幫助他們渡過了生命難關。

堅持以人為本和制度管人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強化財務管理,實行“六個統一”,建立幹部下鄉考勤制,開展機關幹部年終個人考評與站辦評優活動,實行獎優罰劣與年終獎掛鈎,激發了幹部活力,提高了積極性,轉變了作風,增強了黨性,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下轄村

林業發展

鸞山鎮林業資源
鸞山鎮是一個林業大鎮。現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該鎮有林地面積27.7萬畝,占全縣林地面積的十分之一。該鎮依託資源優勢,規劃了十年林業發展藍圖,採取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大力發展林業,使林業產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已發展造林業、竹木加工業、森林旅遊業三大林業產業,為鸞山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林業局各管線局長現場就會上提到的林業法律法規、林政管理、資源保護、產業發展等問題逐一進行了答覆和解決。最後,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賀建國表示,林業局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鸞山鎮林業的發展,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鸞山鎮的廣大林農繼續投入林業事業,依法依程式進行各項林業生產,促使鸞山鎮的林業取得更好更快地發展。

林業局全體局長到基層調研林業產業,與老百姓面對面交流林業問題,共商發展大計,在攸縣林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這是林業局轉變幹部作風,創新工作思路的一大嘗試和創舉。

農業建設

糧食總種植面積68100畝,推廣套用優良品種超過19350畝,糧食總產量33179噸,經濟作物面積25219畝。“退耕還林”面積3000多畝,其中新增600畝,為攸縣建立了一個退耕還林示範基地;建立了以存高為中心的瓜果基地,開發優質瓜果1000畝;在樓塘建立了1000畝的速生桉樹基地;在大聯建立了1000畝水稻育種基地;在大洲建立了300畝的優質油茶基地;開發了群新村鳳凰山園藝場、張家沖、九嶺水庫漁業養殖,培育了一大批養殖大戶,該鎮共出欄生豬61057頭,漁水養殖產值突破220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

鸞山鎮鸞山鎮

該鎮共投入900多萬元,對80%以上的村級主幹道路進行了水泥硬化,總里程達50多公里,其中:14個村、組主幹道均已水泥硬化;政府投資190餘萬元將大洲公路8.1公里全面水泥硬化。啟動水利工程300餘處,投勞30多萬個,投資400多萬元,其中:張家沖水庫除險保全工程投資98萬元,對大洲黎何排洪渠進行了通暢硬化,對鐵路沖水庫及群新等村的骨幹山塘進行了擴容提質,對群力等村電排進行了更新改造,衡炎高速公路途徑的四個村10餘口山塘進行了全面整修和防滲,有力地提高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通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項引資,在存高村成功開發土地120畝,在五星村實施了200萬元的農土建設項目,對土地生產道、田間道、機耕道、水利設施等進行了完善和配套,有效地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確保了耕地占補平衡,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社會事業

投資80萬元興建了一所鎮敬老院,使49位五保老人得以安度晚年;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投入30餘萬元新建了一棟教師食堂,20名國中生考入了攸縣一中;衛生事業有了新的進步,鎮中心醫院醫療條件不斷完善,防疫手段不斷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參合率達到了90%以上,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弱勢群體得到了切實保障,全年發放各類救濟款達176.6萬元,享受低保達574人;文化事業有新的起色,“農民圖書館”贏得了省、市的好評,民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豐富多彩。

旅遊資源

皮水洞位於攸縣鸞山鄉皮佳村,原名水頭洞,又名皮佳洞。洞分乾濕兩層,濕洞居下為陰河,泉水從洞中流出,終年不竭,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可數。乾洞內有一潭,投石其中,久而方聞回音,可見其深。跨過深潭,豁然開朗,四周怪石嶙峋,有田園、鐘鼓,還有石林、石筍,琳琅滿目。再前行,便至“觀音殿”。由鐘乳石凝成的觀音菩薩和眾多羅漢,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此洞歷為遊人所慕,明、清墨客騷人游此洞時所題詩句,至今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