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田鎮

火田鎮

火田鎮,位於湖南省茶陵縣東部,下轄21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

基本信息

簡介

火田鎮火田鎮地圖
火田鎮鄉村概貌
火田鎮民國時期曾為高岳鄉、西嶽鄉。新中國成立初分屬二、六區。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0年分為火田、菜埔兩個公社,1965年又並為火田公社,1984年改火田鄉,1993年改為火田鎮。

火田鎮轄21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總人口5.4萬人,地域面積19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6萬畝,屬丘陵地形,耕地面積3.2萬畝,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年降雨量1700mm,全年無霜,四季如春,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國道324線貫穿腹地16.7公里,漳江流經本鎮連線東海,水陸交通便捷。盛產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優、特水果享譽省內外,素有“水果之鄉”、“閩南荔枝第一鎮”的美譽。

改革開放以來,火田人民以飽滿的創業熱情,團結拼搏,塑造了火田文明開放的新形象。今日火田,特色農業走向產業化,鄉鎮企業不斷壯大,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水電資源開發、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地熱資源開發等多產業齊發展的格局。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資源優勢蘊含著未來的光輝前景。新世紀的火田正大步邁向全面小康,我們將以更加科學文明的發展觀念,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竭誠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明天 。

火田鎮省級“明星鄉鎮”。全鎮幹部職工92人,鎮機關由黨委、政府、人大主席團、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設6個綜合辦公室,即:黨政辦公室、農業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村建建設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事業單位設“四個中心、兩個站”,即: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科技文化服務中心、行政執法與法律服務中心、企業管理站、村鎮建設規劃站。同時,根據時局、工作需要,設立相關臨時辦公室,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稅費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等。

火田鎮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S320省道、安巒縣道穿境而過,周邊鄉鎮物流多在此集散。面積144平方公里,全鎮轄14個村,4個分場,1個居委會,25000餘人。做大做強紅色農場冰糖橙,蜜桔等果業,抓好四大建設,就是要搞好城鎮建設,把火田鎮建設成為茶陵東部的中心集鎮;搞好飲水工程,解決火田鎮近2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抓好農網改造,實現全鎮用電安全,確保農場用電質量;抓好小康示範村建設,把貝水、芙江、洲陂,紅色農場二分場等作為小康示範村建設好。

2008年火田鎮的主要工作是要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兩個重點,大力發展烤菸,香菇和紅色農場冰糖橙等三大產業,2008年全鎮要種植烤菸8000畝,發展香菇面積200畝,做大做強紅色農場冰糖橙,蜜桔等果業,抓好四大建設,就是要搞好城鎮建設,把火田鎮建設成為茶陵東部的中心集鎮;搞好飲水工程,解決火田鎮近2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抓好農網改造,實現該鎮用電安全,確保農場用電質量;抓好小康示範村建設,把貝水、芙江、洲陂,紅色農場二分場等作為小康示範村建設好。

特種養殖

火田鎮麻鴨養殖
火田鎮特種養殖場創建於2002年,幾年來本場與時俱進, 堅持走無公害、低殘留的生態健康養殖之路,緊緊圍繞;“土”“野”“特”等大眾所追求的綠色健康肉食產品做文章,以健康養殖、綠色食品、服務社會為辦場宗旨。利用基地加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特種養殖業的發展 ,使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養殖場創建以來,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占地30000多平方米,主營——野豬、土雞、麻鴨、冬茅鼠肉狗等養殖品種。養殖已處具規模,形成年產野豬5000多頭、冬毛鼠3000多隻、土雞30000多羽、麻鴨60000多隻的養殖規模。

養殖場在求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科技扶貧、服務社會的“宗旨,無私的向社會各地培訓特養人才,長期對養殖戶實行技術跟蹤和銷售服務,到目前為止先後扶持了863戶特養戶走向創富之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工業立鎮

火田鎮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改善財政結構、增強經濟後勁的重要措施來抓,緊緊抓住縣委縣政府制定的“飛地工業”和“鄉鎮創業園”的鼓勵政策,採取團組招商、聯合招商、產業鏈招商的辦法,大膽探索在雲陵工業區創辦“火田創業園”,在引辦大項目、飛地工業和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鎮至今已有工業企業20餘家,成為火田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財稅經濟

火田鎮財稅

火田鎮切實採取“一摸、二堵、三催、四查”的方法,四措並舉全力抓好財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摸清稅源。2008年初,在該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分管稅收的領導帶領財稅組成員下到村組,了解企業發展狀況,特別是企業經營狀況和重大工程的進展情況,摸清稅源底子,做到早謀劃、早介入。

二是堵稅外流。茶陵縣火田鎮企業發展穩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增多,但財稅收入卻難以大幅增長。經過調研發現,該鎮內還不同程度存在稅民外流情況,對此,該鎮黨委、政府組織人員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做好思想工作,並對重點單位採取“跟蹤結帳,實時納稅”的方式,切實堵住稅收外流。

三是及時催繳。根據以往經驗,企業老闆受利益驅使,在生產前期存在躲稅現象,後期則有可能漏稅。

四是按時清查。為杜絕偷稅漏稅現象,一季度,該鎮黨委、政府在聯合稅務部門對各企業進行稅務清查。對比上年度納稅情況,發現有未按稅法徵收到位的單位,要求有關人員對其進行認真清查,該補的補,該罰的罰,絕不顧及個人情面。

特產資源

火田現有荔枝5.5萬畝,品種有烏葉、蘭竹、早紅、狀元紅等,以烏葉品種居多,約占90%。火田烏葉荔枝果肉質滑、多汁、味甜,單果重18-2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9%,除作為鮮食外,還是製造罐頭食品的優良品種;2月上旬到3月 上旬開花,7月上旬成熟,年總產量可達1.5萬噸。火田鎮素有“閩南荔枝第一鎮”美稱。“華瑤”牌火田烏葉荔枝已經國家綠色食品管理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

旅遊興鎮

火田鎮建制於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史載開漳聖王陳元光代父為將平撫“嘯亂”,建宅屯兵墾荒,建州於火田西林城,是漳州郡治的發祥地。火田境內山青水秀、漳江兩岸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眾多,、西林漳州古城遺址、古樓驛、五通廟戴群馬亭等名勝古蹟是朝聖旅遊的勝地。
(圖)火田鎮(圖)火田鎮
(圖)火田鎮(圖)火田鎮

農業穩鎮

火田鎮現有荔枝5.5萬畝、香蕉1.5萬畝、枇杷1萬畝,水果年總產量可達4萬噸,農產品市場、加工、貯藏、保鮮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科技興農”戰略全面實施,高優農業不斷發展,莆中高優木瓜種植基地、白雲寺觀光農業示範園、百花洋超大集團千畝枇杷種植基地、佳園綠野高優育苗基地、菜埔大田改種枇杷示範片等示範基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帶動該鎮高優農業和特色農業快速發展,逐步走上高最佳化、效益化、產業化的道路。百花洋草山養、養綜合開發,高田鳳竹養雞場等畜牧養殖業成為該鎮養殖業的龍頭企業,規模正日益擴大。

招商引資

為加快經濟發展,火田鎮不斷完善投資政策,改善投資環境,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於2006年“9.8”洽談會上籤約3個項目:(1)漳州市綠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企業,註冊資金200萬美元;(2)漳州市沁之韻茶葉有限公司,內資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總投資3000萬元;(3)漳州市雲夷茶葉有限公司,內資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總投資1800萬元。

助農增收

火田鎮種煙業
湖南茶陵縣火田鎮廟貝村委會主任尹國凡開心地與家人搬運“軟黃金”。菸葉種植已成為茶陵縣火田鎮村民脫貧致富的新“法寶”。

火田鎮地處湘東邊陲,原以產糧為主,經濟發展不快。近年來,通過廣泛調研,該鎮決定大力種植菸葉,以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造特色農業。

廟貝村180多戶村民人人掌握了種煙技術,家家建造了烤菸房。火田鎮7000畝菸葉,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村民人均增收750元。該鎮已被列為省級煙業生產基地。3年內,該鎮力爭將菸葉種植面積擴大到2萬畝,年產優質菸葉6萬擔,努力打造省內煙業第一鎮。

雲霄縣火田鎮採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荔枝出口基地。該鎮岳坑村同福建海南食品有限公司就荔枝管理、保護價、產品驗收標準等條款簽定荔枝產銷協定。協定確定岳坑村大埔片2500棵荔枝為出口基地,農藥由公司專供,用藥標準技術無條件接受公司植保員監控,荔枝保護價每公斤4元,合格產品將出口日本

湖南省鄉鎮導航

湖南省,簡稱“湘”,位於長江中游,因大部位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別稱:楚、湘楚,三湘四水),為中國國家一級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