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田鎮[岳陽市毛田鎮]

毛田鎮[岳陽市毛田鎮]

毛田鎮位於岳陽縣境東北部,距岳陽市區68公里,岳陽縣城42公里。西鄰雲山鄉,東抵相思鄉,北接臨湘市詹橋鎮和湖北省通城縣北港鎮。建國前為福義鄉。建國後初隸3區,1958年建為毛田人民公社,後規模縮小為毛田公社、南沖公社,隸毛田區,1984年社改鄉,同年撤南沖公社改為南沖鎮;1995年撤區並鄉,毛田鎮、南沖鎮合併為毛田鎮。相傳舊時轄區有大塊茅坪,後開墾為田,稱“茅田”,久而演變為毛田。五十年代華國鋒任湘潭地委書記時曾撰寫《可貴的革命幹勁》一文讚頌毛田人民。隨後毛田又成為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旗幟,名聲頗大,故以名鎮。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毛田鎮毛田鎮文化宣傳
毛田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採取政策宣傳、專題講座、黨課教育、三會一課等形式,以“一創三滿意”、“五級聯創”、“艱苦奮鬥、拒腐防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黨建聯心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努力提高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增強防腐拒變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1)毛田鎮黨委建立了黨委領導班子中心學習制和黨員民主生活會制度,每月一次,通過這種方式,加強了黨性修養,促進了黨員幹部作風的轉變,密切了黨同民眾的聯繫。
(2)建立了領導幹部廉政檔案和工作目標責任制,嚴格進行考核,黨的領導班子建設明顯加強,達到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民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的。
(3)以提高幹部素質為目的,在機關幹部中開展了“三學、三提高、三增強”活動;同時實行最佳化組合,競聘上崗,動態管理,認真落實幹部的培養、選拔和推薦。增強了機關幹部的責任心,很好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毛田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250個村民小組,5025農戶,2147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5人,人口出生率為10.11%,自然增長率為3.99%。;毛田鎮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4350畝,山林面積72000畝,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2座。

毛田,一個地處偏遠山區、庫區鄉鎮,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因“學大寨、趕毛田”這句口號而飲譽海內外,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造梯田、改桑園、修公路、建堤壩、辦企業,一幕幕毛田人民戰天鬥地、改天換地的可貴革命幹勁,至今仍壯懷激烈。

毛田鎮位於岳陽縣東北部,地處湘鄂兩省及臨湘、岳陽、通城三縣交界處,東臨岳陽屋脊相思山,西臨道教聖地大雲山,北有佛教聖地銅鼓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鐵山水庫蜿蜒其中,地理位置獨特。

轄區以農業、林業、養殖禽畜為主要產業。2000年毛田鎮國內生產總值9286萬元,各類稅收120萬元,財政總收入223萬元。

鎮區明代末年即聚居上百戶人家。民國初形成長200米、寬3米的街道,設有竹木、鐵器、釀酒、南貨、百貨、日雜等20多家店鋪及手工作坊。六十年代初毛田區公所及南沖公社管委會駐此後,區、社屬單位相繼建立,集鎮規模擴大。1984年建為建制鎮時,建成區近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8人,房屋建築面積4.62萬平方米。

鎮區規劃總面積3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水泥路面長1公里,常住戶口5400人,設兩個居委會。有臨街門面518個。鎮區內通信電話1115門,有線電視1200戶,縣屬鎮屬部門18個,中學1所,完全國小2所,醫院1所,個體工商戶408家。主要經營水電、礦石、木材、綠色食品旅遊業、服務業、建築業、家俱業、車輛運輸業等。

農村建設

毛田鎮毛田鎮領導視察
新農村建設一直是毛田鎮工作的一個重點。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毛田的新農村建設有了顯著的效果。
(1)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6年,毛田鎮共完成鄉道硬化15公里,砂石路改造17公里;古塘、杉山、石園、煙竹、雪市等5個村完成村道硬化12公里,總投資達800萬元。另外有長慶,芬水,大坡,洲塘,全心,榔樹等村完成了近20公里的路基建設,計畫在2007年進行全面硬化。水利建設方面的成績同樣有目共睹:近兩年,毛田鎮共投入近600萬元,對勝虎山水庫,划船塘水庫、腰塘水庫及50多處大山塘進行了全面的防滲加固,對增加、豐子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村的水利基礎設施進行了高標準建設,得到了湘潭、湘鄉兩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在農電方面毛田鎮黨委政府也同樣做了大文章,共完成近30個村的農網整改,並通過多方協調和爭取,預計在二季度能新增一台主變到3.5萬伏變電站,有效緩解毛田用電緊張的局面。“路好、水通、電穩”的基本實現,極大地方便了毛田人民的生產生活,也進一步推動了毛田鎮經濟的發展。
(2)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毛田利用新能源雖說是從2006年才開始,但發展前景看好,來勢喜人:2006年新建沼氣池82口,已有400多戶到鄉能源站報名要求修建。
(3)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豐子中心村建設已基本完工,並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投資6萬餘元用於豐子廣場專變的建設,投資13萬5千元對中心村排水、排污系統進行全面改造。集鎮規模日益擴大,農貿市場、移民衛生院、農技服務中心、振興超市毛田分店、客運站等硬體工程相繼落成,以永嘉橋為中心,以豐子廣場為輻射點的鎮區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4)文化、教育、衛生、勞動、通訊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45個村都開展了文化室的建設,並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中國小教師合格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國中畢業會考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列;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8%,並對毛田鎮45個村級衛生室進行了規範化建設;勞動部門多次組織勞動力集中培訓,僅2006年培訓場次就達20餘場,人數達到1500人;通訊網路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健全和發展,有移動基站7座,固定電話10000餘部,有線電視用戶達1000餘戶。
(5)示範村成效顯著。完成了村莊規劃、道路硬化、沼氣池建設等多項工作,“五改一整治”也全面展開,村容村貌大為改善。示範村的成功建設掀起了毛田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熱潮。

經濟發展

按照“優種、扶養、強工”的發展思路,毛田的工農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1)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調整。毛田鎮的32個科技興農示範點,華商萬畝藥材基地、金田藥材基地、萬山大棚蔬菜基地、托坪小水果基地、新華薄荷基地、雪市釣魚基地等6個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呈輻射狀分布,帶動了農業結構的最佳化,保證了農業的迅猛發展。2006年,毛田優質稻種植面積達2.3萬畝,占水田總面積的90%;出欄牲豬12萬頭,其中良種豬11萬頭。(2)工業經濟迅猛發展。相繼有毛田廢品金屬回收公司、大坡磚廠、洲塘採砂場、木器加工廠、惠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落戶毛田,並且生意紅火。這些企業不僅為毛田鎮提供了新的經濟成長點,更解決了50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3)傳統加工業蓬勃發展。毛田產有享譽省內外的火焙魚、茶葉,並且供不應求。有鵬程實業有限公司和毛田建築工程公司加大了對火焙魚這一傳統產業的深加工力度,2006年,兩公司共產火焙魚12000公斤。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經湖南省民政廳同意並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毛田鎮設毛田鎮。撤鄉設鎮使毛田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興農穩鎮,工業強鎮,招商活鎮,生態立鎮”已成為毛田的既定思路;“立足鎮情,統一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已成為毛田鎮人民的共識;毛田人民將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已任,堅持“調結構、興產業、強基礎、擴城鎮”的發展戰略,以撤鄉設鎮為契機,頑強拚搏,銳意進取,做活“山、水”文章,把毛田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的經濟強鎮,把毛田打造成耀眼的水府明珠

農業發展

毛田鎮胡柚
毛田鎮的社會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2003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784萬元,主要農副產品產量為:糧食6541噸、紅薯1074噸、水果470噸、茶葉40噸、油菜390噸、花生131噸、牲豬5.755萬頭、水產品945噸、禽類260萬羽。

毛田鎮按照“最佳化環境、加快發展、調整結構提效益”的經濟工作思路,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一方面以戰略性思維抓工業發展,除加強對原有企業管理外,黨委政府大力招商引資,通過廣建信息渠道,內優招商環境,外爭招商機遇,正在引進投資將近200萬元的種桑養蠶項目。

鄉鎮企業,一方面以市場化思維抓農業發展,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出路,把開發特色農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目標,一是依託品牌優勢巨觀調控,大力發展土雞養殖,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以“公司 農戶”的發展模式動作,與市場相接軌。二是發揮地理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局部特色種植,充分利用山區發展水果生產的優勢,抓住退耕還林的契機,結合低中產田和荒山改造共發展碰柑、胡柚板栗等果木10餘種,新開闢果木基地2000畝。

鎮黨工作

毛田鎮慰問困難戶
2007年,毛田鎮黨委、政府本著“生態立鎮、旅遊興鎮、招商活鎮”的發展思路,實施環庫區發展戰略,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招商引資,以革命幹勁,引領2萬多毛田人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毛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著力基礎設施改善,完成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先後投入資金80餘萬元,對毛田鎮交通大動脈楊白路17公里進行“砂改油”,共投資200餘萬元,改造村級公路39公里,毛田鎮31個村已有11個村實現了“一村一路”的硬化目標;累計投入資金80萬元用於水利設施改善,維修病險水庫12座,修繕灌溉水渠6000米;投資98萬元用於集鎮環保設施改善,建設集鎮綜合污水處理池1個,公廁4個、攔沙壩1個;2007年4月份投資23萬元,修建了毛田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客運站。

二、著力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構築板塊經濟。毛田鎮黨委、政府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原則,通過典型引路、發展大村、培植大戶、以獎代投等方式,毛田鎮落實栽桑面積3000畝,形成了一線(庫區村治線)、兩點(道仁點、白水點)、三塊(毛田、南沖、孟城三大板塊)的種植格局,同時毛田鎮黨委、政府科學規劃,實行三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以每年2000畝的發展規模,逐步實現“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通過健全激勵機制,落實以獎代投的政策扶助和完善的技術服務,毛田鎮栽桑養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基本達到了家家戶戶、村村落落都栽桑養蠶。2006年毛田鎮栽桑養蠶單季畝產突破1200元,桑農人平增收500元,毛田鎮養蠶收入達160萬元。

三、著力項目帶動,大舉招商引資,強化其主導作用。毛田鎮黨委、政府切實轉變招商觀念,廣辟招商門路,創新招商辦法,本著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以外帶內、以外為主,採取異地招商、資源招商、特色招商、以商招商,通過出台優惠招商政策,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2007年一批企業相繼落戶毛田:投資350萬元的岳陽興科制蓋有限公司完成二期投資120萬元,一季度實現利稅20萬元;同興採石場完成投資600萬元;富華針織廠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180萬元,同步生產穩定,效果良好;蠶繭烘乾部完成一期投資60萬元。一系列項目的成功引進,從根本上改變了毛田財源短缺、稅負不足的狀況,夯實了毛田鎮經濟發展基礎。

據統計,2007年毛田一季度共完成GDP0.8億,實現財政收入18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4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