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圖嶺鎮

皇圖嶺鎮

皇圖嶺鎮是攸縣的北大門,與醴陵市接壤,東與江西省萍鄉市毗鄰,106國道、平汝高速公路和醴茶鐵路縱貫全境,素有“一腳踏兩省,雞鳴聞三縣”之說,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湘東地區建鎮較早、輻射面積較廣、影響較大的經濟重鎮。皇圖嶺鎮轄25個村、2個居委會、711個村(居)民小組、6.8萬人,1.9萬多戶;有耕地5.9萬畝,林地19.2萬畝,其中人口和面積分別占全縣的十分之一。2006年,皇圖嶺鎮工農業總產值18.77億元,財政收入1069萬元。全鎮有中國小26所,其中中學3所、中心完小3所、國小20所,教職工508人 。市坪中學教學設施較為完善,2006年國中畢業會考中,攸縣一中擇優錄取22人,居全縣農村中學之首。有縣級醫院1所(攸縣第三人民醫院),有鄉衛生院兩所(高梘衛生院、市上坪衛生院),鄉村醫療點31個。

基本信息

概況

皇圖嶺鎮位於攸縣北部。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6.8萬人(2005年)。轄西街、金塔、北街3個居委會,雙源、雙泉、瑞泉、陰泉、長嶺、雙和、新和、龍和、共和、高和、湖塘、富厚、龍塘沖、港口、樓下、譚家、桂閣塘、丹塘、筆增、筆田、筆塘、皇新、皇圖、市坪、長華、長竹、長橋、河峰、河田、河西、河良、市城、市先、市前、鵬江、鵬富、高梘、山關、中田、龍上、安豐、界頭、芳聯、芳沖、高龍、新樂、朋樂、三星、三龍、師塘5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皇圖嶺,距縣城44千米。醴茶鐵路、106國道過境。

沿革

“皇圖”地名由來有二,一曰某朝皇帝建官選址,曾派員到此勘測繪圖,因土質輕薄未選取,因取名皇圖嶺;二曰此地多黃色土壤,本名黃土嶺,後以諧音演變為皇圖嶺。1950年屬三區皇圖嶺鄉,市上坪鄉、高梘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1年屬皇圖嶺公社、市上坪公社、高梘公社。1984年改皇圖嶺鎮、市上坪鄉、高梘鄉。

1996年,皇圖嶺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3.3萬,鎮政府駐皇圖嶺,轄雙源、雙泉、瑞泉、陰泉、長嶺、高和、雙和、新和、龍和、共和、湖塘、富厚、龍塘沖、港口、樓下、譚家村、桂閣塘、丹塘、筆塘、筆田、筆增、皇新、皇圖23個行政村和南街、北街、西街3個居委會;市上坪鄉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1.6萬,鄉政府駐市上坪,轄長華、長竹、長橋、河峰、河田、河西、河良、市城、市先、市坪、市前、鵬江、鵬富13個行政村;高梘鄉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1.8萬,鄉政府駐洋屋裡,轄山關、中田、龍上、安豐、界頭、方聯、芳春、高梘、高龍、新東、朋樂、師塘、三龍、三星14個行政村。

1998年,撤銷市上坪鄉、高梘鄉,設立市上坪鎮、高梘鎮。2004年,皇圖嶺鎮轄西街居委會和雙源、雙泉、瑞泉、陰泉、長嶺、雙和、新和、龍和、共和、高和、湖塘、富厚、龍塘沖、港口、樓下、譚家、桂閣塘、丹塘、筆增、筆田、筆塘、皇新、皇圖23個行政村,市上坪鎮轄市坪居委會和長華、長竹、長橋、河峰、河田、河西、河良、市城、市先、市前、鵬江、鵬富12個行政村,高梘鎮轄高梘居委會和山關、中田、龍上、安豐、界頭、方聯、方春、高龍、新樂、朋樂、三星、三龍、師塘13個行政村。2007年1月,撤銷市上坪鎮、高梘鎮,併入皇圖嶺鎮。

農業發展

皇圖嶺鎮 皇圖嶺鎮

全鎮有耕地5.9萬畝,原皇圖嶺鎮傳統、特色產業主要是生薑、辣椒、西瓜、豆腐等,原高梘鎮的傳統特色產業主要楠竹、竹筍等,原市上坪的傳統產業主要是制種、紅薯、藥材等。2006年,三鎮糧食總產量5.3萬噸,全鎮有31個村已完成或部分完成村主幹道的硬化任務,並有十幾個村已完成村主幹道路基工程,正準備啟動道路硬化工程。全鎮有小Ⅰ型水庫2座(山關水庫、神沖水庫),有小Ⅱ型水庫9座,有骨幹山塘18座。

工業發展

皇圖嶺鎮有規模企業14家(分別是百草奶業、丹陵花木、世紀紅、裝卸隊、雲峰機械、湘恆竹木、飛翔汽貿、昌泰冶化、自來水公司、沙粿條廠、萬盛不鏽鋼廠、福金龍紙塑廠、新財花炮廠、市坪鞋廠)。皇圖嶺近幾年來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工作發展的第一工序。2006年,全鎮共引資7280萬元,引進工業企業6個,其中昌泰有色金屬加工廠投資總額達2000萬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以上。以“百草奶業”、“湘恆竹木”、“雲峰機械”等十家標誌性龍頭企業投入技改資金1200多萬元,有效地改進了生產設備和技術,“湘恆”系列竹木製品被評為“湖南省消費者信得過品牌”,並成為攸縣第一家通過ISO9001-2000國際認證的竹木製品企業。

城鎮建設

全鎮有城鎮人口5500人,有流動人口6000人左右,在集鎮建設方面,主要突出皇圖嶺鎮區建設。皇圖嶺鎮區建設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以歐式風格設計興建的國策街,它成為我縣集鎮建設的一條樣板街;二是按現代化商貿要求;三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皇圖嶺農貿市場,該市場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是全省十大農貿市場之一。幾年來,通過籌資650多萬元,硬化了鎮區的文化路、市場西路、國策路、荷花路、進站路和新城路,基本形成了“兩縱四橫”的鎮區交通框架;籌資5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占地50畝的垃圾填埋場;籌資160萬元,鋪設人行道6500平方米,栽樹460多株,建設丹塘小區綠化帶1400平方米,增加路燈300多盞,鎮區面貌煥然一新。總投資9000多萬元的金塔商貿城是縣規範化、規模化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工程,占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集商貿、娛樂、休閒、居家等於一體。該商貿城的建成,為鞏固、繁榮皇圖嶺商貿市場,加大鎮區承載能力,提升鎮區品味,起著里程碑的作用。

綜合治理

綜合治理工作壓力大,全鎮現有刑釋解教人員35人,有需穩控對象39人,其中老上訪戶3人,退伍士官上訪人員4人,79臨戰上訪人員25人,七站八所下崗等上訪人員7人,同時還存在諸多遺留問題,如:原高梘新老市場矛盾、河田村手工作坊式鞭炮廠問題、金塔市場建設問題、各級債務問題等。

【清欠工作】合併後,全鎮“兩會”貸款總額為912萬元,其中集體借款420萬元,私人借款548.9萬元,“兩會”向財政舉債685萬元。村帳鎮代理工作已在41個村(居)得到落實,剩下原市上坪13個村即將鋪開。

【林業工作】全鎮林地總面積19.2萬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8600畝,楠竹面積30000畝。

【民政工作】全鎮五保戶422人,農村低保戶652人,抗美軍人75人,雙定補助75人,社救對象63人,傷殘軍人9人,現役軍人54人,城鎮低保198人。2006年度全鎮民政補助對象1814人,共發放補助款1396400元。

【計畫生育】合併後,全鎮已婚育齡婦女15400人,已落實節約措施的13701人。2006年三鎮計畫外出生7人,計生率為98%。

【宗教工作】全鎮有較大宗教場5處,堯帝宮、麻城包公廟、耶穌教、港口梅山廟、高和耶穌教堂等。

【機關內部】合併後,鎮政府有工作人員132人,其中在崗76人,離崗休息34名, 輪崗和停薪留職22人,現有公務員和政府職工51名,大中專畢業生11人,管理員50人。

文化遺產

堯帝宮風景 堯帝宮風景

丁氏堡樓位於攸縣皇圖嶺鎮高梘村橋邊組,紅磚、紅石、木結構, 平面呈長方形布局,坐南朝北,東西寬15米,南北長25.6米,高11.8米,建築面積384平方米。前、後兩進,兩層。面闊三間,硬山頂,疊澀檐,紅色筒瓦屋面,石窗,石門。屋後左右各有碉樓一座,射擊孔各12個。丁氏堡樓建築以本土風格為主,略帶西方元素,選用了當時少見的紅磚和筒瓦作為建築材料,房高牆堅,兼有防衛功能,保存完好,湘東地區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