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市鄉

堂市鄉

堂市鄉位於株洲縣西南部,東靠湘江,轄17個村,總面積77.23平方公里,人口總數2.6萬餘人。人文的積澱,豐富了這片土地的精神內涵;適宜的氣候條件、秀美的自然風光,更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靈韻。著名的金石書法家李立從這裡走出湖南。

基本信息

簡介

堂市鄉堂市鄉

堂市屬丘陵地帶,山丘廣布,林業資源豐富,種有油茶林杉 林國外松等多種經濟林木,茶葉是該鄉的一項傳統產品,年產量在14噸以上。

礦產資源方面,擁有蘊藏豐富的煤、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已在開採利用,效益可觀。同時,該鄉擁有沿江公路18.6公里,水資源和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改革開放以來,堂市經濟實現一個又一個飛躍。2004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9億元,較上年增長12.3%。

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進,農村經濟素質全面提升。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1億元,全鄉人平純收入3350元。實現糧食總產量26930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436萬元,出欄生豬3.02萬頭,出籠家禽36萬羽;鄉內甘薯基地、優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發展來勢喜人,同時,家禽養殖等傳統農業項目也實現穩定發展。

歷史背景

堂市鄉堂市鄉

堂市鄉位於株洲縣西南部,坐落在湘江之濱。因昔有“吉氏祠堂”,又因江邊有集市,“堂”與“市”遂連綴成“堂市”而得名。據縣檔案局陳紀洋先生考證,堂市鄉土城村曾經是古代的湘西縣治。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孫權劉備劃湘江而治,孫沿湘江東岸置建寧縣,建安二十五年,又沿湘江西岸析湘南縣置湘西縣。吳末寶鼎年間(266—269),為了在南方加強對晉的防禦,孫權將建寧縣治南移至淦田鎮,將湘西縣治由麓山南移至堂市鄉土城村。

今土城仍存有一座遺蹟完整的城垣,城垣東西寬約250米,南北長約350米。

下轄單位

自然資源

堂市鄉堂市鄉

堂市屬丘陵地帶,山丘廣布,林業資源豐富,種有油茶林杉林、國外松等多種經濟林木,茶葉是我鄉的一項傳統產品,年產量在14噸以上。

礦產資源方面,擁有蘊藏豐富的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已在開採利用,效益可觀。同時,該鄉擁有沿江公路18.6公里,水資源和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知名企業

努力實現年產值過50億的目標。位於株洲縣堂市鄉的華新水泥股份公司去年底開工,總投資12億元,是省、市重點工程。一期投產後年產量約220萬噸,年創利稅可達6000萬元。姜玉泉就項目建設遇到的問題進行協調研究,要求有關部門推進項目建設,儘快實現投產。

中國工業500強企業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湘投資的首條幹法水泥生產線,12月30日在株洲縣堂市鄉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達12億元。該項目占地面積39公頃,首期投資6.2億元,計畫1年內建設完工並投產,可日產熟料4500噸,實現銷售收入近5億元,年上繳稅收約5000萬元。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堂市經濟實現一個又一個飛躍。2004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9億元,較上年增長1

堂市鄉堂市鄉
2.3%。

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進,農村經濟素質全面提升。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1億元,全鄉人平純收入3350元。實現糧食總產量26930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436萬元,出欄牲豬3.02萬頭,出籠家禽36萬羽;鄉內甘薯基地、優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發展來勢喜人,同時,家禽養殖等傳統農業項目也實現穩定發展。

工業發展迅速。擁有各類企業400家,湘王水泥廠、長沙洞建堂市分公司實現做大做強。2004年,投資240萬元的湘王水泥廠技改工作順利完成,同時,企業實現再次買斷經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長沙洞建堂市分公司業務量實現新突破,打造了堂市建築的品牌

商業繁榮興旺。農貿市場建設獨具特色,總投資100萬元、占地22畝的“堂市新和大市場”成為王十萬、堂市、古岳峰三鄉(鎮)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市場發展日益繁榮。

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交通便捷,寬7.5m、長22公里的三堂公路貫穿全鄉;通訊網路健全,擁有新和聯通、新和移動及廟前鐵通三個訊號塔,全鄉無通訊盲區。

機關院內綠化面積40%以上,環境優美,實行各涉民部門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深受民眾好評。

同時,國家重點工程——株洲航電樞紐工程施工順利進行,改善了我鄉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成為我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器”。

招商引資

堂市鄉招商引資
招商環境良好。鄉黨委、政府力創最優招商引資人文環境社會環境、政務環境,竭力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 務,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招商氛圍。

項目建設順利。堅持抓項目即抓經濟的觀念,堅持抓好二個重點項目的建設。(一)土城人文休閒旅遊基地項目。2003年,該鄉引入長沙洞井建築股份有限公司資金30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200餘畝的土城人文休閒旅遊基地。該基地集旅遊、商貿、花卉苗木經營等功能於一身,是該鄉全力打造的招商亮點、旅遊亮點、發展亮點。(二)以新和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項目。該鄉以新和市場為中心,堅持做好城鎮化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居民就業等小城鎮建設長期規劃,市場管理不斷規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增強。2004年,該鄉啟動衛生院新建及整體搬遷項目,在新和新建一棟門診住院大樓,此舉將進一步促進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繁榮發展。

堂市鄉發揮靠近京珠高速公路優勢,引進長沙洞井一建築公司在該鄉投資1000餘萬元開發農業休閒觀光園,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縣農業局引進個體老闆共同投資開發1000畝有機茶葉,基地建成後,預計年產值可達300餘萬元。該鎮還引進了生源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甘薯產業,引進了華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生豬產業、神農米業公司開發優質稻米產業,這些項目均取得了良好效益,並逐步形成“農戶+基地+公司”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有效地帶動了農民增收,從而成為該鎮農村經濟工作最大的亮點。

名人風采

金石書畫家。

湖南省湘潭縣(今株洲縣)人,字石庵,號立翁,1925年2月11日生於湘潭縣堂市鄉一個書香世家。其父系北京朝陽大學畢業生,不幸早逝。隨母親寄居湘潭外祖父家。其外祖父與齊白石有世誼,故他從小受到金石、書畫藝術的薰陶。自號“石庵”,自飾一間“石屋”,讀書之餘刻石、練字、寫生,樂此不疲。17歲時集成《石庵詩草》,拓印一冊寄北京齊白石先生。白石老人年逾83歲,對他的作品讚賞有加,覆信中說:“刀法足與余亂真,可喜可畏可慚也”,並囑先學古人賢人,然後自造門戶,另具一派。白石老人還索要其摹刻的“古潭州人”石印。這足見白石老人對後生的獎掖。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