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鎮

富里鎮

富里鎮位於湖南省醴陵市東北37公里處,東接江西省上栗縣,北與瀏陽市金剛鎮毗鄰,南臨白兔潭鎮,西與南橋鎮隔澄潭江相望。全鎮轄15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共32968人。鎮域面積46.2平方公里,有耕地1.34萬畝,山地1.6萬畝。根據醴陵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

基本信息

概況

富里鎮位於醴陵市東北部。與江西省萍鄉市接壤。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3.29萬人(2005年)。轄海棠1個居委會,車上、長慶、塘坊、華埠、磨石、雙江、富里、利群、荷田、柏大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道嶺,距市區36千米。320國道過境。

沿革

據傳此地原居傅、李兩大家,後多姓遷入,以同音字改為富里,鎮由此得名。1949年屬第二區清河鄉,1956年為富里鄉,1958年屬南橋公社,1961年析置富里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46.4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政府駐馬道嶺,轄富里、敖塘、車上、長慶、塘坊、華埠、麻石、雙江、茅田山、東山嶺、集群、利民、秀溪、豐泉、橫山、柏蘭、大壟17個行政村和海棠、新街2個居委會。2004年轄海棠、新街、富里3個居委會,車上、長慶、塘坊、茅田山、東山、集群、利民、秀溪、豐泉、橫山、柏蘭、大壠、塘坊、華埠、磨石、雙江16個行政村。

【郵編】412207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281101:~001 121海棠居委會 ~201 122車上村 ~202 220長慶村 ~213 220塘坊村 ~214 220華埠村 ~215 220磨石村 ~216 220雙江村 ~217 122富里村 ~218 220利群村 ~219 220荷田村 ~220 220柏大村

地理環境

富里鎮交通便捷,鎮內柏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達,距106國道僅5公里。境內物產豐饒,水系發達,擁有中型水庫(荷田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二座(豐泉水庫、秀溪水庫),中型攔河壩一座(華埠攔河壩),總蓄水量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基本做到旱澇保收。

命名由來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以姓氏命名。富里鎮在醴陵市的東北部,鎮政府駐地馬道嶺,距市區36公里。“相傳明初此地僅有傅(現無此姓)、李兩大家族,故名傅李。後有易、潘、何、陳等姓遷居於此,才以同音字改為富里”。解放後鄉、社、鎮均以此命名。雖“傅李”以後改為同音字“富里”,但其以姓氏命名的實質未變。

鄉鎮合併

湖南民政廳關於同意:

醴陵市市呈報的《關於醴陵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株政〔2015〕48號)收悉,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第五條、第七條和第八條的規定,經研究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現批覆如下:

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調整白兔潭鎮的部分行政區域。
將原富里鎮的華埠、塘坊、車上、利群、富里、麻石、雙江7個建制村及海棠居委會,原南橋鎮的東塘、星火、潼塘、將塘、新樹、清水、大平、南橋、鳳形、裕民、明蘭、石溪、洪源、花麥14個建制村及南園居委會合併設立李畋鎮。新設立的李畋鎮轄21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22.59平方千米,總人口6.2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南橋(原南橋鎮人民政府駐地)。
將原富里鎮的荷田、柏大、長慶3個建制村和原南橋鎮的星湖村劃歸白兔潭鎮。

特色農業

富里鎮擁有全省最早的茄子種植基地和最大的絲瓜種植基地,兩大種植基地每年的總產量達21000噸,產品遠銷南昌、萍鄉及省內各大城市。每畝蔬菜最多可為當地老百姓帶來近8000元的收入,種植茄子和絲瓜已經成為富里人民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

據富里鎮科技辦、蔬菜辦主任陳彰武介紹,本鎮種植無公害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用荷田水庫的水灌溉蔬菜,方圓15平方公里內無污染水源;空氣品質一級;地壤無重金屬污染。

醴陵市富里鎮蔬菜種植基地在茄子、絲瓜兩大拳頭種植品種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新品種。2007年,富里鎮又引進無公害蔬菜花椰菜、芥藍及紅薯、玉米等農作物品種,目前花椰菜、芥藍等無公害蔬菜長勢喜人,前景樂觀。黃秋葵原產地為日本,含有一種能增強人體耐力的果漿,是各國運動員指定必吃蔬菜之一,有“植物偉哥”的美稱。目前,在富里黃秋葵已有40畝的試驗田,畝產可達5000斤。其經濟價值可觀,最高的時候每市斤單價可以賣到20元人民幣以上。

花椰菜 花椰菜

富 里鎮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大、種植技術高、產品品質好。該鎮蔬菜已成為一個品牌,在長沙市場成為免檢產品。2007年深圳客商來訪三次,實地考察該鎮無公害蔬菜生長情況。富里無公害蔬菜將很快進入深圳市場。

教育

富里中學校園風光 富里中學校園風光

本鎮共有兩所初級中學:富里中學和荷田中學。目前,富里中學有70多名教師,1100多名學生,95%的學生都是本地人。

“富了口袋,更要富腦袋。”富里人普遍認同這樣的觀點。他們每年投入20多萬,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很多企業主都自發給學校捐款,學校每年接受這樣的捐助達10多萬元。”富里鎮中學校長李傳法告訴記者,富里人很重視教育,“我們這裡很多花炮廠老闆的孩子,很多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李傳法說。

下轄村

長慶國小歡慶“六一兒童節” 長慶國小歡慶“六一兒童節”
富里村 長慶村 東山村 車上村 華埠村
利群村 麻石村 雙江村 鰲塘村 塘坊村
秀溪村 柏蘭村 橫山村 大壠村 豐泉村

財稅收入

截止2006年12月28日,富里鎮累計完成國、地兩稅943%萬元,其中國稅627萬元、地稅316萬元,分別完成考核任務的128%和154.15%,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0.77%和107.77%,增長速度居全市第一。2006年,富里鎮以加快經濟發展為第一任務,在財稅工作上早謀劃,抓落實,瞄準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目標,強化稅收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效率,取得了稅收工作的全面勝利。年初,鎮分管領導、國、地稅專管員和財稅所所長分別到每家企業調查摸底,分析企業經營財務狀況,做到“科學訂稅,陽光作業”。為方便企業納稅,鎮稅收組利用網路掌握企業納稅進度,並為企業代辦納稅手續,督促企業及時納稅。

旅遊景點

回龍庵

回龍庵又名“回龍古剎”,位於醴陵市富里鎮荷田村雲峰嶺群山深處。雲峰嶺為江西楊岐山余脈,在大屏山入醴境轉北逶迤而來,有蜈蚣山等分支,橫亘十數里。雲峰嶺望去若層雲疊出而得名。主峰高約570米,為萍醴界山,又有分支西走數里為騎馬石,均屬荷田村境內。

醴陵《民國縣誌》載回龍庵始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吳氏族人譜牒則又云:“元末兵燹變亂,吳氏福二公隨父自江西遷醴,明初,插草為標,辛勤耕耘逐步發跡。弘治戊午(1498)年,為躲避兵亂……於獨株翠柏旁,築土為牆,竹梘為瓦,小建觀音堂,自此香菸不斷。”確定為建寺之始,成為“數十年後,洪武帝後裔……尋其避難舊跡”系附會之說的一個有力史據。因洪武帝登基在洪武元年(1368),距弘治戊午已有130年!但此庵為明建古剎則確鑿無疑。

清乾隆間,江西上栗瑤金山寺以回龍古剎為其腳庵,派彭德仁法師為住持,乾隆五十九年(1794)彭歿葬古剎後山,與其徒輩墓冢至今尚存載於譜牒。1986年,回龍庵在吳姓族人及眾多居士、信士努力下,終於重新修建,面貌煥然一新。盤山公路斗折蛇行,可一路直達寺前,數百年古柏一株幾里之外宛然在目。另有一株古楓據說已歷千年,雖遭雷擊燒去半邊,餘干猶傲岸撐空,枝葉蒼翠;門前還有一株白果樹,樹齡亦已逾百年。這么多古樹萃集一寺,的確彌足珍貴。環望群山萬竹蔥鬱,風濤陣陣,流澗潺潺,捧飲山泉沁人心脾。

“回龍古剎”門匾高懸於新山門之上,兩旁撰題門聯曰:“西竺回龍扶法界,南洲騎馬鎮禪關。”西竺指印度,為佛法真經之源;“南洲騎馬”,則畫出了古寺鎮攝深山的雄偉氣勢。確是一副傳世名聯。入山門即為正殿,照例祀奉著如來三佛,上橫額為“佛光普照”,兩旁門柱以新式瓷板嵌貼出一副對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殿頂有一八角藻井,彩繪著四幅古詩詩意故事,其中有一首意尤深長,與門聯相映成趣,系晚唐詩人胡令能所作: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吳楚城牆

距醴陵城區約30公里的富里鎮荷田村,湘贛交界的山脊線,一段疑似戰國時期吳楚長城的城牆被醴陵當地的文化愛好者劉放年等人發現。

此段石牆長約兩公里,保存較為完好。目前,醴陵市文體局的相關工作人員正對這段古城牆進行考察和研究。

這段石牆順著山脊線自東向西延伸,朝北的一面砌面平整,朝南一面為土坡。殘存的牆體高約1.5至2米,牆頂寬約4米,長約2公里。在突兀的山峰尖端,還建有類似烽火台的方型平台,殘存的牆體高度超過3米。

富里鎮荷田村村主任游思康說,這條石牆所在的山脊,正是現在醴陵富里鎮和江西萍鄉排上鄉的分界線,也是古代吳國和楚國的界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