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莊鎮

佃莊鎮

佃莊鎮人民政府駐地黃莊村,因原駐地為佃莊村,故名為佃莊鎮。佃莊鎮原屬洛陽縣轄區,1955年12月劃入偃師縣;1956年1月設佃莊中心鄉,同年分建佃莊、酒務兩個大隊;1958年歸翟鎮公社管轄;1961年歸翟鎮區管轄;1962年撤區單設佃莊公社;1983年變社為鄉;1997年12月年撤鄉建鎮。現歸洛陽市伊濱區管轄。 佃莊鎮位於洛陽市區中東部、伊洛河沖積平原,南傍伊河,北臨洛河,東至207國道,西距洛陽市區中心8公里,境內新岳洛路貫通東西連線洛陽新區至偃師市、中原大道(規劃)橫跨伊洛河連通洛陽快速通道與中州東路延長線,洛陽市86路、90路公交直通市區西關站。全鎮共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組,4.3萬人(2014年),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80元。 佃莊鎮歷史悠久。境內有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漢魏故城遺址”及“太學”、“明堂”、“靈台”等名勝古蹟,天文學家張衡曾在當地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地動儀”。境內相公莊村是宋朝宰相呂蒙正的故里。現存西晉“辟雍碑”系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該鎮地處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南部,遺址面積占鎮域總面積的85%以上。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洛陽市伊濱區佃莊鎮位於偃師市西20公里處,東至207國道,西與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鄉接壤,南傍伊水,北臨洛河 。

全鎮共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組,3.9萬人,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2004年度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935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55.24元,財政收入達到75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89.35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11606萬元,人均居民儲蓄總額2918.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46.00元。

行政轄區

轄區

轄黃莊、東馬莊、後石罷、大郎廟、酒務、西石橋、東石橋、牛王廟、河頭、佃莊、碑樓、西馬莊、王圪當、相公莊、倪莊、東大郊、西大郊、朱圪當、關莊19個行政村。

代碼

410381102:~200黃莊村~201東馬莊村 ~202後石罷村 ~203大郎廟村 ~204酒務村 ~205西石橋村 ~206東石橋村 ~207牛王廟村 ~208河頭村~209佃莊村 ~210碑樓村 ~211西馬莊村~212王圪當村 ~213相公莊村~214倪莊村 ~215東大郊村 ~216西大郊村 ~217朱圪當村 ~218關莊村

歷史沿革

1955年由洛陽縣劃入偃師縣,1961年設佃莊區,1962年改佃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8.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 佃莊鎮轄關莊、東大郊、西大郊、朱圪磯、倪莊、相公莊、王圪壋、黃莊、碑樓、河頭、佃莊、牛王廟、東石橋、西石橋、酒務、西馬莊、東馬莊、後石罷、大郎廟19個行政村,1997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佃莊鄉,設立佃莊鎮。現劃歸洛陽市伊濱區,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廳(豫民行批[2012]10號)批覆: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將偃師市佃莊鎮整建制劃歸洛陽市洛龍區管轄。

產業結構

佃莊鎮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該鎮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示範帶動、技術培訓、宣傳報導等多項措施,已形成了優質小麥、無公害蔬菜、綠色春茄、蘆筍、黃姜、花卉、奶牛、生豬等特色農業基地,並於2003年7月份獲得了“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佃莊鎮工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該鎮在鞏固老企業穩定稅源的同時,強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狠抓新上項目建設。並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全程服務,全方位支持外來企業投資興業。截止至2009年,全鎮有一定規模的企業38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化工、搪瓷等為主的產品結構,部分產品通過了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基礎建設

佃莊鎮交通便利,村村道路水泥硬化,岳佃路、岳安路、龍興路三大幹線貫穿全境佃。86路、90路公交直通市區。醫療衛生、教育設施齊全。境內程控電話、國際、國內傳真可連線世界各地。

佃莊鎮交通便利,村村道路水泥硬化,岳佃路、岳安路、龍興路三大幹線貫穿全境。醫療衛生、教育設施齊全。在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活動中,在駐鎮督導組和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全鎮乾群迅速投入到環境整治中去,日出勞力1000餘人,出動車輛40餘台,清運垃圾800方,清理排污渠1000米,清理路障300餘處,治理廣告、標語49處,整修道路500米,栽植綠化帶1500米,建立垃圾處理場19個,建立畜禽集中飼養區5處,6個村建立了村容村貌治理長效機制。

特色產業

無公害春茄生產基地 無公害春茄生產基地

茄子佃莊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種茄子出名,規模最大時茄田面積達1萬多畝,號稱“萬畝春茄基地”。當時該鎮茄子畝產1萬公斤,一年下來菜農一畝地能收入五六千元,因此種茄子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然而好景不長,1998年後,由於連年種植,該鎮土地出現連作障礙(即俗話說的“重茬病”),種植效益連年下滑,嚴重的竟減產六到八成。政府、農民多次更換茄種,尋找救治良藥,但始終無法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茄子種植面積連年縮減,到2003年全鎮僅剩下千餘畝。

2003年秋季,當時的鎮黨委書記郭炎森到省農科院尋求幫助。該院園藝所遂派得力專家,將所里歷時4年剛剛研究出來的一項茄子嫁接新技術推廣到佃莊鎮。

省農科院的此項技術是以原產於美國的“不死鳥”野生茄科植物作砧木,以該院自己培育的“綠油油”茄子作接穗,進行嫁接栽培,從而克服了茄子的“重茬病”。

茄子 茄子

2003年11月,根據鎮政府的安排,河頭村的楊建松等12戶農民騰出了12畝他們認為難以再種茄子的重茬地做示範。省農科院向他們免費提供了種子,還派出茄子育種課題負責人段敬傑等園藝專家駐村做指導。這12戶農民當年11月播下砧木種子,12月播種作接穗用的茄子,次年2月將嫁接後的茄子移到小拱棚定植,4月春茄上市,7月初剪枝再生,8月中旬收穫秋茄,一直到10月底茄子拉秧。結果,不但避免了以往由於重茬而引起的茄子枯萎病、黃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病害,產量也很高,畝效益最好的達1.2萬元,一般的也達八九千元。

首次示範成功,大大激發了當地政府和菜農們的信心。2004年9月17日,佃莊鎮政府召開春茄二次振興動員會,當場就有309戶農民報名,要求採用新技術重新種茄子。該鎮的春茄種植面積已經恢復到了4000多畝。鎮黨委書記曲金平深有感觸地說:“省農科院的一項技術,挽救了我們的一個支柱產業!”

重茬障礙是農作物種植中的老難題。省農科院這項通過嫁接栽培解決茄子“重茬病”的新技術經過媒體報導後,在省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2008年6月23日,在當地召開的茄子嫁接栽培技術推廣觀摩會,吸引了來自扶溝、太康、新野、濮陽等地的眾多菜農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官員。同時,安徽阜陽、河北邯鄲、山東東明、陝西灞橋等地也紛紛派人前往佃莊鎮參觀考察,到省農科院學習取經。

無公害春茄生產基地佃莊鎮無公害春茄生產基地

以佃莊鎮河頭村、碑樓村、朱圪檔、佃莊村、牛王廟村為中心的春茄種植基地,常年種植小拱棚春茄6000多畝。由於常年重茬種植造成春茄多病,為了鼓勵春茄發展,佃莊鎮從省農科院引進豫藝綠油油、翠鈴、四季常青等嫁接成活率高的茄子新品種和豫藝牌不死鳥、日本原產托魯巴姆比卡等砧木,試驗、示範茄子嫁接技術和綠色食品蔬菜生產栽培技術,使春茄畝產達到10000—15000斤,四、五月份上市時零售價最高達3元/公斤,1元/公斤以上的價格持續了一個月左右,使農民畝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

鄉鎮企業

洛陽康馨農產品有限公司

洛陽康馨農產品有限公司位於偃師市佃莊鎮,公司成立於2001年,廠區投資900多萬元,產品年銷量600多噸,

年產值一千多萬元,公司建有蘆筍基地20000畝,黃桃基地15000畝,

主要生產蘆筍罐頭、黃桃罐頭、速凍蘆筍。

其中公司拳頭產品白、綠蘆筍罐頭出口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佃莊鎮-模範村莊

佃莊鎮西大郊村位於佃莊鎮中部,南屏嵩山之秀色,北承佛教“祖庭”白馬寺之靈光,東臨漢代學府太學遺址,西與古都洛陽相連。全村轄4個村民組,870口人,耕地面積63公頃,全村有黨員33人。

該村被確定為偃師市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示範村後,村兩委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村支部書記全面負責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村兩委其他幹部每人分包1—2項工程建設,嚴格質量,嚴格工期,嚴格責任,確保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在資金籌措上,該村除利用村辦企業投資、幫建單位捐助外,還採取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形式,創新投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為工程建設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有效地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在建設過程中,村兩委認真對照建設標準,進行查漏補缺,逐項完善。投資20餘萬元對村委大院進行粉刷改造,完善了內部科室;投資2萬元為老年活動中心安裝健身器材;利用一個月時間,建成了分別投資15萬元和12萬元的農資超市和標準化衛生室,從而使社區服務中心各項建設全部達標。

西大郊村已建成了集購物、醫療、娛樂等項服務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且達到了全市一流水平,從而贏得了市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現場會在該村的召開,真正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平安建設

為調動廣大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偃師市佃莊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平安建設宣傳活動,並同各村、鎮直各單位簽訂了綜治工作目標責任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同時,還著力實施平安家庭、平安校園、平安單位等創建活動。

在創建活動中,該鎮著力構建點、線結合的社會面控制體系。“點”即以治安民警為主,在該鎮出入口設立4個固定治安卡點,14個警務室。“線”即以該鎮成立的10人巡防隊為主、19支治安聯防隊及54支義務打更巡邏隊為輔,加強對案件多發地和重點地段的治安巡邏。同時,在該鎮16個村安裝了平安大喇叭,開展技防建設工程,接入系統的農戶達96%。並著手在鎮區街道、重點單位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建立全鎮三級技防監控平台。

該鎮還健全完善了鎮、村、組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路,對排查出的問題,分別成立專項工作組,專人包案解決。

同時,該鎮成立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小組。一個多月來,全鎮共立治安案件2起,查處2起,立刑事案件5起,偵破2起,結合網上追逃抓獲各類在逃人員2名,起訴“兩搶一盜”犯罪嫌疑人1名,有效震懾了犯罪,民眾安全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名勝古蹟

辟雍碑 辟雍碑

莊鎮歷史悠久,境內有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漢魏故城遺址”及“太學”、“明堂”、“靈台”等名勝古蹟,天文學家張衡曾在此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地動儀”。境內相公莊是宋朝宰相呂蒙正的故里佃。

辟雍碑,位於偃師市西南佃莊鎮東大郊村北,全稱“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德隆熙之頌碑”。

1931年出土於偃師縣東大郊村北部西晉太學遺址中。碑文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及皇太子司馬衷親臨辟雍(太學)視察的事跡。

碑建於鹹寧四年(278年)十月,碑首和碑身整石鑿成,碑文採用晉隸,字型比較靈活,具有獨特風格。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鄉鎮奇聞

特大絲瓜 特大絲瓜

特大絲瓜

偃師市佃莊鎮發現一特大絲瓜

2005年10月8日,偃師市佃莊鎮黃莊村曹恩召家中一株絲瓜藤上長出一特大絲瓜。

該絲瓜長約1.5米,細長的絲瓜從棚架上一直垂到地面。據曹恩召介紹,他在自家院中栽種了這棵絲瓜,同樣澆水、施肥,其它絲瓜長度僅有0.4米左右,不知什麼原因,這個絲瓜較其它長出許多,且不停生長,曹恩召表示要保留這個絲瓜看最終能長多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