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堂鄉

汗堂鄉

汗堂鄉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北部,贛、錦兩江交匯的扇形地區。全境面積95.895平方公里,東西最寬13.5公里,南北最長13公里。東與南昌縣崗上鄉隔河相望,北與新建縣厚田鄉毗鄰,西與梅林鎮接壤,南與曲江鎮和上塘鎮交界,境內水源豐富,藥湖、浠湖水波浩淼;虎口嶺、南神嶺把守汗堂鄉南大門,堯峰嶺矗立贛江之濱,成為扼制贛江水患的天然屏障。浠湖貢蝦、贛江沙卵石、石井山的耐火泥遠近聞名。

基本信息

(圖)汗堂鄉汗堂鄉

汗堂鄉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北部,贛、錦兩江交匯的扇形地區。全境面積95.895平方公里,東西最寬13.5公里,南北最長13公里。東與南昌縣崗上鄉隔河相望,北與新建縣厚田鄉毗鄰,西與梅林鎮接壤,南與曲江鎮和上塘鎮交界,境內水源豐富,藥湖、浠湖水波浩淼;虎口嶺、南神嶺把守汗堂鄉南大門,堯峰嶺矗立贛江之濱,成為扼制贛江水患的天然屏障。浠湖貢蝦、贛江沙卵石、石井山的耐火泥遠近聞名。

區劃沿革

汗堂鄉下轄16個村委會,156個村小組,7382戶,33148人,計345人/平方公里。在清代,汗堂鄉分屬新建、宜春兩縣,於1958年8月20日由原汗堂鄉、鈔塘鄉和原併入郭橋的長塘鄉及羅塘村合併成立汗堂人民公社,於1984年3月22日成立汗堂鄉。豐同公路,宜春經龍頭山輪渡至汗堂或宜春經大橋過曲江或豐礦至汗堂;上同公路,上塘鎮經夏家至汗堂鄉政府。龍洲至大港的短途客運;龍洲至市汊的短途客運,還有四通八達的運輸船。

經濟發展

(圖)汗堂鄉汗堂鄉煤炭生產

汗堂鄉耕地面積50452畝,其中水田35128畝。退耕還林3500畝。主要生產水稻、早晚豆、大小麥、芝麻、花生、紅薯、西瓜等農作物。藥湖三水開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產業化,青山湖、鷺鷥湖、袁家湖、碟子湖競相開發,環境優美、生態綠化。畜牧業以黃牛、水牛、山羊、生豬為主,既為農業生產提供畜力,又為市場提供了足夠的肉類商品。工商企業。90年代中葉,汗堂鄉的煤炭、造紙、建築、農業機械、木器加工、地毯、燒鹼曾經逐鹿市場,至後期,上述企業相繼關閉。依託贛江黃金水道和高品質沙卵石資源優勢,汗堂鄉沙石採掘、運輸、造船業得到長足發展。,有運輸船300餘艘,運力達40餘萬噸;挖沙船50多艘,實現年產值億元以上。造船廠有四家,年造船能力200艘以上;大型磚瓦廠4家,加油站兩家,汽車、農用車運輸戶50多戶,個體工商戶200戶,機械加工6戶,其他加工業118家,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活躍了農村經濟。

全民創業春潮湧動,蓬勃發展。三大產業迅猛發展。水上產業強勢崛起。汗堂鄉有挖砂船72艘,每艘造價600餘萬元,固定資產達4.5億元,正在贛江有序輪采;運輸船隻400餘艘,每艘造價300萬元,均噸位達1500—2000噸,固定資產12億元,汗堂鄉水上挖沙運輸業固定資產達16.5億元,造船廠可造3000噸級鐵船,年造船能力100艘,為運輸業提供船舶支撐,同時發展5家大型機械加工廠;3家修理廠,1家彩瓦廠和17家糧油加工企業。三水產業強勢發展,充分利用藥湖1.6萬畝水面搞三水養殖、特色養殖、綜合立體養殖,打造綠色生態農業。蔬菜林果業強勢推進。發揮荒山荒坡和退耕還林效能,壯大林果業生產;在靠近礦區的幾個村委會推進蔬菜業生產,豐富菜籃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自然資源

(圖)汗堂鄉汗堂鄉優質稻生產基地

1、土地資源豐富,是優質稻生產基地。汗堂鄉耕地面積豐富,是傳統的優質稻生產基地。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和生產技術的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

2、砂卵石資源豐富,水上砂石開採運輸業初具規模。汗堂鄉砂卵石資源相當豐富,品質優良,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水上砂石開採運輸業經芝幾十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汗堂鄉有各種船艇278條,總運力達10萬噸以上。

3、水資源豐富,水產養殖前景廣闊,汗堂鄉境內河湖眾多,水面豐富,汗堂鄉可養水面達5萬餘畝,僅盪湖,浠湖集中邊片的可養水面就達4萬畝,有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資源,啟動了盪湖第一期水產開發項目,面積達1.6萬畝。“三水”產業開發前景廣闊。

4、荒山、荒坡及旱地資源豐富,種草養畜業大有可為。汗堂鄉有豐富的荒山、荒坡及旱地資源,尤為適宜種草養畜業的發展。投資20萬元的養畜技術服務中心即將動工建設,將為種養畜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5、有鮮明的化特色,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汗堂鄉自古以來是人傑地靈的鐘秀之地,文化底蘊較厚,有不少歷史文化古蹟。如鎮坊村的桂林書院,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還有姜家、魏家等村有不少明清古建築,現保存較好。鄉村文化生活豐富,許多村都有農民自發組織的業餘戲劇隊,農閒時列各地巡迴演出,深受民眾喜愛。

城鎮建設

(圖)汗堂鄉汗堂鄉公路

自1993年7月開通程控電話以來,已有3733戶裝了程控電話,戶裝率達51%;手機也在汗堂鄉得到快速發展,使用手機已有2863戶左右,戶擁有手機率39%左右,寬頻網也進了鄉。為改善集鎮基礎設施差狀況,汗堂鄉投資500萬元進行集鎮改造,實施街道美化、亮化,自來水和下水道工程、農貿市場等項工程建設,遷建汗堂糧管所,調整布局、擴延街道、完善小城鎮功能。2002年新修上同公路水泥路17公里,2006年新修長塘至西河水泥路3.1公里;新建汗堂新敬老院3400平方米,占地面積30畝;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10%農戶住進了乾淨寬敞、明亮的住房,擁有冰櫃冰櫃的農戶1%左右,擁有彩電、機車和交通工具的農戶達60%,人平收入1738元,銀行存款1652萬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汗堂鄉秉承“環境就是品牌”的理念,打造硬環境,營造軟環境,出台優惠措施。構築招商引資平台,引得客商青睞。藥湖三水開發為客商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湖面浩淼,山地寬廣,適宜種、養殖業、休閒農業、莊園開發。贛江黃金水道和沙卵石水清石好,江中官洲是洗浴的好去處,江中沙卵石更是品質上乘,是建築、預製的好材料。

新農村建設有聲有色。投入資金800餘萬元進行集鎮改造和教育“三集中”工程,實施新農貿市場及新中心國小建設、集鎮亮化、下水道、糧管所搬遷等多項工程;夏家、長塘、聯合、鈔塘、鎮坊、熊家崗等村新農村建設碩果纍纍,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民眾充分享受到新農村建設成果。實施民生工程,共建和諧汗堂。鄉黨委、政府致力社會事業建設,投資90餘萬元的長塘至西河公路建成通車,解決民眾行路難;投資300萬元長塘至上峰的水泥路近期將動工興建,實現汗堂鄉水泥路村村通;投資近400萬元的花園式敬老院已經投入使用,五保老人在敬老院裡安享晚年,還有即將動工的官港堤強基護坡工程及四口壠電灌站更新改造工程,都將提升鄉里綜合實力,推動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打造和諧平安汗堂。

社會事業

(圖)汗堂鄉汗堂鄉國小

汗堂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11所,民辦幼稚園10家。在校學生:中學1323人,國小4390人。為改善教學環境,汗堂鄉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將汗堂中學、龍鳳國小、上峰國小、沿江國小、肖家國小、上鄒國小、希望國小、龍洲國小等中國小校全部新擴建,共投入建設資金876萬元。教育“三集中”工程實施,徹底改變了危房辦教育的歷史,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優美的學習環境。10餘年來,汗堂鄉共考入大專學校學生1838人,其中碩士生46人,博士生9人,初升高9793人,升學率90%。綜合排名宜春市第七。建於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的桂林書院古今有名,古有中順大夫萬曰棟,今有原中顧委委員夏征農亦求學於此。汗堂鄉有業餘農民劇團3個,逢年過節演出文藝節目,豐富民眾文娛生活。從正月初九開始,龍贛、龍江、龍鳳、青山、鎮坊、候塘等村的板龍燈、滾龍燈熱鬧非凡,引得四鄉八鄰前往觀看。汗堂衛生院分別新建門診和住院部,具備中醫、西醫、內科、外科、矯外科、五官科、防疫、婦幼保健、X光檢查、B超檢查、生化檢查。村村有診所,小病不出村,汗堂鄉現有鄉村醫生診所26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看病就醫,看得起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