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鱵

鶴鱵

鶴鱵(學名:Strongylura anastomella)又稱尖嘴柱頜針魚,為鶴鱵目鶴鱵科柱頜針魚屬其中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及東部海域,棲息於表水層,具趨光性,受驚嚇時會像飛魚一樣躍出水面,以尾鰭擊打水而飛行一小段距離。肉食性,以小魚為主。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鶴鱵鶴鱵

體極延長而纖細,呈圓柱狀,雙頜延長,具銳利牙齒。體背部藍黑色,腹部銀白,背鰭臀鰭均位於魚體後方。 卵大而圓,產于于漂浮的藻類或流木、枯葉上。 常見種類有三種:寬尾鶴鱵、台灣圓尾鶴鱵、鱷叉尾鶴鱵。

分布

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及東部海域,

棲息生態

棲息於表水層,具趨光性,受驚嚇時會像飛魚一樣躍出水面,以尾鰭擊打水而飛行一小段距離。肉食性,以小魚為主

經濟利用

魚全內具寄生蟲,不宜生食。

鉤魚方法

鶴鱵魚北部俗稱青旗,顧名思義外型就像是一尾縮小型的旗魚,長長的嘴,細細長長的身軀,許多人將它誤認為水針其實是不正確的,夏季鉤,此魚的旺季,通常出沒於水深超過20米的礁岩區,以釣浮游魚的方法來說,鶴鱵魚應該算是最標準的浮游魚了,因為它們永遠都是貼著海面悠遊著,不像其他的魚種,水面釣不到,放深點也許就釣到了,鶴鱵永遠都放一尺深左右,放深了反而釣不到,這種魚異常貪婪,見到餌毫不猶豫的就衝過來吃,常常可看到它們在遠遠的海面上兇猛的搶食,有時甚至將魚餌或浮標搶到飛出海面,可見其兇悍性,但是因為它有一雙長長的嘴,所以有魚訊時不要立即揚竿,稍待一會,你將會看到浮很快速的往旁邊移動,或是完全沉入水中不再浮現時,此時大力揚竿,就手到擒來了,垂釣時機一般以小潮,長潮較恰當,因為浪一大魚就不進來了,天一亮就可下竿,天一黑就消失無蹤,所以垂釣時間必須掌握好。一般饕客都嫌鶴鱵魚味腥,但是恆春半島居民將鶴鱵的兩側抹上鹽巴曬乾用火慢烤,佐酒滋味可是一流的。

鶴鱵魚的魚餌易以魚類為主,如秋刀魚,苦蚵仔,青鱗仔.....等,以整尾鉤上效果較佳,所以買餌時最好選擇大小適中的為宜,此種魚上鉤後會跳出海面在海面翻滾,或者像旗魚般的在水面上扭動身軀,極具美感,是非常有趣的磯釣魚種,釣組如圓,奮力拋出後,或逐波而流,或緩緩收回,魚訊非常明顯。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四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