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鋸鱗魚

紫鋸鱗魚

紫鋸鱗魚,鋸鱗魚屬魚類,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無容納頜聯合齒的淺缺刻;頜骨、鋤骨及齶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29-29,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1/3-1/2處具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16。臀鰭有硬棘IV,軟條12-14;腹鰭硬棘I,軟條5-8(通常為7);尾鰭深叉形。鰓膜至鰓蓋骨棘間有一條深色的橘紅色之帶斑。體背部紅色,腹部則淡紅,並帶有銀色-紫羅蘭色光輝,各鰭橘紅色,鰭末端橘色,腹鰭棘則為白色。各鱗後端具紅黑色緣。

紫鋸鱗魚紫鋸鱗魚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在珊瑚礁湖、水道和珊瑚生長茂密的礁岩向海面,深度範圍從水深4-25公尺。在枝狀珊瑚(Acropora)或層狀珊瑚(Poritesrus)附近經常可以看到紫松球魚的蹤跡。以螃蟹幼蟲之類的浮遊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西起東非到土木土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與奧斯垂群島。台灣分布於東部、北部、南部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四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