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鰭花鱂

帆鰭花鱂,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尾鰭呈圓截形。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主要棲息在溪河下游的緩流區及湖池、田渠等棲所,也出現在河口的半鹹淡水域。耐污能力強,能在低溶氧的水域下存活。頗為貪食,雜食性,以水中的浮遊動物、藻類、小型水棲昆蟲、有機碎屑為食。

動物特徵

帆鰭花鱂點擊查看大圖
帆鰭花鱂,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而圓突。頭部中大,吻短。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平直且較寬。口斜裂,前部平直,末端未達眼前部的下方。體被有中大型的圓鱗;縱列鱗26-28。背鰭的基底長,鰭條數16-19,雄魚的鰭較高,如立帆狀,約為雌魚的2倍,末端可超過尾鰭的基部;雄魚的臀鰭特化成交接器,雌魚正常,鰭條數9-10;尾鰭呈圓截形。體色變異非常大,一般呈灰棕色或淡黃色,雄魚的各鱗片有淡青色的光澤。體側具有6-9列黑褐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點狀縱線;背鰭亦具有排列較規律之圓點狀的線紋。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雄魚具暗色緣;其餘各鰭呈灰白略透明。

生長環境

主要棲息在溪河下游的緩流區及湖池、田渠等棲所,也出現在河口的半鹹淡水域。耐污能力強,能在低溶氧的水域下存活。頗為貪食,雜食性,以水中的浮遊動物、藻類、小型水棲昆蟲、有機碎屑為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