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鯰

鰻鯰

鰻鯰是鯰形目Siluriformes、鰻鯰科Plotosidae、鰻鯰屬Plotosus動物。生活於1~60米海域,棲息在礁沙混合區或沙泥地,對環境及水質的適應力極強,屬廣鹽性魚類。性兇猛,白天常躲於礁洞中,遇危險則聚集成“鯰球”。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甲殼類為主。鰻鯰背鰭及胸鰭之硬棘呈鋸齒狀並有毒腺,故被剌傷時會極疼痛。鰻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熱帶海域,包括東非、紅海、薩摩亞、韓國、日本、南海、澳洲、羅得豪島等海域。苗栗縣通霄的西濱生態園區,最近發生鰻鯰集體跳出魚缸的意外,園區業者張德森表示,921大地震前夕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形,而現在事件重演,他擔心可能又會發生大地震。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鰻鯰體長可達20厘米。魚體延長,頭部略平扁,腹部圓,後半部側扁,尾尖如鰻尾。頭中大,吻部略尖,口部附近具有四對須。體表無鱗。第一背鰭短,前有堅強之硬棘;第二背鰭起於胸鰭基底後方並與臀鰭、尾鰭連續相接,皆為軟條;胸鰭位頭部正後方,上緣具數枚銳利的硬棘。背鰭及胸鰭之第一根為具毒腺之硬棘,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鰻鯰神經毒和鰻鯰溶血毒,一旦被刺到,會引起長達數十小時抽痛、痙攣及痳痺等症狀,甚至引起破傷風。體背側棕灰色,體側中央有兩條黃色縱帶,奇鰭之外緣黑色。

分布範圍

鰻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熱帶海域,包括東非、紅海、薩摩亞、韓國、日本、南海、澳洲、羅得豪島等海域。

經濟價值

無食用價值,可養於水族缸供觀賞。

分類

鰻鯰鰻鯰

線性鰻鯰

特徵:群集性魚類,平常大多成群結隊活動,白天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晚上才出來覓食,以小蝦或小魚為食,屬夜行性魚類。當幼魚出外活動,遇驚擾時會聚集成一濃密的球形群體,稱為「鯰球」,以求保護。鰻鯰背鰭及胸鰭之硬棘呈鋸齒狀並有毒腺,故被剌傷時會極疼痛。最大體長:20cm

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至韓國、日本,南至澳

紅尾鯰

鰻鯰鰻鯰

特徵:體長70~100厘米。頭部有觸鬚3對,眼睛小,頭大嘴大。體背部黑色,腹部乳黃色,體側有由頭到尾的白色帶紋。背鰭和尾鰭紅色

分布:分布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

預知地震

聯合晚報(2004-02-19)

(苗栗訊)魚兒能夠預知地震嗎?苗栗縣通霄的西濱生態園區,最近發生鰻鯰集體跳出魚缸的意外,園區業者張德森表示,921大地震前夕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形,而現在事件重演,他擔心可能又會發生大地震。

通霄的海洋生態園區里,鯰魚全都聚集在一起躲在角落,看起來焦躁不安。

園區業者也跟著不安起來,因為921大地震之前,鯰魚就曾經集體跳魚缸自殺。

張德森提出日本研究報告佐證,鯰魚有預知地震的生物本能,每當五級地震來襲前,向來安靜的鯰魚就會暴動。

注意

硬棘毒腺具鰻鯰神經毒及溶血毒,能使組織壞死。

釣魚貼士

釣場:港灣,漁港,碼頭附近,河口附近,淺灘。

釣法:船釣底釣法,海竿拋底釣法,手線拋底釣法。

餌料:沙蠶,蝦肉,小魷魚片,貝類肉,螃蟹肉。

釣期:1-12,旺季:7-11

相關詞條

巴勒斯坦毒蠍 銀環蛇
木薯 巴豆樹
毒紅菇 毒魚藤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