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雙孔魚

湄公雙孔魚

海洋魚類。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瀕危狀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青苔鼠 
學名:Gyrinocheilusaymonieri
英文名:Chinesealgae-eater
中文名:湄公食藻鰍湄公雙孔魚
科名:Gyrinocheilidae
科中文名:食藻鰍科

同種異名:Gyrinocheilopskaznakoi,Gyrinocheiluskaznakoi,Gyrinocheiluskaznakovi,Gyrinocheilusmonchadskii,Gyrinocheiluspennocki,Psilorhynchusaymonieri
世界分布:
地理分布:
模式種產地:SmallaffluentsofPrekTenotinmountainsofSamrongTong,75kilometersfromPhnomPenh,Cambodia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棲息環境:
棲息深度:-米
最大體長:28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湄公雙孔魚湄公雙孔魚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

湄公雙孔魚湄公雙孔魚

縱列鱗140-17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6-7(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淡褐色,腹側為淡黃色,眼下至上頜處有一斜走的黑色線紋。體側的上半部及背部具有數列明顯的縱走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的基部。尾鰭具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紋,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