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高體䰾

銀高體䰾,鯉科下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台灣省一帶。

基本信息

魚種檔案

學名 Barbonymusgonionotus
命名者 (Bleeker,1849)
中文名 銀高體䰾
科中文名 鯉科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模式種產地 KalimasRiver,SURABAYA,Java,Indonesia
中國大陸名銀高體䰾
俗名 爪哇䰾、爪哇四須䰾
世界分布 東南亞
最大體長 40.5cm
棲息深度 -15公尺
有毒魚類 否
經濟性 否
食用魚類 是
觀賞魚類 是
棲息環境 淡水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輪廓略呈菱形,背緣線明顯隆起。頭短小而略呈三角形。吻短,前端略突出。具須2對,吻須細且短,較不易看見;頜須長而明顯。體被中大型圓鱗。體呈銀白色,體背淺灰褐色,腹側淡白。背鰭及胸鰭灰白色,略帶淡橘色;腹鰭、臀鰭及尾鰭具明顯的黃色至橘黃色之鰭膜。背鰭IV,8;臀鰭3,8;胸鰭1,13-15;腹鰭1,8;測線鱗數29-30;側線上鱗列數6。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溪流的緩流區、湖埤或池塘中的中下層水域。雜食性,以水聲昆蟲、底藻及植物碎屑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產於中南半島,以觀賞魚名義引入後,目前在台灣西部各縣市溪流下游可見蹤跡,曾文溪流域中已有自然繁殖之族群。

漁業利用

觀賞用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