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氏鰍鮀

科勒氏鰍鮀

科勒氏鰍鮀(學名:Gobiobotia kolleri)是脊索動物門鯉科屬下的物種,為雜食性小型初級淡水魚,身體延長,前部略圓而粗狀,體背部布有小斑點,側線中央有一條由7-9個黑色塊狀斑紋所連成的縱紋。喜棲息於水流湍急且為高溶氧的溪流底。該物種可以食用,亦可當觀賞用魚,為中國台灣省的特有種,族群量稀少,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科勒氏鰍鮀 科勒氏鰍鮀

該物種身體延長,前部略圓而粗狀,頭胸腹面平坦,後側略側扁。頭中大而平扁,吻圓鈍。口下位,弧形。有須4對:頜須1對,末端僅遠眼眶前緣之下方;頤須3對,頤須間有許多小乳突。體被中小型圓鱗,僅背鰭前鱗具弱的稜脊,胸腹部裸露無鱗;側線完整,平直;側線鱗數36-38。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6(分枝軟條)。體背側黃褐色,腹部灰白色。體背部布有小斑點,側線中央有一條由7-9個黑色塊狀斑紋所連成的縱紋;眼下緣至口角處具一黑色線紋。背、尾鰭基部略黑,余鰭淺灰色。以前所記載之中間鰍鮀(Gobiobotia intermedi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分布範圍

該物種分布於海南島、越南及台灣。為中國台灣的特有種,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高屏溪中流及其支流,族群量已日漸稀少。

生活習性

喜棲息於水流湍急且為高溶氧的溪流底。雜食性,主要以底棲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或是啄食石礫而濾食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遇驚擾有鑽砂躲藏之行為。

分類

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其種的一種。雜食性,主要以底棲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或是啄食石礫而濾食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遇驚擾有鑽砂躲藏之行為。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