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小沙丁

白腹小沙丁

白腹小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國外見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亞和紅海。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白腹小沙丁
學名:Sardinella albella
英文名:Clupalosa bulan, Clupea bulan, Clupea hypelosoma, Clupea perforata, Clupea perforate, Clupea sundaica, Harengula bulan, Harengula dollfusi, Kowala albella, Kowala lauta, Sardinella bulan, Sa"
俗名:白小沙丁魚 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
科名:Clupeidae
科中文名:鯡科
同種異名:Clupalosa bulan, Clupea bulan, Clupea hypelosoma, Clupea perforata, Clupea perforate, Clupea sundaica, Harengula bulan, Harengula dollfusi, Kowala albella, Kowala lauta, Sardinella bulan, Sa"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波斯灣及非洲東部,東至印度尼西亞及阿拉夫拉海,北至中國台灣,南至巴布紐幾內亞。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模式種產地:Indi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大洋、河口、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0 - 50米
最大體長:14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背鰭18;臀鰭17-18;胸鰭17-18;腹鰭8。縱列鱗42-44;橫列鱗11。鰓耙13+28-30。體長為體高3.8-4.2倍;為頭長4-4.4倍。體延長,側扁,呈長圓形,腹部有棱鱗。頭中等大。吻長於眼徑。脂眼瞼發達。口甚小。口裂短。兩頜前端近於等長。上頜中間的缺口明顯。上頜骨末端不達眼前緣的下方。齶骨、翼骨和舌上有細強的牙。鰓蓋光滑。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蓋條6。鰓耙約與瞳孔等長。體被圓鱗,易脫落。背鰭前有許多個平臥的小棘。腹部棱鱗16-17+13-14。背鰭基部有鱗鞘。偶鰭基部有腋鱗。尾鰭基部具2顯著長的鱗。背鰭始於腹鰭的前上方。臀鰭短小,最後2鰭條顯著大。胸鰭伸達背鰭起點的一半處。腹鰭小。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綠色,腹部白色,口緣綠色。最大體長可達290mm。系海洋暖水性上中層小型魚類。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河口域、內灣或舄湖區內。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硅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漁業利用

本種魚產量並不大,常混於底拖漁獲中,可生鮮、乾制或醃漬出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與拖網。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