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棘䰾

何氏棘䰾

海洋魚類。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頭中大而稍尖。吻鈍而突出,成魚之吻部更為突出。分布於南部及東部的溪流。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何氏棘䰾何氏棘䰾

學名:Spinibarbushollandi
中文名:何氏棘䰾、光倒刺䰾
俗名:軍魚、青鱒、君魚、白鯉、石捐、粗鱗光魚
英文俗稱:Holland'scrap
台灣分布:南部、東部
棲息深度:3至20公尺

最大體長:60厘米以上

形態特徵

何氏棘䰾何氏棘䰾

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中大而稍尖。吻鈍而突出,成魚之吻部更為突出。
口稍斜裂,上頜齒末端達眼之前緣。有須2對。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側扁呈梳狀,齒面狹凹有溝紋,左右不對稱。
體被大型圓,側線完整,前端略為下彎;側線鱗數26-28。背鰭前方有一根平臥而埋於鰭片下之硬棘,棘的前端突出於表皮;
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8(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5(分枝軟條)。體背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
體側鱗片基部有一黑斑。幼魚之背、尾鰭末緣稍黑,成魚漸淡;胸及腹鰭則略帶橙紅色。成熟雄魚具追星,有時雌魚亦有。

棲所生態

何氏棘䰾何氏棘䰾

初級淡水魚。喜歡棲息於水流稍急、河底為礫石之河段,性活潑,而善跳躍,以水生昆蟲、小、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的溪流,如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鑾溪、太麻里溪及花蓮溪等流域均可發現。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的江河水系都有分布。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