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鯰

斑海鯰

斑海鯰屬鱸形目、海鯰科(Ariidae)魚類。該魚為我國東海、南海常見的底棲經濟魚類,體長形,前部寬闊、後部側扁,一般體長60—80厘米、體重2000—3000克,大者可達9000克。

基本信息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印度沿海到中國東海、印尼、澳洲附近島弧,但並未在菲律賓及澳洲發現。

深度

水深1~30米。

特徵

體略側扁,頭上覆骨板,板上有顆粒突出。口邊有須三對,口在吻端下方,下頜較上頜為短,兩頜均有絨毛齒。齶骨各側僅具一顆粒狀的齒叢。背鰭、胸鰭均有硬棘,硬棘前後均有逆鉤及6-7軟條,硬棘具有毒腺,易傷人。尾鰭大,身內叉,腹鰭軟條19-23,脂鰭上具一大黑點。體背呈鉛灰色,側面灰色,腹部白色,各鰭略帶黃色。體長可達80厘米。

生態

本魚屬熱帶及亞熱帶之底棲肉食性魚類,喜棲息於砂泥底質的地形環境,常會至河口區覓食,甚至河川下游,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夜行性,具築洞而居之習性,偶會集結成群。背、胸鰭硬棘有毒腺,是其防止其它魚類攻擊的利器。

經濟利用

食用魚,但肉腥味較重,可以用枸杞、當歸等中藥燉煮去腥食用。
參考資料
台灣魚類資料庫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