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祖宮位於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古屬泉州府同安縣),距廈門海滄自貿區1公里,主奉保生大帝,是閩台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宋高宗皇帝為感吳夲恩德,頒詔動支國庫,遣使監工,把龍湫庵改建為一座宮殿式的廟宇,明朝文皇后再賜送“國母獅”鎮宮,故有“南方故宮”美稱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台文物,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是世界第一慈濟祖宮,保生大帝最早古廟。漳州市著名景點,漳州台商投資區四大“國保”之一,年接待進香團香客30萬人次,是漳州最大的宗教場所之一,世界保生大帝信眾謁祖,朝拜,進香的第一聖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白礁慈濟祖宮,位於國際級漳州台商投資區白礁村,供奉保生大帝,是閩台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素有“南方故宮”,中國故宮之一之稱 ,全國首批涉台文物,世界第一慈濟祖宮,保生大帝的最早古廟。是漳州市著名景點,龍海市十大景點之一,年接待進香團香客30萬人次,是漳州最大的宗教場所,世界保生大帝信眾謁祖,朝拜,進香的第一聖地。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現存的白礁慈濟祖宮,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宮為三進皇宮式殿宇,依山遞築,兩側配殿,就塵而列。 前殿為五門二層富樓,正門上懸"慈濟祖宮"橫匾,正中大門一對紫銅色石獅,雙獅戲球的石刻浮雕,以及中殿正中石階下的祭壇獻台、台緣的飛天仙女石雕均屬建宮時的原物。獻台前置威猛雄駿的國母獅,系明朝朱棣文皇后為感神恩所踢。天井中的"龍泉井",水質甘淳,久旱不涸,無數信徒到此"請回聖水",祈求"消災滅病"。

前殿門廊六根蟠龍石柱,是清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時台灣同胞獻置。正殿門廊四根朝天蟠龍石柱系宋代建宮遺留下來之建築物。還有兩根方形石柱,上刻竹葉體筆跡對聯,聯曰:"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系先賢所書,筆跡不凡,意味深遠。

白礁慈濟祖宮建築布局奇特,造型雄偉。在垂檐復宇、翼角翠飛之間名人題詞和歷史故事、山水禽獸花木為題材的石刻、木雕、壁畫、剪粘等藝術作品星羅棋布,均屬上乘佳作,形成一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藝術寶庫,被譽為"閩南故宮"。

白礁慈濟祖宮是閩南人文景觀的精華,是台灣與大陸血脈相連的見證。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台灣,部分忠貞軍特地從"白礁慈濟祖官"迎請保生大帝神像,作為保護神隨軍東渡,於農曆三月十一日在台灣台南學甲鎮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入。

以後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並建"學甲慈濟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三百多年來,每年的三月十一日,台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甲慈濟宮,舉行規模盛大的"上白礁"竭祖祭典活動。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台灣各地善信到白礁慈濟祖宮竭祖進香。

白礁慈濟祖宮建宮八百多年來,歷經數次重大重修,全依海內外善信鼎立資助,均有勒石紀念。

一九八九年來,蒙龍海市有關部門重視支持協調,台灣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會長周大圍大德組織發動籌募人民幣壹佰二十多萬元和黃金箔三十五萬張投入祖宮大修,兼蓄歷代藝術精髓,又利用現代科學手段,至此,白礁慈濟祖宮更加金碧輝煌。

近幾年來,白礁慈濟祖宮已成為龍海市旅遊勝地,海內外朝聖的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絕。

保生大帝祖廟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宮位於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是奉祀閩台醫神保生大帝的祖宮。自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肇建以來,白礁慈濟宮便以其宏敞巍峨的皇宮式建築規模、古色古香的藝術格調,以及常年旺盛的香火供奉,被譽稱為閩南“故宮”。

今天的白礁慈濟宮為一座五門三進皇宮式建築。殿宇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兩邊為文武朝房,共開五門。正中大門上邊,高懸“慈濟祖宮”橫匾,筆勢雄渾有力,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神韻之作。殿前走廊立有數根方形石柱,石柱上鐫刻兩幅亦文亦畫的竹葉聯,立意新穎且惟妙惟肖,其聯曰:“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前殿二樓,中間闢為會議室,兩邊各懸掛有巨鍾及巨鼓,鐘鼓形制古樸,叩之鏘然有聲。

中殿與前殿之間有天井隔開,一來出於採光的考慮,二來也可增加宮廟的景趣。天井中有一眼水井,這是當年慈濟宮擴建時,保生大帝湧泉以飲病者的遺蹟。天井正中還立著一隻手握印鑑、頗顯匠心的石獅,稱為“國母獅”。據說當年保生大帝化做道士,入宮醫愈文皇后的乳疾後,文皇后感念神恩,特命能工巧匠雕塑一隻握有保生大帝印章的石獅,派人由京城專程送至白礁慈濟宮。在石獅與正殿之間,是一塊四方形的獻台,台椽四周鏤有生動活潑的“飛天仙女”、“獅子戲球”浮雕。獻台是各地同祀宮廟到祖宮進香時,奉獻各種祭品的場所。步入中殿,兩邊丹墀,俱用光石鋪成,既端莊大方,又顯得明亮可鑑。中殿頂蓋為蜘蛛結網式的木拱結構,不僅美觀精緻,而且有著獨到的防震功能。在漳州、泉州灣外海以及東山島的地震中,慈濟宮的正殿均因殿頂的蜘蛛藻井結構而安然無恙,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的一個奇蹟。正殿保生大帝神像前祭桌的正中擺放著一個銅質香爐,這是保生大帝生前採藥煉丹用過的香爐,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慈濟宮的後殿與山石相連,右側兀立著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雕有一筆力蒼猷的“壽”字。後殿外面,現已闢為—環境幽雅、景色宜人的花園,前來進香、觀光的人們可以在此小憩。慈濟宮的外圍,據說在宋時曾築有一條周長三里的石城,東、南、西、北向各開—城門。今天石城雖已不見,但細細尋覓之下,仍可隱約發現舊時的城基。在慈濟宮門前,還立著一塊文字剝蝕、漶漫不清的碑記,只有碑頭的“礁城記”三字仍約略可辨。白礁民間還流傳著“有了皇宮帝殿,自有皇城”的耳熟能詳的說法。這些都說明當時慈濟宮周圍確實有過石城。傳說清順治間,鄭成功于海澄一帶率軍抵抗清軍南下,為修戰壘,特意派軍隊到白礁,把石城拆回去增築海澄。據說鄭成功曾在保生大帝像前許誓,一旦驅逐清虜,便回來給慈濟宮補築石城。誰知鄭成功東渡台灣後,戰事不利,未能實現宏願,慈濟宮外的石城也就一直沒有再築起來。

白礁慈濟宮正殿中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神像光彩奕奕,頭戴金冠,身披龍袍,腳蹬龍履,蓄有短須,兩眼炯炯有神地直視前方。保生大帝兩邊陪祀東、西聖侯,東、西聖侯即宋高宗在紹興二十年(1150)敕廟白礁時,奉命入閩監督施工的官員。正殿兩側則配祀鄧天君、連聖者、劉海王、孔舍人等三十六神將。這些神像姿態各異,有的手執鐵斧,有的嗤牙咧嘴,有的道貌岸然,皆為雕刻者匠心獨運的作品。後殿奉祀聖父吳通協成元君與聖母黃氏玉華大仙,聖父母像前的一尊神像,據民間信徒認為,是保生大帝的兄弟。聖父母龕前的供桌上,從左到右排列著八尊小神像,依次為《封神榜》故事中的雷震子、托塔李天王、哪咤等。聖父母神龕左邊,祀有千手觀音、善才、龍女與韋陀等神像。再靠左些的神龕,合祀有王公、大媽婆與大使哥。聖父母的右邊,奉祀專管小孩的註生娘娘。再右邊是與山體連線的“壽”字大石。此外,後殿左壁下還祀有白礁王姓的祖神開閩王王審知,右壁下陪祀護國公。據說護國公專管牲畜,欲求六畜興旺的信徒往往到此神前祭拜。

白礁慈濟宮的中殿四壁,以及宮樓上兩側邊壁,繪滿了精美的壁畫。近年來在各地信徒的踴躍捐輸下,大多損幅已重新描摹一新。壁畫的內容形式多樣,有歷史上的著名故事,如《三國演義》、《封神榜》等,還有著名的典故,如郭子儀拜仙山、鄭成功收復台灣、花木蘭刻木思親、岳母刺字、薛仁貴救駕、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戚繼光平定倭寇等。壁畫中最大部分的題材,則是根據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的客觀事實,把保生大帝生前往後的事跡、歷代的顯靈與王朝的敕封等傳說,繪成連環圖畫,展示給前來進香觀光的信徒與遊客。保生大帝一生懸壺濟世,無私地幫助貧苦民眾,成神後也屢以家鄉邦國為念,多次顯靈救助家鄉父老與勵精圖治的王朝君主。因此,這些壁畫內容,既可以讓那些不了解保生大帝信仰的人們增加視野、開拓知識面,而且對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也可以起到一種引導的作用。正殿後壁繪有一幅巨大的“四顧眼菩薩”,無論遊客站在這幅畫的任一角度與方向,都會明顯感覺到菩薩的眼光正在慈祥地注視著你。這幅巨畫也可說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瑰寶。

此外,白礁慈濟宮的楹梁石柱上,還鏤有相當數量的浮雕。浮雕內容既有雕飾精美的山水、花木、蟲魚、鳥獸等,也有一些圖片的內容取材自歷史典故,如長廊正面的“王詳守抱丹奈樹”、“蔡襄營造洛陽橋”等。慈濟宮屋頂上裝飾的飛檐翹楚、丹鳳琉璃等,也無一不是能工巧匠的運斤之作。可以說,走進慈濟宮,就仿佛進入了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藝術寶庫。 作為閩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宮,白礁慈濟宮的香火極為旺盛,常年沉浸在香火煙霧的氤氳之中。對於在台灣擁有三百多間分靈宮廟的白礁慈濟宮而言,它還起到了活躍兩岸民間交流,促進兩岸關係改善的橋樑作用。

白礁慈濟宮憑藉其悠久的歷史與高超的建築藝術,以及在閩台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生三大帝

龍海市白礁慈濟祖宮保生大帝正身一大帝和二大帝、三大帝演繹出當今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的歷史淵源。

保生大帝正身鎮守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保生大帝生前名叫吳夲,曾到過閩南地區一帶醫治瘟疫,在白礁留有一口煉丹所用的井,淳樸的村民們在他死後,依然相信,閩南地區一帶的妖魔鬼怪都被他收關在這口井裡。因此建“龍湫庵”時,就把他的金身置於井蓋之上,以示世世代代都鎮住這些妖魔鬼怪,讓它們不會再出來興風作浪,為非作歹。金身不能離開,一旦離開,這些妖魔鬼怪就會跑出來禍害人間。但泉州府和漳州府兩地的百姓都盼望保生大帝能到村裡面去巡視,繼續驅逐剩餘的妖魔鬼怪,保佑平安健康、風調雨順的日子。

為解決保生大帝必須出巡與不能離開廟宇這一現實矛盾,白礁慈濟祖宮廟公請人雕刻出和保生大帝一模一樣的兩個符身,分別稱為二大帝和三大帝,一大帝就是正身,留守廟宇。二大帝主要出巡泉州府,三大帝出巡漳州府,不出巡時都平列在廟裡接受供奉。這些事都是發生在南宋時期,這位當朝皇帝賜封的保生大帝出巡時,所到之處無不歡呼雀躍,夾道歡迎,家家戶戶像過節一樣的,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信仰影響力。

保生二大帝隨從收復台灣

在宋朝期間,保生一大帝和二大帝一起供奉在白礁慈濟祖宮,三大帝則供在一村之隔的青礁東宮。一直到了明朝,二大帝又從白礁到了台灣。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明永曆十五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台灣,由於一大帝必須留在廟裡,不能出巡,三大帝已被供於青礁東宮,白礁慈濟祖宮決定讓二大帝坐著指揮船保護神隨軍東渡,於農曆三月十一日在台灣台南學甲鎮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入。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並建“學甲慈濟祖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為了讓後世“不忘白礁鄉”,學甲慈濟祖宮前面還特意地建造了一座白礁亭。

明末至今,二大帝在台灣的分靈廟發展到300多座。三百多年來,每年的三月十一日,也就是保生大帝登入台灣的紀念日,台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甲慈濟祖宮,舉行規模盛大的“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1978年逢保生大帝誕辰1000周年,學甲慈濟祖宮更是連續三天舉行進香大典,其場面之熱烈,規模之壯觀都堪稱空前,參加人數多達十萬人。

1989年,台灣保生大帝聯誼會第一屆會長周大圍先生率著台灣數位信徒,從香港轉機到白礁,開創兩岸自1949年分割以來台灣信徒回鄉祭拜保生大帝的歷史先河,並組織募捐重修白礁祖宮。白礁祖宮為感謝周大圍先生做出的不朽貢獻和血脈之情,在其去世後,專門立一個塑像在宮裡,供後世景仰。

2008年11月16日,龍海市首次舉辦保生大帝文化節,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廖武治率台灣各地200多家保生大帝廟宇代表,與大陸各地信眾代表上萬人齊集白礁,追思先人,共同弘揚保生大帝文化。

保生三大帝救忠臣顏師魯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在白礁與青礁至今流傳著一個保生大帝救忠臣的美麗故事。南宋時期,與白礁相鄰的青礁村院前社,出了一位當朝的吏部尚書顏師魯,他為振興家鄉教育事業,培育更多的人才,創辦院前書塾,供養一批秀才學子在此傳播文化。然而朝廷政敵向宋高宗密奏:顏師魯養學子是為了謀反,這批學子是日後重建朝政的儲備人才。皇帝派欽差大臣赴閩實地調查。顏師魯將會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院前書塾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有一個秀才想出良策,就是向鄰村的白礁慈濟祖宮求救,連夜把保生大帝請回來供奉,將院前書塾改建保生大帝廟宇。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明白,吏部尚書顏師魯是一位為民辦實事的清正忠臣,不能就這樣被奸人所誣陷,於是就同意讓他們請三大帝回院前書塾。欽差大臣看到非但是書塾,而是虔誠的保生大帝信徒們活動場所,他還前往白礁慈濟祖宮朝拜。宋高宗永記吳夲治先祖乳疾之恩,聽到顏師魯建廟宇追思祖先恩人,是大忠臣,非但不責怪,反而龍心大悅,將顏師魯由二品大臣升至一品大臣。

顏師魯和族人為永謝保生大帝的大恩大德,就懇求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把三大帝留在院前村供奉,並進一步興建廟宇。院前社只是青礁村的一個自然村,於是經過數個朝代,院前保生大帝廟改名為青礁東宮廟。

龍池岩與保生大帝吳夲

白礁龍池岩東邊的“丹灶石”遺蹟,是南宋寶慶元年(1226年),同安邑宰王楷為紀念吳真人生前煉丹聖跡的題刻,是吳真人煉丹救世的功德的歷史見證。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公元995年,吳夲十七歲奮志學醫,游遍名山大川,尋師訪道,後回歸白礁故里,認真潛研岐黃,熱心行醫濟世,龍池岩松竹茂密,到處盛產紫蘇、鬼針草、白茅根、金不換、防風、穿山龍、一條根、千金紅、香菇等各種草藥,吳真人選擇這裡採藥的有利條件,就在華圃禪寺的東邊大榕樹下結廬築煉丹,白天采草藥,夜間經常與龍池岩高僧一道參悟,研究脈理醫藥。採集各種草藥,煉製醫治各種疾病的丹藥,為行醫濟世奠定基礎,因此龍池岩是吳真人煉丹製藥時間最早最長的煉丹處。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一吳夲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而死,享年五十八歲。此後他經常靈驗救助鄉民,民感其恩,遂塑像立祠祀之。傳說他後來修成了正果,乘白鹿升仙而去。眾百姓緬懷他的功德,籌集資金建立了一座“龍湫庵”來祀奉吳夲。“龍湫庵”即白礁慈濟宮的前身。

1998年,台北哈密街台胞陳添福先生參觀了吳真人的煉丹遺址“丹灶石”,他非常關心重視保護好這一文物,並捐獻人民幣35000元,在“丹灶石”西側建築一座“煉丹亭”,人們一到龍池岩就可以看到煉丹亭,使“丹灶石”遺蹟更加顯眼,讓人們更清楚地牢記吳真人煉丹遺址,緬懷宋代名醫吳真人煉丹製藥、濟世救人,為人類醫學做出重大貢獻的聖地。

歷史沿革

年號 大事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 吳夲字華基,號雲沖。出生於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今屬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
北宋景佑三年
(公元1036年)
吳夲龍池岩上山採藥,不幸墜崖重傷,於是日羽化,卒年58歲。公元1037年白礁村父老鄉親為紀念吳真人生前慈悲濟世,自發籌款建庵,命名“龍湫庵”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公元1150年)
宋王朝敬重民間醫生吳夲的高朝醫術和高尚醫德,詔在其出生地泉州同安縣明盛鄉積善裏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肇立“醫靈神祠”((1165年),考宗皇帝將慈濟廟,追封諡號“慈濟靈宮”,亦稱慈濟祖宮。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 龍溪顯宦吏部尚書顏師魯為感謝吳夲之恩奏請為吳夲立廟。顏發獻地建廟,稱東宮。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追封“顯佑真人”。
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 追封“忠顯侯”。
南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 追封“英惠侯 ”。
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6年) 同安縣知書、九江人王楷,為紀念保生大帝在龍池岩採藥煉丹,行醫濟世的聖跡而題刻。
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 追封“康佑侯”。
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 追封“正佑公”。
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 追封“沖應真人”。
南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年) 追封“守道真人”。
南宋少帝德祐元年(1275年) 追封“妙道真人”。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 追封“妙道真人”。
明朝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 追封“保生大帝”。
清嘉慶四年
(1799年)
提督福建全省水師軍務,統轄台澎水陸官兵世襲王志等捐資重修祖宮正殿。
清光緒四年
(1878年)
道御王青雲等向海外、漳、泉鄉親籌金重修白礁慈濟祖宮前殿。
民國十二年歲次(1923年) 由白礁社王尼姑、王長根等人倡起,蒙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李光前、陳六使和檳城商總會莊來福、王自成等發動捐資襄助重修白礁慈濟祖宮。
1984年 由福建省文物處、漳州市台聯會及晉邑各地分靈廟宇和善信人士籌資數萬元重修慈濟祖宮後殿。
1989年 由台灣省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會長周大圍等在台灣組織發動籌募人民幣一百二十萬元,金箔三十五張重修白礁慈濟祖宮。
1991年 白礁慈濟宮列為福建省文保護單位
1996年 白礁慈濟宮被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
1996年 白礁慈濟宮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
2005年 “保生大帝信俗”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 由福建海峽電視台與台灣東森電視台共同合作的《萍水相逢》節目攝製組日前走進白礁慈濟宮采拍
2007年 白礁慈濟宮列入全省涉台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 保生大帝(大道公)信俗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 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
2008年 風靡中國的電影《瘋狂的賽車》在白礁慈濟宮取景
2008年 榮獲全國首批涉台文物
2009年 紀錄片《血脈緣》在白礁慈濟宮開機,並在龍海和台灣拍攝。
2009年 白礁慈濟宮祖廟向海峽兩岸征閩南語主題曲
2010年 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在白礁慈濟宮拍攝,並於2010年9月6號在中央4套播出
2011年 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將在白礁慈濟宮主辦,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 第三屆海峽論壇白礁慈濟宮被國台辦設為海峽兩岸六大交流基地之一

隸屬與交通位置

白礁村系龍海市角美鎮行政村(屬於漳州龍池開發區),位於龍海市東部以廈門特區交界處,東距廈門市區10公里,西距龍海市區20公里,西鄰角美鎮金山、下店仔、霞廳三社和鴻漸的崎巷村。南臨九龍江下

游,北依文圃山,海陸空交通便利。漳州方向可以乘23路公交,到白礁站下車,角美海滄方向可以乘角美---石塘或者角美---嵩嶼公交,角美公交701,703到白礁站下車,廈門方向可以乘853公車到白礁站下車,在以上地點下車均可看到白礁村的路標。

皇后御賜國母獅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龍海市白礁村慈濟祖宮正殿的獻台石上,屹立著一隻風格獨特的花崗岩雕刻的石獅,石獅的石的掌可擎著一枚刻有“亞”字的印綬。 石獅吡牙裂嘴,形象逼真可愛。據說這還是明代名雕刻家的傑作,是珍貴的藝術珍品。 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后患了痼疾,朝內太醫久治不愈,皇帝只好下詔懸賞求醫。黃榜懸掛了好幾天,卻仍未見有人來揭榜應詔。雖說全國各類的郎中不少,但大家都明白,揭榜醫皇后豈是兒戲,弄不好就得腦袋瓜搬家,誰願去惹火燒身呢! 皇上見黃榜懸掛旬餘,尚無人應詔,而文皇后的病日益沉重,心裡十分著急。 這日國舅入宮探望,見皇后日益消瘦,昔日花容月貌如今宛若變了另一個人,面黃肌瘦,雙目無光…… 皇上也唉聲嘆氣說:“朕空富有天下,卻連個醫人、郎中也請不來。”國舅也脫口而出說:“要是神醫妙道吳真人尚健在就好了!” 正說話間,黃門太監來奏,東城門外來了一個遊方道士揭了黃榜。 皇上此時正一籌莫展,一聽有人揭榜,急一疊聲道“快宣進後宮。” 黃門太監遵詔把揭榜的道士帶進後宮,明成祖舉目一看,卻原來是個普普通通的遊方道士,頭戴道巾,身穿道袍,腳踏多耳布鞋,風塵僕僕……朱棣暗想,他身上既沒有像傳說中說的風仙道骨,也沒有像小說家寫的相貌出奇,他能治癒文皇后的痼疾么?但轉而一想,現在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何不讓他一試,於是下詔讓太醫帶道士入後宮為文皇后診病。 那道士坐在朝陽宮外,用三根指頭戲輕地按著由後宮裡遞出來的紅絲線,時而側著腦袋細聽,時而搖了搖頭,時而眯細了眼睛,時而點了點頭。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診了脈,然後要了文房四寶,開了藥方,並奏請皇上恩準施針並熏以艾柱,然後還從背囊取出藥丸,囑咐太監用藥湯配藥丸連服三口,自然見效。 誰也沒想到那藥卻真的十分神效。一日腫消,二日痛止,三日就已快近痊癒了。 朱棣十分高興,心想,這個穿草鞋的遊方道士竟勝過大內御醫!朱棣就宣那道士來見,朱棣想封他為御醫,那道士再三推辭,朱棣讓太監捧出五百兩金子要賞他,道士仍然再三推辭,說是山野遊方道士,要那些黃白之物也沒什麼用處。最後朱棣問他要什麼時,那道士提出請皇上放他回歸漳、泉故土,那裡的百姓需他。問他姓名,那道士淡淡一笑說:“小道沒姓名,是白礁妙道真人的後輩。”說完即叩辭朱棣,飄然下殿而去。 朱棣與國舅商量如何褒獎這道士。國舅一咬定這道士就是吳真人的化身,不然哪有如此高明醫術?朱棣也覺得言之有理,派人到旅店查問,店主人說:“道人自方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吳,昨日出城採藥,迄今未還。”朱棣即派欽差到閩南白礁宮敕封吳真人為:“恩主吳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皇后也感激這救命大恩,就令朝庭欽差官將京都的能工巧匠所,琢造了一隻高擎印章的石獅,派員運到白礁慈濟祖宮。後代人們因這石獅子是皇后娘娘所贈,就順口稱之為“國母獅”。

閩南故宮真人聖跡

煉丹爐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為三進皇宮式殿宇,中殿祭壇獻台前置威猛的國母獅。據傳,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后患痼疾,朝內太醫久治不愈,皇帝只好下詔懸賞求醫,終被保生大帝化為道士醫好。皇后感激這救命大恩,就令朝廷欽差將一對石獅其中一隻,運到白礁慈濟祖宮,作為鎮宮之寶。如今,另一隻石獅尚存放在北京故宮城。 慈濟宮建築布局奇特,造型雄偉。在垂檐復宇、翼角翠飛之間,名人題詞和以歷史故事、山水禽獸花木為題材的石刻、木雕、壁畫、剪粘等藝術作品星羅棋布,均屬上乘佳作,被譽為“閩南故宮”。在宮中,我們看到一幅尼勒佛壁畫,不管從左邊看還是右邊看,尼勒佛的眼光、肚皮和腳下的鞋尖都會隨著我們的角度和視線轉移,十分有趣。

在這裡,我們處處可見保生大帝的真人聖跡,有故居的大榕樹、龍池岩上的煉丹遺址、宮殿里的草藥池等,最神奇的是連當年伴隨著吳夲四處診治的銅製藥罐經數百年後還完好地保存,在宮中供遊客觀賞。

周邊景點

國家4A級景區角美龍佳溫泉山莊,國家地質公園漳州火山濱海地質公園,地標性建築漳廈跨海大橋,廈門鼓浪嶼,廈門環島路,廈門海滄大橋,漳州歷史文化名街,漳州雲洞岩,福建土樓,金門,台灣。

角美鎮榮譽

國家級榮譽

“中國鄉鎮之星”“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文明鎮”“國家小城鎮綜合試點單位”“全國僑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計畫生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小城鎮財政體制改革試點鎮”

“全國鄉村經濟總收入百強鎮第24”“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指數測評千強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街道)100強”“ 全國供銷社50強”“大陸120個旅遊名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省級榮譽

“八閩第一鎮”“省級衛生鄉鎮”“全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範鎮”“福建省10強鎮”“省級園林式鎮”“福建綜合改革試點鎮”“福建省特色旅遊鎮”“福建省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

閩南故宮十寶

白礁慈濟宮(閩南故宮)有十寶:

1. 五門三進:白礁慈濟宮的整體建築是仿照皇宮規制建造的,所以有“五門三進”。

紫薇樹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2. 竹葉詩聯:在白礁慈濟宮的大門外屋櫞下有四根石柱,石柱上有四句竹葉詩: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

3. 鎮宮石獅:在白礁慈濟宮的中門兩邊,有一對雌雄石獅相互對望,鎮守著慈濟宮。它們是建宮時就 有的,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4. 國母獅:位於前殿與中殿之間的祭台前,該獅面向大門,據說是明朝文皇后賜給白礁慈濟宮。

5. 祭壇戲台:國母獅後面就是祭壇戲台,台的三面雕刻著飛天仙女等是建宮時原物。

6. 五爪龍柱:中殿豎有四根龍柱,這四根龍柱所雕刻的龍與其他地方宮廟不一樣,其他地方的龍柱只有四爪,而白礁慈濟宮的龍柱是五爪,這是皇宮規制才有的。

7. 斗拱藻井:在大殿(主殿)的屋頂,整個屋頂的結構呈斗拱式,沒有用一根鐵釘,全部用木榫銜接。其造型獨特,工藝高超,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8. 保生大帝神像:在大殿供奉著的是保生大帝金身。這尊金身是當年建宮時雕塑的,也稱“一大帝”是鎮宮神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9. 彌勒佛神像壁畫:在大殿後牆的牆壁上繪有一幅國畫,畫上畫著彌勒佛悠閒的神態,整幅畫的技藝高超,更神奇的是彌勒佛的眼睛和腳掌心會隨著觀賞者的位置移動而移動。

10. 煉丹藥鍋:這個藥鍋是保生大帝吳夲生前熬制草藥、煉製丹藥所用的,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至今還保存完好無損。

八百多年神奇壁畫

這張壁畫就在邊大殿後牆的牆壁上,其實是一幅國畫。畫中的彌勒佛神態悠閒,更神奇的是彌勒佛臉、

神奇佛畫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眼睛和腳,還有腳旁邊的一雙鞋,都會隨著觀賞者位置的移動而轉動。這張壁畫高約2米、寬近4米,記者和遊客一起,現場做了個試驗,筆直地沿著這4米走,眼睛盯著彌勒佛看,發現每移一步,彌勒佛會隨之轉動,仿佛他的臉一直跟著記者轉,更奇怪的是,他肩上的兩個童子也會跟著他一起“轉向”。記者站在畫的左邊時,彌勒和兩童子朝左;等記者從左邊步行到佛像的右邊時,彌勒和兩童子臉都朝右了。但是,奇怪的是,同樣一堵牆,畫中兩個角落的另外幾位童子卻是固定的,不會隨著觀賞者的位置轉向。

看守大殿的老人已經年近七旬,是一位當地人。據這位老人介紹,自從南宋紹興二十年 (即公元1150年),白礁慈濟祖宮建宮時,宮裡就有這張壁畫了。據說是一位偉大的畫師留下的。

閩南語歌曲

《白礁歡迎你》《藥帖》《千古流傳》《細漢落聽阿嬤哩講》《拜拜神醫大道公》《咱都掂白礁》《慈濟歌》《白礁有一位大道公》《來去白礁拜真人》《來去白礁宮》

古龍湫庵

文化節

白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

景佑三年(1036年)農曆五月初二,吳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繞道到文圃山龍池岩採藥草,不慎墜崖,鄉親搶救回家,醫治無效,午時乘白鶴協同聖父、聖母、聖妹、吳明媽、王舍人得飛升,吳真人時年58歲。遠近鄉民揮淚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煉處建龍湫庵,(《吳真人歷史紀略》)以為紀念,還在泉州當年吳真人曾住宿,為窮人治病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花橋公廟”。吳夲死後百餘年,在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南宋高宗皇帝聞知他曾治癒過自己老祖宗的頑疾,並得悉白礁村的龍湫庵香火鼎盛,於是,特命使臣往閩督工,啟國庫於吳真人的故鄉白礁村龍湫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輝煌的雙層宮殿式廟宇,後又易名白礁慈濟宮。後求,北至長江、南至兩廣,相繼建起吳真人廟,均從白礁慈濟祖宮分香出去,閩南人從宋元的泉州港、明清的漳州月港出洋,亦將吳真人的塑像香火帶往海外,並在東亞洋諸國,仿造白礁慈濟祖宮,建造幾百座吳真人廟。

據傳到了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吳夲徒弟的後代,根據他傳下來的驗方,醫好了明成祖朱棣文皇后的痼疾。明成祖御賜吳真人為“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文化節

2008年11月16日上午,首屆 “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在白礁慈濟祖宮隆重舉行。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廖武治先生率台灣各地保生大帝信眾代表260多人,與大陸各地信眾代表2000多人共襄盛典,共同緬懷一代名醫吳真人。

保生文化節

16日上午9:00,龍海市白礁慈濟祖宮梵音輕揚,莊嚴沉靜。在擂鼓三請後,一場祭祀保生大帝的古典儀式隆重展開,向保生大帝獻三牲,獻花,獻五果,獻米,獻舞,獻唱讚歌。祭祀活動最終在莊重的氛圍中完成。主祭由大陸白礁慈濟宮負責人和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的廖武治擔任。

“保生大帝”,也叫吳真人,俗稱“大道公”。被譽為海峽兩岸歷史最悠久“閩南故宮”的白礁慈濟祖宮,簡稱“白礁宮”,坐落於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是為紀念宋代民間名醫吳夲而建,集宋、元、明、清歷代建築藝術於一體。目前,海峽兩岸和東南亞等地有一千多座慈濟宮廟,大都從白礁慈濟祖宮分靈而出。白礁慈濟祖宮如今已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的重要維繫,成為許多台胞嚮往的聖地。三百多年來,台灣同胞經常到大陸白礁村參加“保生大帝”三月十五的誕辰廟會。

在此次“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海峽兩岸保生大帝學術研討會、項目推介座談會及《龍海薌劇叢書》首發式等活動。 2009,保生文化節在台北舉行,2010年又將在白礁慈濟宮舉行。現在保生文化節是海峽兩岸合辦的,爭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