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孔魚

雙孔魚

雙孔魚,體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頭寬大,略平扁。吻鈍圓,背面具一弧形凹陷。口小,下位,吻皮向腹面伸展。

【物種名稱】:雙孔魚。
【俗稱】:雙孔鯉,四鰓孔魚。
【拉丁文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 雙孔魚
【瀕危等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物種特徵】:體呈圓筒形,尾部扁,腹部圓。頭寬大,略平扁。吻鈍圓,背面具一弧形凹陷。口小,下位,吻皮向腹面伸展,與上唇不分離,在口角處與下唇相連,形成一完整的漏斗狀口吸盤;吻皮內側具多行乳突,下唇內外亦均具多行乳突。下頜前緣具角質,腹面具一小孔,一縱向瓣膜將其分隔為二。唇後溝不連續。眼較小,位於頭後部。具鰓孔二對。無咽齒及須。側線鱗40-41。背鰭起點在胸、腹鰭起點的正中點;偶鰭與臀鰭均小;尾鰭叉形。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和體側各具8-9個黑斑,有時成2行。尾鰭具點狀條紋,其餘各鰭灰色。
【物種習性】:喜歡棲伏於山區河溪底質多石的河流中,多在山溪急流處,能在靜水中生活。用口吸附在石塊或其他物體的表面,水流從入水孔進入,進行氣體交流,而後由鰓孔排出,以代替口的開闔。每分鐘呼吸230-240次,遠較其他魚類為多。以著生藻類、植物碎屑等為食。6-7月河水猛漲時在溪流中產卵。
【分布範圍】:國內僅分佈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勐海、勐(屬瀾滄江水系);國外分佈於湄公河水系。
【生存狀況】:雙孔魚個體不大,一般個體體長為100-150毫米。數量歷來稀少,現在產地偶爾可見。雙孔魚的生境單一,適應力差,故種群數量少。雙孔魚屬僅在中印半島有2-3種,在我國只有1種。在魚類分類學和比較解剖學上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在教學和科研都是珍貴標本,加之沿河漁民多在產卵季節捕捉,故數量銳減,已瀕臨滅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