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自然災害]

餘震[自然災害]
餘震[自然災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餘震是在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小地震。餘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的情況是一次主震發生以後,緊跟著有一系列餘震,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至幾個月。2011年4月7日,日本發生芮氏7.4級強烈餘震,造成2人死亡132人受傷。餘震,是一次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基本信息

發生原因

餘震餘震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發現,“餘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動態”地震波的衝擊,而不是原先認為的緣於地震引發的斷層附近的地殼重整。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餘震好比人說話的回聲,雖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地震強,但威力疊加起來,經過多次打擊的建築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餘震的出現是在大震之後,其能量雖不足為患,但多次餘震也會造成災害的。

美國地質調查的KarenFelzer和加州大學的Emily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發生在南加州的數以千計的中小型地震中餘震的數據之後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的工作可能影響關於餘震發生的預測(來源:Nature441735)。

地震主要起因於地殼上大陸板塊彼此相對移動產生的壓力累積。主震發生過後,時隔不久最多一兩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開一定距離,可發生稱為餘震的二次震動。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餘震產生於主震引起的“靜態壓力”改變,因為似乎只有它能夠具有產生餘震的這種機制。但Felzer和Brodsky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科研人員研究了在1984年至2002年間,發生在南加州的數千次主震震級在2~4級、餘震震級大於2的地震和主震震級在5~6級、餘震震級大於3級的地震精確數據。他們發現,在距離震中50km之外,餘震的發生數量急劇下降。更確切地說,他們發現至震中距離與餘震次數約呈指數-1.35左右衰減。他們說這意味著一個平穩的量引發了整個運作過程,在50公里的距離中靜態壓力的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因此“動態應力”是餘震的罪魁禍首。他們還指出,地震波在距離上的衰減遵循指數規律。

研究者說這個結果將對地震過後預測餘震的發生產生影響。Brodsky說:“我們研究餘震預測的一個關鍵點是,餘震發生可能性與主震的烈度成正比。換言之,如果你知道地震波的振幅,你就可以在機率意義上預測在某點是否有餘震。”

地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級地震,雖然專家稱這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破壞性不大。但是請注意,餘震的長短在於持續時間,是相對不間斷的,也就是說餘震是依發生時間順序,在次數和強度上都逐漸減弱。科學家稱,主震發生後的第二天,餘震數量大約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餘震數量則是第一天的1/10。唐山自1976年地震之後稍有餘震,但是間斷34年後再震,無論是從時間次數還是震級上都不符合餘震的定義。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的總稱。

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在同一震區陸續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餘震。

序列分類

主震型

主震的震級高,很突出,主震釋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為“主震餘震型”和前震主震餘震型”兩類;

震群型

沒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的;

孤立型

其主要特點是幾乎沒有前震,也幾乎沒有餘震。

類型差別

餘震餘震

前震、主震、餘震是地核移動的表現形式(應力積累釋放除外),地震開始移動,岩漿就發生波動,推動地殼振動,稱為前震;岩漿發生頂頭峰時產生的振動是主震,殘餘岩漿的波動,地核的復原間接的推動地殼振動是餘震,由於地核的復原比原先移動的動量大,故餘震比前震大。地震前後相當於岩石蠕動應變恢復過程。前震、主震、餘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現象,國外很多人把時間間隔不大、同一地點的地震分別列為次數是不對的,沒有認識到地核移動的根本規律,也有的餘震間隔數天,這是地震時有一部分能量儲存在地殼下,積累多了就釋放出來,是地震時的應力釋放,和地球內部能量積累釋放產生的地震不是一個概念。

實例

1945年9月23日,河北灤縣6.25級地震這後,餘震延續了半年之久,到第二年春天才相對平息。

1952年美國加里福尼亞州克恩郡地震時,主震在貝克茲菲爾德遭受了徹底的摧毀。有時甚至是一次剛剛超過3級的餘震,也能把一些房屋震倒。因此,在主震過去後,對餘震也要提高警惕,加強預測預防工作,不能掉以輕心。

1974年5月11日,雲南昭通地區發生了7.1級地震,震後兩次5級以上的餘震,都因震前有了預報,雖然造成破壞,但人的傷亡很小。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唐山7.8級地震之後,當天就發生了兩次強烈餘震,震級分別為6.5級和7.1級。以後沿著寧河、唐山、灤縣這一活動斷裂帶,5—6級左右,甚至更強的餘震仍在不斷發生,如11月15日在寧河東北以發生一次6.9級地震,直至第二年(1977)春季,強烈餘震仍然有所活動,至於5級以下的小震就更多了。

2008年汶川地震後,汶川縣發生過20次的餘震,震級都為5級。2008年5月25日四川青川一帶發生六點四級餘震。

2010年3月6日10時49分許,河北省唐山市灤縣、唐山市市轄區交界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分鐘後,11時許,該地再次發生4.2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9.7°,東經118.5°,震源深度為15千米。

2010年4月9日18時51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區(北緯39.5,東經118.2)發生4.1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這是繼唐山大地震後的又一次餘震。

在國外,1870年希臘的一次地震延續三年,在這三年當中,一共發生了750000次震動。一般地說,餘震總是逐漸減少、減弱,但有時間也可能出現較大餘震,並造成破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餘震的震中不會距離主震震中太遠,許多建築物遭受主震衝擊以後,雖然還未破壞,但已變得不大牢固。這時,如果再來一次較強的餘震,儘管它的震級小於主震,而它所造成的破壞可能比主震還大。

2010年4月30日2時36分,邢台市寧晉縣、新河縣交界(北緯37.5,東經115.1)發生3.3級地震。地震局稱系1966年地震餘震。這也是有歷史記載間隔時間最長的餘震了,長達44年之久。據河北省地震局預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素欣介紹,這次邢台發生的3.3級地震是正常現象,屬於很普遍的地表活動。4級才能達到前震級別,3.3級地震根本算不上破壞性地震,而且也達不到前震的級別。此次地震屬1966年邢台大地震老震區的餘震。

2011年4月7日,日本7.1級餘震。日本總務省消防廳8日稱,7日深夜宮城縣發生的芮氏7.1級強烈餘震中,該縣石卷市和鄰近的山形縣尾花澤市分別有1人死亡。此前日本警察廳稱,在這次強烈餘震中,東北6縣共有132人不同程度受傷。當局於日本東北地區海岸發出海嘯警報,要求當地居民疏散,前往高處暫避,東北地區大面積停電,宮城縣海岸初步有50厘米海嘯,核電站工人也被下令疏散。日本氣象廳發布訊息稱,此次7.1級地震仍為3月11日大地震餘震。東北地區還有392萬戶人家處於停電狀態。何時能夠恢復供電?還是一個未知數。日本原子能安全與保全院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和第2核電站沒有發現異常,所有在那裡工作的人員也因為避難及時,沒有人受傷。女川核電站有2個外部供電系統斷電,一個依然在供電,因此整個核電站的電力供應沒有出現問題。日本的東北新幹線,和東北地區的城際鐵路,今日上午因為路基檢查的關係,全部實施停運。首相官邸的救災總部要求各地做好救災工作,尤其注意倒塌的房屋內人員的搜查和救助。

2011年4月12日日本發生餘震,第一次餘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2日08:06(台北時間07:06),震級4級,震中危機福島縣。第二次餘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2日08:08,震級6.3級,震中位於東京東部海域,東京市區有明顯震感。

2012年5月28日上午10點22分,河北唐山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8公里,屬淺源地震。專家稱這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破壞性不大。

注意事項

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閃淳昌2008年5月15日做客強國論壇,談到了面對餘震應該注意的事項。

他說,首先我們要依靠先進的科學監測設備、加強監測監控。那么對於受災的廣大民眾或者在震區的廣大民眾,在發生餘震的時候第一要冷靜、不要驚慌。

另外根據每一個人不同的位置要有所注意,你比如說你在房子裡,那么就要重點的到哪去避災呢?就是跨度比較小或者是三角的房子裡就比較安全了。

還有一個知識就是美國救援專家跟我們提出來說,他說我們有些人一說地震就往桌子地下跑、床底下跑,他說這個要特別引起重視,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他們做過多次實驗,就是把人體模特往桌子底下放,然後放在堅固的桌子和床的旁邊,最後房子倒塌以後,在底下的全部壓碎了,而在旁邊的是完好的。就是說明在這樣一個擠壓的空間,往往建築給你留下了一個生存的空間,就是我們在房間裡要儘量的蹲下來,在床和桌子的高度之下,但是不要爬進去,這樣可能會減少傷亡。

如果你正在街道上,應該避免高層建築,特別是一些玻璃幕牆,另外要避開高壓線路。

如果在山區一樣要避開陡崖,儘可能到空曠的地區去,在不同的地點應該採取不同避災的方式以減少傷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