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鄉

高集鄉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高集鄉位於鄧州市西15公里處的高集鄉,西與彭橋鄉相鄰,南與林扒鎮毗鄰,北與文曲鄉相接、東與鄧州市207國道接壤,屬於鄧州西五鄉之中心。鄧彭公路四分之三橫穿高集,刁南乾渠水從七個村通過,可澆15個行政村的土地3.5萬畝。還有河南省鹿邑縣高集鄉。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高集鄉高集鄉
全鄉南北長10公里,東西長25公里,地域面積105.4平方公里,所轄市級場校站5個,21個行政村,154個自然村,324個村民小組,13600戶,5.6萬人;國土面積15.6萬畝,人口密度為520人/平方公里,有耕地10.2萬畝。國民經濟實現“三個二”、“一個七”,即國民生產增加值二個億,工農業總產值二個億,人均純收入2000元,財政收入700萬元。

另外還有六大歷史遺址景觀,“紅岩洞、龍虎城、臥龍崗、斬龍溝、娘娘墳、老爺山”和五大歷史名特資源的“馬營柿子、張溝梨、小蟲溝紅薯沒有皮”“張營蘿蔔脆又甜、小椒紅辣是特產”等有朝有代有名有事的民間,可供耳聽目睹,了解高集的歷史位置是“藏龍臥虎”和“名特資源”之聖地。

行政區劃

明池村、黃龍村、楊營村趙坡村大任崗村、王莊村、蘿蔔張營村、袁莊村、沈堂村、高集村、堰陂村、後李村、李莊村、呂堂村、高崗村、大賀營村李崗村戴崗村胡鐵村、楊莊村、寨上村

基礎建設

高集鄉高集鄉
鄉政府所在地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心集鎮建設起點高、街面寬、設備齊全、功能完善。在集鎮建設上,採取政府牽頭,部門支持,硬體與軟體相結合和鄉財政、單位、商店投資共建集鎮的辦法,進行綜合整治工作。總體規劃2.1平方公里,已投資250萬元,到年底可建成1.6平方公里,東西南北街五條,全長3500米,全部砂石混凝土硬化,其中1500米是油渣瀝青路面,街容街貌大為改觀,已形成行車道、人行道、經商道、下水道、自來水管道和雙行路燈的“五道一燈”分開的寬闊街道,使農貿、辣椒、交易、小百貨、服裝、布匹、水產、禽蛋、肉食、蔬菜八大專業市場如雨後春筍。現有固定和活動攤位430家,每逢集日,上市人數達0.3萬人次,日商品銷售額達20萬元左右。全鄉22條鄉村主幹道和35公里環鄉公路全部砂石路面,實現了環鄉道、鄉村道平坦暢通、風雨無阻,形成了鄧高公路網路。有公共汽車10輛,每天往返鄧州至彭橋、高集20多趟次,並有八個村開通了公共汽車,日客流量達0.2萬人次,便利了商業流通。

全鄉通訊事業發展迅猛,傳真機,電腦已進入了日常生活,開通了560門程控電話,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其中通50--100門電話的有七個村;有線電視已覆蓋八個村,為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信息保障。

農村經濟

高集鄉高集鄉
隨著農產品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而出現結構性過度,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適應這一新形勢,從高集實際情況看,調整農業經濟結構是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採取“五調五靠”的辦法,重點是一調一靠。即調整產業結構,靠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收:調整農業結構,靠農業綜合開發增收;調整經濟組織形式,靠發展農業產業化增收;調整農業投入結構,靠提高科技貢獻率增收。重點是調整種植業結構,靠發展特色農業增收。結構調整的原則是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發展特色農業小辣椒為重點,以提高效益為目的,以增加農民財政收入為目的,堅持產量、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儘量把結構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依據季節差、地理差、市場差、價格差,時間差、空間差,發展具有高集特色的小辣椒、菸葉、農產品。調整的思路是“少種小麥去掉棉,間作套種大發展、菸葉確保品質高、一人一畝小辣椒”。具體是“四壓四擴”,即壓縮常規品種面積,擴大優良品種面積,壓縮純糧作物,擴大間作套種,壓縮露天栽培面積,擴大保護栽培面積,壓縮糧食作物面積,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全鄉壓縮小麥面積2。5萬畝,間作套種面積擴大到6.0萬畝,小辣椒擴大到5萬畝,菸葉擴大到0.7萬畝,發展溫室大棚,拱棚400個,保護地地膜覆蓋面積擴大到2萬畝,優良品種率提高到100%,糧經比例調到4:6。復播指數提高到210%。

支柱產業

高集鄉小辣椒
小辣椒是該鄉高產高效高含稅的特色農業,也是支柱產業。隨著市場的需求,黨委的重視,民眾的要求,播種面積邁出三大步,97年種辣椒1.2萬畝,98年播種面積增到2萬畝,99年擴大到3.5萬畝,長勢好,品質好,2000年單產500斤,總產量達1750萬斤,效益總值5000萬元左右,其中優質品種效益占40%。面積產量、效益分別比97年增三倍和四倍。對此,中央電視台於9月9日第七套節目,河南電視台於2000年9月8號和南陽、鄧州電視台都分別播放了高集“辣椒規模大、品種優良、管理科學、產量高、效益好”的錄像新聞訊息。題目是“辣椒紅了,農民笑富了”。2001年辣椒要擴大到5萬畝,達到一人一畝椒,到2001年要實現“十萬畝耕地九萬畝椒”,效益總值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0%,人均基本達到2畝椒,實現人均產值2500元。

為實現上述任務,突出抓好“兩帶”、“十村”、“萬畝”辣椒示範方,即鄧彭公路帶的堰北、呂堂等四個村的3000畝麥、椒、花生套示範方;環鄉公路帶的明池、高集、元莊等6個村的7000畝春茬椒、套玉米示範方;重點在面積、模式、種子上抓落實,到村、到塊、到戶。措施是“四加強”即:加強領導、加強基地建設、加強市場建設、加強信息網路建設。兩投入即:鄉、村資金投入150萬元,科技貢獻投入。三優惠即:一是外商在高集收購辣椒可食宿免費,保證安全,工商管理費減半徵收,運輸機械不阻攔,可免收過路費,並由工商開出境證明。三是對外商匯款,銀行可優先提取,要多少給多少。兩聘請即:聘請南陽、內鄉淅川三位辣椒專家為該鄉辣椒技術顧問,在關鍵環節上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聘請外地信息有償服務員5人,及時通報辣椒行情和簽訂契約,切實做到“六統一”即:統一良種、薄膜育苗、地膜覆蓋、配方施肥、栽培模式、技術培訓。已建成辣椒市場2個,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有商戶72戶,經常有湖南等地外商老闆十餘個,日銷售辣椒量最高達150噸左右。

河南省鹿邑縣高集鄉

高集鄉高集鄉
概述

高集鄉位於鹿邑縣西北部,與商丘市柘城縣接壤。南靠311國道,東臨老沈線省道,許亳高速貫穿其中,境內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高集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常年平均年氣溫14.7度,自然條件優越,適合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和各種畜禽養殖。

行政區劃

高集鄉下轄村:高集村、王樓村、劉花村、李莊村、雙堂村棗元村大河村、劉集村、黨橋村、許各村、魏店村解莊村老君堂村、前集村、香施堂村、王屯村、崔莊、均劉村、馬爐村後集村大馮村、大宋村、丁河村

高集鄉高集鄉
經濟發展

全鄉有23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為5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8萬人。高集鄉是個農業大鄉,被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區域之一,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棉花種植面積2.6萬畝,占總面積的43%;優質小麥普及率100%。

畜牧養殖是高集鄉的一大亮點,全鄉生豬養殖專業村3個,1000頭以上的養殖場10家,全鄉生豬存欄5萬頭,平均人均一頭豬。鄉農業的基礎產業已大致形成,雜交制種棉5000畝,涉及8個行政村,每年生產優質雜交棉種125萬公斤。其次,該鄉優質小麥種植普及率達到了100%,從而促進了當地麵粉加工行業的發展。

高集鄉高集鄉
發展優勢

1、便利通達的交通網路高集鄉交通十分發達,東距老沈省道4公里,南距311國道9公里,許亳高速貫穿其中,境內現有各級公路26條,總里程為120公里,全鄉公路密度已達46%,這樣一個發達的交通網路,為高集鄉和準備在高集鄉投資的有識之士,帶來了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

2、豐富的農業資源高集鄉是個農業大鄉,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棉花種植面積2.6萬畝,占總面積的43%;優質小麥普及率100%。畜牧養殖是高集鄉的一大亮點,全鄉生豬養殖專業村3個,1000頭以上的養殖場10家,全鄉生豬存欄5萬頭,平均人均一頭豬。

3、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益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2500萬元,採用全國最新的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出無毒、無臭、無公害、無污染的“益農寶”牌生物有機肥,年生產能力4萬噸。天元玩具飾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定單生產,產品全部銷售國外。現有加工設備500台,職工600人,在全鄉設立了6個行政村加工分點。年底繼續擴大規模到1500台,在全鄉設立23個加工分點,可為當地農民提供3000-5000個就業機會。鹿邑縣吉貞牧業有限公司高集仔豬繁殖場。總投資1200萬元,母豬存欄600頭,仔豬存欄10000頭。繁殖場採取以基地帶農戶,走分散飼養的經營路子,採取統一建造豬舍、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供應仔豬、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進行銷售的辦法,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生豬養殖業。

高集鄉高集鄉
基礎優勢

國家實行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戰略,該鄉被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區域之一,國家各方面的優惠政策的支持,為高集鄉進一步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由於種植業高速起步早,高集鄉農業的基礎產業已大致形成,雜交制種棉5000畝,涉及8個行政村,每年生產優質雜交棉種125萬公斤。其次,高集鄉優質小麥種植普及率達到了100%,從而促進了當地麵粉加工行業的發展。

人文優勢

1、政策優惠方面,高集鄉始終視“投資者為上帝,納稅者為功臣”全程為投資者服務的宗旨,以最優惠的政策創造第一流的軟環境吸引投資者。“一站式”的辦公效率,“保姆式”的服務措施,全市最低的土地出讓金價值,“無費鄉”的招商富商政策,全程跟蹤服務的引資方式,贏得了海內外客商和投資者的廣泛讚譽。

2、高集鄉廣大人民民眾市場意識濃厚,思維開拓,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能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出讓自己的土地,為投資者尋找最有利於發展的空間。

高集鄉靠區位優勢,基礎優勢和黨政領導及廣大人民民眾的重視,先後以招商引資的形式,引進十多家企業,在全鄉已形成了玩具加工、畜牧養殖、肥料生產等支柱產業,並且發展態勢特別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