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

內鄉

內鄉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優質菸葉生產基地縣、朝天椒和伏牛白山羊生產大縣。是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和聯合國綠色產業示範區。縣內有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縣級衙署——內鄉縣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等。

基本信息

概況

內鄉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屬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緣。東接鎮平,南連鄧州,西鄰淅川、西峽,北依嵩縣、南召。地形呈南北條狀,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54公里,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全縣轄16個鄉鎮289個行政村和8個居民委員會,38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萬人。

郵編474350 區號0377

自然地理

【 氣 候 】
縣境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徵:春季,冷,暖多變,溫度呈跳躍上升,夏季,炎熱,雨量集中,但酷熱天氣不多,秋季,氣涼陰雨多,但個別年份久晴無雨,冬季,天冷雨雪少,但無大凍害。由於西北、北面環山的自然條件,對夏秋北上的潮濕氣流和冬季南下的冷氣起屏障作用,故境內氣候各要素和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年日照時數偏少,光能資源屬全省低值區,年平均氣溫略高,地形雨和對流雨較多,年平均濕度較大,年平均地面溫度較高,靜風天氣多,氣候區劃明顯。

【 水文 土壤 】
境內地表水比較豐富,年徑流量8億多立方米,徑流分布和降水量分布一致,從北向南遞減。縣境屬長江漢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餘條。其中較大的湍河、默河、刁河、黃水河、螺螄河等
在河南省土壤區劃中,內鄉屬北亞熱帶黃棕壤地帶。境內黃棕壤土類面積最大,其次是紫色土類、潮土類、棕壤土類、水稻土類、砂礓黑土類。根據1982年土壤普查,全縣共有6個土類,13個亞類,32個土屬,93個土種,土壤耕層含有機質1.11%,全氮0.081%,速效氮73PPM,速效磷16.4PPM,速效鉀244PPM。

【 山地 】
內鄉境內山地面積1662.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72.2%。北部山勢呈西北----東南走向,中部和南部淺山南北延伸。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4個鄉鎮境內山勢雄偉,橫亘連綿,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相對高差300-500米左右,是內鄉主要林區,面積為349.1平方公里,占全縣山地面積的21%.赤眉、余關、城郊、師崗、乍嶇、瓦亭、西廟崗等鄉鎮部分地區為低山區,面積1313.8平方公里,占全縣山地面積的79%。

【丘陵 平原】
一、丘陵
縣境內南部、西部和中部為丘陵區,丘陵區內有低山分布,面積為488.7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21.3%。西、南部丘陵區包括城郊鄉西部、大橋鄉西南部及師崗、乍嶇、西廟崗等鄉鎮,中部丘陵包括赤眉東部、馬山口鎮南部、余關鄉中部、趙店鄉西部。丘陵區為壟崗地形,地面起伏大,崗高坡陡,河谷縱橫。
二、平原
縣內平原多是小盆地和河川平原,且河川平原和盆地交錯分布,面積為151.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積),占全縣總土地面積6.5%。境內較大盆地有縣城盆地、夏館----七里坪盆地、馬山口盆地3個。較大的湍河河川平原北起夏館鎮,呈條帶狀沿河展布,穿越夏館、七里坪、赤眉、趙店、城郊、大橋等鄉鎮。默河河川平原北起馬山口鎮,穿過王店鎮、灌漲鎮,在大橋鄉與湍河平原相接,為境內第二大河川平原,此外,還有黃水河平原和長城河平原。

【 山埡 溶洞 】
一、山埡
境內主要山埡有20個,大多分布在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等鄉鎮,主要山埡有:靈山埡、馬山埡、全樹埡、夫子埡、白廟埡、椴樹埡。
二、溶洞
境內知名的溶洞有天心洞、狄青洞、黃龍洞、天仙洞等。

【 物產 】
內鄉縣資源豐富,物產富饒。
已勘探發現的有大理石,花崗岩、米黃玉、海泡石、石墨、金、銀、釩等22種,儲量大、質地好,宜開發;中藥材類多量大,知名的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烏、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種,可謂天然藥庫;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宜林面積215.3萬畝,森林覆蓋率45.9%,活立木儲量221萬立方米;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質好豐裕,是全省優質菸葉和產糧基地。

行政區劃

內鄉縣轄9個鎮、7個鄉:城關鎮、夏館鎮、師崗鎮、馬山口鎮、湍東鎮、赤眉鎮、瓦亭鎮、王店鎮、灌漲鎮、板場鄉、大橋鄉、趙店鄉、七里坪鄉、余關鄉、砟嶇鄉、西廟崗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1325100 
2006年,轄6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縣衙居委會、民主路居委會、教育路居委會、西城居委會、北城居委會、商城居委會、東風村、書院村、清真寺村、黌學村、南園村、北園村
夏館鎮 代碼:411325101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師家灣村、吳崗村、栗園村、夏館村、黃靳村、西河堂村青槓樹村、黃龍村、四台溝村、小栗坪村大栗坪村、大莊溝村、小湍河村、蘆家坪村、萬溝村、葛條爬村、牧珠流村、大塊地村、湍源村。
師崗鎮 代碼:411325102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呂家溝村、付灣村、山峰村、張集村、王崗村、永青村、付王廟村、西坡村、苗莊河市村、唐營村、青薇村、呂營村、十字堰村、郭營村、水牛溝村八里崗村、時店村、垮子營村、鄂溝村、江家村、東坪村、曹營村、李溝村、張溝村、江營村、王營村、師崗村。
馬山口鎮 代碼:411325103 
2006年,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馬山口鎮居委會、閆崗村、茨園村、岳崗村、大寨村、寺山廟村、庵北村、河口村、杜洛莊村、石廟村、朱廟村、打磨崗村、白廟村、三岔河村、關帝坪村、花北村、李井村、王場村、唐河村、馬坪村杏樹坪村、河西村、鄭灣村、樊崗村、老莊村。
湍東鎮 代碼:411325104 
2006年,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湍東居委會、江園村、盆窯村、下河村、東符營村、龍園村、張崗村、東王溝村、東王營村、謝樓村、紅堰河村、董堂村、龐營村、北符營村、五里堡村茶庵村、下窪村、屈莊村、廟崗村、周窪村、西王營村、趙溝村、花園村、清涼廟村、老牛鋪村、龍頭村、羅崗村。
赤眉鎮 代碼:411325105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廟溝村、韓崗村、四坪村、黃崗村、赤眉村、馬營村、齊營村、王堂村、廟山村、廟北村、陳灣村、邵家嶺村、東北川村、楊店村、魚關口村、夾道村、朱陳村、琴溪村、王莊村、富山村、張堂村。
瓦亭鎮 代碼:411325106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周家村、閆灣村、楊河村、楊溝村、羅溝村、瓦亭村、魏河村、石營村、溫崗村、薛崗村、龐集村、藥山村、春景村、袁溝村、山南村、袁營村
王店鎮 代碼:411325107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馬堂村、王灣村、薛崗村、石橋村、薛河村、顯聖廟村、均張村、宋溝村、雷溝村、堰張村、楊灣村、四張村、崗樊村、馬溝村、劉觀村、黃河村、周營村、王店村、河東村。
灌漲鎮 代碼:411325108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陳營村、前灣村、楊營村、郭營村、屈營村、胡劉村、李營村、楊集村、劉營村、魏莊村、灌漲村、街北村、前馬村、後馬村、崗頭村、水田村、周崗村、楊寨村、楊窪村、宋營村、楊崗村、前樓村、寺窪村、劉崗村、山底村。
板場鄉 代碼:411325300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雙廟村、板場村、河口村、讓河村、三岔村、龍風村、符莊村、後湖村、青竹村、玉皇村、馮莊村、柳樹坑村、雁嶺村、竹園村、文龍村、前莊村。
大橋鄉 代碼:411325301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靈山村、南王村、鄭營村、大周村、建設村、大橋村、郭河村、楊溝村、程崗村、磙子崗村、陡溝村、封營村、謝營村、堰莊村、河南村。
趙店鄉 代碼:411325302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范營村、崗堤村、紅堰村、花凹村、聶崗村、袁寨村、趙店村、張莊村、酈城村、蓮花村、杜溝村、大峪村、黃營村、長嶺村、樓房村。
七里坪鄉 代碼:411325306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七潭村、野獐坪村、黃沙河村、大龍村、花園村、三道河村、高皇村、後坪村、馬尾村、靳河村、張窪村、青山村、後會村、蚌峪村、流峪村、寺坪村。
余關鄉 代碼:411325307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余關村、王溝村、大樺嶺村、黃棟村、子育村、李溝村、謝寨村、獨樹村、岳溝村、梁坪村、報事灘村、麥西村、石廟村、麥山村、東王莊村、東孫溝村、大孫溝村、朱溝村
砟嶇鄉 代碼:411325308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砟嶇村、紅廟村、陳營村、廟灣村、青泉村、王井村、孫崗村、雙堰村、魏營村、南莊村、白楊村、上莊村、店坊村、彭營村、水溝村、吳莊村。
西廟崗鄉 代碼:411325309 
2006年,轄9個村委會:吳溝村、石碑營村、廟崗村、桃莊河村、黑山村、東川村、大路村、寺河村、彭溝村。

歷史沿革

內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縣名源於秦代析縣。

據舊志記載,西周時建酈國,春秋為楚之酈邑,戰國歸秦,屬商鞅封地,秦設酈縣,屬南陽郡。漢沿秦制。西魏改析陽縣為中鄉縣(縣治今西峽縣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避文帝父楊忠諱改中鄉縣為內鄉縣,改酈縣為菊潭縣,同屬南陽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 956年),廢菊潭入內鄉,時內鄉縣轄今內鄉、西峽兩縣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縣治所由西峽口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同時,淅川、博山兩縣併入內鄉,內鄉兼有今內鄉、西峽、淅川三縣境地,為內鄉縣面積最大的時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復置淅川縣。清沿舊制。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5月4日內鄉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峽縣。1949年元月20日,撤銷西峽縣併入內鄉,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峽縣,內鄉建置沿襲至今。

曾造就和培養了春秋政治家范蠡、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學家王檢心和著名農學家、中國農科院院長陳鳳桐及全國勞動模範著名農民小麥育種專家龔文生等一批對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物。

教育
目前內鄉縣主要有以下學校:

內鄉縣第一高中
內鄉縣實驗高中
內鄉縣第三高中
內鄉縣灌漲高中
內鄉縣第一國中
內鄉縣 實驗國中
湍東鎮中心學校
夏館鎮國中學校
馬山口鎮中心校
城關鎮中心學校
余關鄉中心學校
赤眉鎮中心學校
王店鎮中心學校

內鄉縣職業中專
宛西中專
內鄉縣第四高級中學
南陽二師
灌漲鎮第一初級中學

交通與旅遊

內鄉縣交通便利,信息發達。寧西鐵路、312國道、豫248省道、249省道、332省道穿境而過,距南陽飛機場僅60公里,陸空交通極為便利;通信、電力、水利資源豐富,投資經商基礎實施完善,經濟發展環境優越。

內鄉文化藝術繁榮,人文自然景觀頗豐:

1 聞名中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鄉清代縣衙。

2 舉世矚目的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恐龍蛋化石群。

3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4 省文物保護單位元代文廟大成殿。

5 省文物保護單位明代菊潭公園。

6 豫西南最大的天然溶洞天心洞、狄青洞、桃花源、七星潭等自然景觀。

社會經濟

內鄉工業種類齊全,方興未艾。目前已形成製漿造紙、機械加工、化工軟木、冶金建材、多金屬開採、地毯編織、醫藥加工食品加工等八大專列,主導產品菊潭書寫紙、德潤化工、光友薯業、祥途手拖、天一橡膠、神威民爆、全宇藥品等暢銷全國,走向世界。

河南論壇收集 http://www.hn33.com

null內鄉縣衙簡介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建於清代,占地2萬多平方米,廳堂房舍280餘間。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封建社會縣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鄉縣建築群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它在整體布局上嚴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規制,表現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後寢、獄房居南”的傳統禮制思想。同時,內鄉縣衙受主持建設者、浙江紹興籍正五品縣令章炳燾的影響,整個建築群融長江南北風格於一體,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深邃森嚴,變幻無窮。
內鄉縣衙是中國封建社會縣級政權衙門的實物標本和歷史見證,是一座十分珍貴的文史資料庫。“北有故宮、南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加上已經開旗16個實物展廳和衙門文藝表演,更加系統地揭示了衙門文化的豐富內涵。1994年以來,黨和國家許多領導人視察內鄉縣衙,大批的科學家和外國友人經常到內鄉縣衙參觀考察,2000年10月,內鄉縣衙被列入中國四大古代官衙國際旅遊專線。

內鄉寶天曼主要景點

牧虎頂”是寶天曼著名的山峰,登上峰頂,由然生出“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相傳清朝末年,一老漢在山頂居住,以牧羊為生,一日,幾隻老虎將住處圍住,長嘯不止,老漢隔柴扉一看,見是一隻老虎前蹄受傷,老漢動了側隱之心,幫老虎包紮,並隨手采了草藥,敷在傷口。十幾日後,痊癒後的老虎為報答老漢的好心,帶來了山雞、野兔,久而久之,老虎在這一帶很少傷民,老漢也與虎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牧羊一般,後來老漢去逝,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這座山頭叫牧虎頂。。“望月台”、“陶公台”是寶天曼有名的觀景台,不同的樹種,隨山勢而賦形,隨季節而多彩,青松翠柏綠葉紅花,構成了一幅迷人的森林群落景觀,越國大夫范蠡為了逃避戰亂;曾在此修身養性、飲酒賞月、以文會友,每當月明星稀之時,他會在此抒發憂國憂民的感慨之情。此外那些個“姑娘樓”、“華石尖”、“駱駝峰”、“聖垛山”等奇峰怪石,附麗著天上人間充滿奇異想像和濃郁地方特色之神話與傳說,使人心曠神怡,倍覺寶天曼的峰巒怪石之神奇,詭秘。五龍潭位於寶天曼南麓的曼子山上,在約五公里的深山峽谷中因瀑布跌落,自然形成了五個潭,依勢為黃龍潭、赤龍潭、白龍潭、紫龍潭、黑龍潭。據傳潭中因蟒蛇成龍而故名。黑龍潭最為壯觀,一掛80餘米的瀑布從山崖的絕壁處跌落形成。水花飛濺,聲響震耳,活現一幅珍珠倒捲簾的壯觀畫卷。潭旁的絕壁石態千姿,西端有一峰高聳秀麗,其周圍的山景極有氣勢。順黑龍潭下行不遠即為紫龍潭,處於山谷夾縫之中,西側行走艱難,行人需攀物方可前行。潭小、谷深、水清,一目了然,令人心曠神怡。白龍潭周圍更為險峻,素有“一線天”之稱,陰森森地令人驚顫,觀之隨即就會油生“深潭若谷”之感。赤龍潭山勢坦緩,看上去讓人神秘莫測。最下面的黃龍潭潭大而深,稱為“無底深潭”。五龍潭的潭景雅美奇妙,周圍的山景更是點綴得如詩似畫。嶺峰羅列,峰峰疊翠,各種各樣的樹木鬱鬱蔥蔥,各種各樣的怪石絕壁爛漫多姿。五龍潭如五顆明珠鑲嵌在群峰峽谷之間,深山藏幽,幽而自然,真是風光無限。五龍潭配合寶天曼開發旅遊勝景,潛力巨大,前景可觀。 七星潭景區是寶天曼南麓的重點旅遊開發區段,該景區和天心洞一條旅遊線路,一道10公里的峽谷之中奇峰疊致,絕壁奇立。河谷中花崗岩河床,河水充沛清澈;各種形態的花崗岩巨石立於河床之中,別有情趣。進入景區就是2公里的懸石集中景段,一塊一塊的懸石堆砌而成的山峰,酷似人工砌築,實則自然形成。不同的山峰有著不同的形態,似物似獸,造型奇特,鬼斧神工,極耐觀賞。景區的主景段七星潭一帶山勢險峻,瀑潭疊錯,很有特色。七潭河順著花崗岩山體分七階疊宕而下,每階之間又形成斜落式的瀑簾,瀑簾跌入深潭之中。潭是花崗岩在長期的水流沖蝕中而形成,無雜石雜質,清靜無暇,深不可測。離潭不遠的天井瀑布四面環壁,僅有一狹道相通,瀑布一帶勢成扇狀,景色堪佳。瀑高80餘米,沿崖谷直落而下,極有氣勢。 天心洞在寶天曼南麓獨孤垛的山腰之間。獨孤垛一山獨立,山大勢陡,地勢險絕。該洞處於懸崖削壁的中心地帶,洞口直插而下,猶如山之心腔,故稱“天心洞”。該洞為豎井式溶洞,口窄體闊呈瓮狀結構,垂直向下20餘米,進洞後有兩個大廳相連線,面積約8000平方米,洞壁高度10——30餘米不等,恢宏寬闊,十分壯觀。洞壁自然形成的七彩紋飾,自然純樸,圖案精美,巧奪天工,形成該洞的一大特色。洞內疊錯有致的鐘乳石琳琅滿目,似物似獸,排列有序,形似神似,大者若昂首傲立的擎天石柱,小者若精湛細美的牙刻石雕,細看又見送子觀音、七仙下凡、八仙過海等一組組的神話傳說活靈活現,將一個個優美的神話仙景展示面前,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洞內還有不少的支洞和叉洞。該洞規模可觀,極有觀賞價值。目前該洞已得到開發,成為寶天曼南麓一處有吸引力的旅遊景觀。 仙人洞位於寶天曼北麓的大洞山腳。洞在絕壁懸崖的河谷旁,松河水從兩山峽谷的洞前流過,地勢頗為險峻壯觀。洞口高達數丈,遠看若巨人之口嵌於石壁,簇簇垂石參錯,縷縷山嵐飄逸,饒有情趣。入洞驟然豁朗,石廳的長、高、闊都有數十丈,可容數千人。舉目遠視處處可見石筍鍾乳,玲瓏精巧,懸垂自若,可謂巧奪天工。洞圍有洞,洞頂有洞,洞連洞錯,觀之仰嘆。昔日洞廳中曾塑有眾多的神像,尤其十八羅漢最為聞名。從大廳邊緣有洞可通其里,攀壁而上,窄闊相間,時有洞井臨道。千孔相通,宛若迷宮。入之愈深,行之愈艱,見之愈奇,隨處可見天然形成的勝景充滿詩情畫意。遊人到此,雖心驚膽顫,卻往往能夠展開想像的羽翅而縱橫馳騁。洞內尚有眾多的蝙蝠聚集棲息,兩爪抓石倒掛其頂,無以數記。該洞究竟有多深,至今無人知曉。清代編纂的《南召縣誌》曾載:“洞之中又有洞,愈入愈窄,皆非人間境,不可一一舉也。約行一日許,又有無數洞,洞底皆聞水潺緩,莫得覓其處。過此一大洞,洞中有潭,其色綠,深石不可臆計,寒氣逼人。大木橫其上若架橋樑狀,遠見一大孔,望之森森然,人不敢經過焉”。據傳說,很早的時候,曾有一個貌似天仙的丫環,為給父親治病,從松河裡捉鱉捉蝦入了此洞,無法出來,倒是被神仙指點迷津,最終得道成仙,故被稱作“仙人洞”。 溶洞群與寶天曼之主峰隔谷相望,洞圍皆是質地細膩的漢白玉大理石,表面因大自然風化形成乳窟,洞下又有流水錚琮的松河,自然風光優美。洞口呈圓形,入洞漸寬敞,時窄時闊,迂迴曲折,各有妙趣。洞內常年溫潤,但無積水,時見滴水懸墜,令人心爽。洞壁的大理石長期被流水風化侵蝕,形成各種精巧細膩的水鍾乳乳柱,千姿百態,有的細如筷,有的粗如柱、懸於洞壁,琳琅滿目,極為壯觀,各種乳柱晶瑩剔透,閃閃發光,遊人置此酷似進入傳說中的水晶宮殿,不少乳柱看上去似仙、似人、似物、似獸,千奇百怪,奇妙無窮。該洞長約1公里可達山頂,山頂有一洞口與其相通,目前行人可進的主洞長約500餘米,主洞兩側還有叉洞,深度5——20米不等,規模頗為可觀。主洞可通過三個洞廳方進入天井,通過天井又可通往其它洞廳。天井為不規則的橢圓形,直徑約有30餘米,高度10米以上,非常寬闊。井底、井壁、井頂皆是斑斕多姿的水鍾乳,神奇秀麗,非常壯觀。過去天井分兩處可往裡行,兩個洞廳規模巨大,天然水銹石保存完好,非常壯觀。主洞一側有一豎洞(高12米)通往下面,下面又有規模壯觀的洞廳,各種水銹石和鐘乳石琳琅滿目,引人入勝。該洞的空氣極為清爽,遊人不論在哪個角度,均無絲毫不適之感,以此可見洞與外界相通。周圍還發現幾處小溶洞,形成一個溶洞群。
當前位置 >> 內鄉寶天曼主要景點 >> 歷史版本

 寶天曼是八百里伏牛山的第一門戶。西漢時被稱為“秋林峪”,百里無炊煙,鳥翔難飛過。隋唐時被譽為“秋林勝境”,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鄉。寶天曼的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南陽國營萬溝林場,
1980年河南省批建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加入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行列,1993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網路成員。2001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中國國家委員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頒證儀式,宣布內鄉縣寶天曼被認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2006年9月18日21時50分,從遙遠的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傳來喜訊:南陽伏牛山和濟源、洛陽的王屋山-黛眉山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當前位置 >> 內鄉寶天曼歷史 >> 歷史版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