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崗鄉

廟崗鄉

廟崗鄉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西北部,東臨柘皋鎮,西界尖山、浮槎山與肥東縣毗鄰,南北分別與烔煬鎮、欄桿集鎮接壤。該鄉原來屬於柘皋鎮管轄,後獨立出來與方集鄉合併。 國土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5.8萬畝,山場面積2.1萬畝。現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17個自然村,人口3.8萬人。 鄉政府駐地煙墩崗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煙墩崗集鎮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00人,其中非農人口3800人。烔煬——趙柳公路、331省道、合巢蕪高速公路貫穿境內。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廟崗鄉 廟崗鄉
廟崗鄉 廟崗鄉

廟崗鄉人民政府於1992年春撤區並鄉時,與原方集鄉合併而成。 原方集鄉人民政府:1949年1月於塘頭王、大高村分別建立迎水、沿山鄉人民政府。1950年8月撤銷迎水鄉,分別於方老人窪、周家窪成立方集、清澗鄉人民政府。1952年從清澗鄉分出部分村莊增設路店鄉(駐地甘家店)。1954年9月將沿山鄉併入方集鄉。1956年1月又將店路鄉併入清澗鄉。1957年2月兩鄉併入廟崗鄉人民政府,同年10月改為浮山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成立浮山人民公社,1959年4月更名為廟崗公社。1961年6月從廟崗公社劃出原來方集、清澗鄉的管轄範圍成立方集公社。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後,直到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公社革委會撤銷,成立公社管委會。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恢復鄉人民政府。1992年併入廟崗鄉。原廟崗鄉人民政府:1949年1月於大胡村、錢六份村分別成立雙集、勝利鄉人民政府。1950年5月將勝利鄉改為楊崗鄉。1952年1月撤銷雙集鄉分別成立尖山、童集、廟崗鄉人民政府。 1954年4月將童集、尖山鄉併入廟崗鄉。1956年1月楊崗鄉又併入廟崗鄉。1957年2月方集、清澗鄉又併入,同年10月更名為浮山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成立浮山人民公社。1959年4月更名為廟崗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分出方集鄉原來範圍,分別成立廟崗、方集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1968年9月成立廟崗公社革委會。1981年12月撤銷公社革委會建立管委會。1984年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恢復鄉人民政府。1992年春方集鄉併入。1992年並鄉時下轄33個村委會:分別為九李、清澗、楊旺、澗周、分王、路店、山周、方集、浮山、九龍、斛塘、戴窪、軍高、合心、秦壠、徐山、東山、尖山、魯集、宋崗、童集、大吳、廟崗、楊崗、西峰、童壇、壇沖、魯王、蓮花、七里、東聊、王沖和廟崗鄉居委會,1995年合併為17個村委會,分別為九李、清澗、分王、路店、方集、斛塘、軍高、秦壠、沿山、尖山、童集、大吳、童壇、楊崗、東聊、蓮花和廟崗居委會。2006年4月合併為9個村(居)委會,分別為清澗、路店、方集、軍高、沿山、尖山、童集、童壇和蓮花居委會。2006年撤併鄉鎮時保留,是巢湖市唯一的鄉。

地理環境

境內屬丘陵地帶,崗壠起伏,地面高程海拔8—55米之間,西與肥東縣以桴槎山脊分水嶺為界。最高山為桴槎山,海拔418米。

自然資源

鄉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3座,萬方大塘15口。農作物中,糧食以稻、麥、豆、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棉花、紅打瓜、經果為主。礦藏有磁鐵礦、花崗岩、溶蝕灰岩、石英石等。浮槎山所出露的隱伏的基岩中,蘊藏有基岩裂隙水,有龍泉、乳泉等多處礦泉,地下水分布較廣,儲量較豐。

行政區劃

九李村 清澗村 分王村 路店村 斛塘村 軍高村 方集村 秦壠村 沿山村 尖山村 童集村 童壇村 大吳村 楊崗村 東聊村 蓮花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2955
16366
16589
家庭戶戶數 9774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732
家庭戶男 16195
家庭戶女 16537
0-14歲(總) 8120
0-14歲男 4417
0-14歲女 3703
15-64歲(總) 21536
15-64歲男 10482
15-64歲女 11054
65歲及以上(總) 3299
65歲及以上男 1467
65歲及以上女 18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2611

著名人物

魯彥周

魯彥周,1928年10月3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廟崗鄉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頗歷艱辛、種地耕牛,讀了幾年私塾,上過兩年中學;參加革命隊伍後,靠自學為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上世紀50年代早期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之後便專注於文學創作。1954年開始發表自己的小說,隨後便源源不斷地發表作品,“文革”十年,他停筆十年,之後作品又如泉湧出。他的大量小說和散文曾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並多次獲獎。《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辭典》等多種名人錄均收錄有其傳略。

李慰農

廟崗鄉 廟崗鄉

李慰農, (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爾珍,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廟崗鄉方集鄭村人。 民國元年(1912年),考取蕪湖第二農業中學。“五四”運動爆發時,他是蕪湖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後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成為中共黨員。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初回國,被中共中央派往山東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島大康紗廠工人罷工,他聯絡其他紗廠聲援。在罷工鬥爭高潮時期,他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罷工歷時22天,並取得勝利。5月29日,日寇勾結軍閥張宗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青島慘案”。第二天,上海又發生“五卅慘案”。他即領導“滬青慘案後援會”,堅持鬥爭。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壯烈犧牲。

魯煒

魯煒: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

1960年1月生,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廟崗鄉人,漢族,高級記者,中共黨員。廣西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畢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教師、工廠宣傳幹事、法官、《廣西法制報》總編輯助理、新華社桂林支社社長,1994年任新華社廣西分社副社長、黨組成員,1997年任新華社廣西分社社長、黨組書記,2001年任新華社副秘書長、總經理,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2004年5月起任新華社副社長。

方克逸 男,1953年5月生,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廟崗鄉方集先子窪村人。詩人、楹聯家、書法家,1994年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聯壇十秀“人物。16歲始為建築徒工,步入社會。由國小文化自學獲得安徽大學畢業證書和全國自學成材榮譽證書。自20世紀70年代初起在海內外發表各類文稿2000多件。以詩詞聯、序跋和書法見長。1990年編撰《世界動物趣聞》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1991年在台灣《現代青年》雜誌連載《中華歷代名人巧對故事》,1992年主編《春聯新編》由巢湖地區詩詞楹聯學會印出交流,1993年主編《巢湖傳的傳說》列為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分卷刊印,1994年在馬尼拉舉辦《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覽會》,1995年”月;霞“一字聯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1996 年訪問菲律賓,被菲方授予“國際 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稱號。1997年中國楹聯報社編纂《聯壇精英方克逸》一書,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書法作品多處發表、參展、收藏和鐫刻名勝景點,1997年應邀參加了“20世紀韓9中書法家作品漢城展“和”巴西國際書畫交流大展“活動。曾應聘為中國神墨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神墨碑林、聖泉碑林、山谷碑林顧問,韓國大田研墨會顧問,世界書畫家協會總會顧問和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委會(中方)秘書長,現任安徽省巢湖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

馬奇兵

馬奇兵,廟崗鄉方集小王莊人,原中央黨校政治系主任 ; 馬善新,廟崗學古地人,原上海海軍學院政治處處長 。

楊士彬

楊士彬(1895_1948),廟崗小王崗人,1917年考入蕪湖第二農業學校.1919年從上海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小組,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鄭超齡\李慰農三人在一個黨小組.是中國早期中共黨員之一.

孫華

孫華:少將。安徽合肥巢湖廟崗鄉方集九龍人。原西藏軍區區副司令員。

其他

方少祥: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方集人。巢湖市人大主任。

楊平凡: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方集斛塘人。貴州桐仁林業局長。

昂仕發: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後徐村人。人民解放軍天津某部師級政委。

胡國才: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大胡村人。國家經貿部亞洲司司長。

錢耕濤: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壇門口人。巢湖農業局長。

吳達水: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大吳村人。安徽石化黨委書記。

吳達冰: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大吳村人。上海交大系主任。

吳家宏: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大吳村人。巢湖計委主任。

倪合林: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六份村人。巢湖糧食局長。

梁劍華;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尖山寺人。馬鞍山作協主席。

馬貝禾: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方集戴窪村人。福州東海艦隊副軍級幹部。

秦楚: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方集秦壟村人。人民解放軍四川某部師級幹部。

葛瑞常: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方集小葛村人。巢湖政協副主席。

昌艾丁:安徽合肥巢湖 廟崗鄉昌側村人。原瀋陽軍區總醫院政委,瀋陽市衛生局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