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上村

寨上村位於原平市南白鄉正北1000米之間,有一個40米的深溝,人行土路,交通不便。只有一處自來水供人畜吃水。全村20來戶人家,70多口人,除個別青年人外出打工,剩餘人口都在家務農,村裡有較集中的304畝平地,20來畝園地。

基本信息

寨上村

山西省原平市南白鄉寨上村

寨上村位於原平市南白鄉正北1000米之間,有一個40米的深溝,人行土路,交通不便。只有一處自來水供人畜吃水。全村20來戶人家,70多口人,除個別青年人外出打工,剩餘人口都在家務農,村裡有較集中的304畝平地,20來畝園地。 這幾年由於國家糧補政策促進了村民的種糧積極性,儘管在乾旱之年,在鄉政府、村支部、村委的引導下,家家戶戶農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收入可達1500元左右。

江西省興國縣古龍崗鎮寨上村

寨上村位於古龍崗鎮東部,屬丘陵地帶,該村共有人口1268人,分為341戶,有7個村民小組。該村地處興陳線旁,共有田1385畝,旱地占40%,森林覆蓋面積4185畝,全村都已通電,村主幹道鋪設水泥路面1km至學校,有2個村小組未通水泥路,共有農用車3輛,機車92輛。 2006年列入國家重點扶貧村,現由美籍華人捐款新建希望國小一所。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三市鎮寨上村

寨上村位於三市鎮中位,毗鄰汨羅江,全村有10個村民組,1376個農業人口,343戶,有耕地面積1189畝,其中水田1035畝,旱土154畝。改革開放以來,該村民眾走出山門,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努力創辦民營企業,發展良種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目前,全村的熟食加工、茶葉生產在全鎮乃至全縣都極具影響,是該鎮一個比較富裕的村。 寨上村早在1982年就開始引進福雲六號良種茶,並很快在全村種植和推廣。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村共有良種茶78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66%,其中進入盛產期的有520畝,進入採摘期的有150畝,年可產鮮葉24000斤。全村有320餘戶共650多個勞動力從事良種茶種植和加工,有茶葉加工企業11家, 產值625萬元。全村僅茶葉一項人均純收入1800元,是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

江西省定南縣歷市鎮寨上村

定南縣歷市鎮寨上村是一個只有21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地處山區,海拔800多米、林地廣闊、資源豐富,但由於交通的不便,家家戶戶僅靠種養、加工、維持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復一年的勞作,也只能填飽肚子。 近年來,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春風吹進山村,小山村發生巨大的變化,單一的產業變得多元化了、過去的小打小鬧如今已規模化、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小日子慢慢地好起來了…可是由於山村唯一的進村公路依然是50年代修建的沙石路,路小、彎多、陡峭,運輸外銷全靠小型農用車和人挑肩扛,費工、費時、運輸成本極高,一年到頭來雖收入增多、但賺頭很小,6.9公里的山路,成了寨上村民心中難言的痛。 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實施,給寨上村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全村民眾自發地到鎮政府和縣交通局表達要求率先修路的迫切心情,聽說上級補助資金不足的訊息後,全村民眾在寨上村兩委的帶領下,男女老少齊上陣,整整大幹了50天,修出了一條6.9公里長6米寬的路基,以投工投勞的方式補足了短缺的資金,折抵資金約7萬元。面對民眾高漲的修路熱情,縣交通局及時調整了建設計畫,把寨上村出口路列為07年“村村通”工程,通過招標,並把建設任務交給了具有較強技術優勢和施工經驗的施工隊負責施工。施工隊伍抓時間、搶進度、精心施工、嚴把質量關,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6.9公里水泥路的施工任務,並於10月底正式通車。公路通到家,民眾樂開花。寨上村的民眾從此告別了人挑肩扛的年代,外地的商家把車開到了家門口,短短一個月,銷售臍橙3萬斤、木材200立方…產值達到300多萬元,僅臍橙一項人均年收入就達到1000多元,是修路前的2倍還多。

雲南省麗江華坪縣興泉鎮乾箐村寨上村

村情概況
民居寨上隸屬於興泉鎮乾箐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興泉鎮南邊,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興泉鎮18公里,國土面積2500畝,海拔1820米,年平均氣溫18度,年降水量18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0.52畝(其中:地100.52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00畝,其他面積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路通、電通,有14戶飲用井水,有1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6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動1輛,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戶。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萬元,畜牧業收入1.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頭,肉牛5頭);林業收入0.3萬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14戶,共鄉村人口48人, 其中男性24人,女性24人。其中農業人口48人,勞動力31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7人,傈僳族有11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75%;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乾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興泉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8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人,其中小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0.5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民政、計生、土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