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集鄉

樊集鄉

樊集鄉以境內較出名的樊集命名,該地為樊姓祖居,民國十一年興集,故名。位於江蘇省濱海縣城東北部,瀕臨黃海,在中山河以南,廢黃河以北。樊集鄉總面積66平方公里,現有11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8059戶,31144人口。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8億元,財政收入1007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799元,全年引進縣外資金1.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形成了精細化工、棉花紡織、板材加工、肉類製品四大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自然條件

地處暖流溫帶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溫度為13.5℃,平均日照2328小時,平均降水量900毫米,無霜期212天,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質以粘夾沙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栽培。

資源狀況:境內物產豐富。農業產業化經營成效明顯,建成了萬畝連片林農複合經營、萬頭生豬養殖等一批特色基地,境內意楊林木蓄積量達7萬立方米,年出欄生豬4.5萬頭,飼養草雞和家鵝30萬羽,種植淺水藕早酥梨、棚栽蔬菜等特經作物10000畝。

基礎設施

樊集鄉樊集鄉
交通:坎友線、樊臨線穿越境內,中山河廢黃河橫貫鄉里。東距濱海港25公里,北離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120公里,南至鹽連高速20公里、鹽城客運機場110公里,西至寧連高速公路、益寧火車站只有60公里。

教育:鄉內現有中學一所,完小三所,其中市規範化國小一所,教職工241人,中級職稱以上的有64人,在校學生近4000名。全鄉中國小教育列全縣上游。

衛生、農村改水:改制後的樊集醫院擁有20名醫師,購置了多種先進醫療設備,村級衛生保健體系基本形成。農村現有深水井5口,自來水入村率達100%,入戶率達87%。

人文景觀

百年皂角。在臨淮村境內有一棵樹齡達140多年的皂角樹,原為一許姓地主所栽,現屬集體擁有。相傳20世紀初下海捕魚的漁民,以該樹作為判別方向的航標。該樹樹幹兩人合抱尚不能合攏,樹冠碩大,枝葉繁茂,每年有很多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參觀。

招商引資

樊集鄉樊集鄉
擁有綠洲、榮麗、泛安等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有氨吡啉美多心安輔酶Q10、卡瑪西平等醫藥中間體或原料藥,年銷售2億元,利稅2000萬元,其中江蘇綠洲化工有限公司年銷售就達1億元,利稅1000萬元,納稅排名落戶化工項目集中區企業第二位。樊集鄉圍繞招商引資、財稅增收、農民致富、農業增效等各項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以重抓“三高”為著力點,強勢出擊,緊張快乾,確保一季度各項工作目標落到實處。

樊集鄉一是高起點定位,增強工作主動性,謀劃工作高人一籌。在全鄉開展了“招商大比拼”競賽活動,通過層層級級簽訂責任書、印發任務分解表、交納招商低押金等方法,強勢推進目標任務的落實。還採取日檢查、旬通報的辦法,把各項目標任務抓上手抓到位;二是高速度推進,增強工作時效性,時間安排快人一拍。樊集鄉上下圍繞今年各項經濟目標任務,從快、從緊抓落實,工作不分節假日,能快則快,第一時間落實。樊集鄉綠化造林、水利建設、大棚設施栽培等涉農工作穩步推進,效果倍增。為完成招商引資目標任務,鄉三套班子成員12人中有7人外出招商,各村、各單位明確專人負責招商。該鄉已有一個5500萬元化工項目進入實質性考察階段,並有5條有價值信息在手;三是高精力投入,增強工作實效性,付出努力多人一倍。樊集鄉要求全鄉所有黨員幹部,圍繞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多花精力,多花時間,親臨現場,實打實幹事,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運行。

名優產品

樊集鄉樊集鄉
早酥梨:1998年,通過南北掛鈎幫扶,從大豐市引進了優質果苗,建成了千畝早酥梨基地。現已全部掛果,年產早酥梨1000噸,由於早酥梨具有酥脆、甘甜、耐貯易運等方面的特點,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周邊的南京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市民的廣泛青睞。

野鴨:始創於1983年的尤俊養殖場,當年靠馴養8隻野鴨起家,經過10餘年的繁衍,現已擁有野鴨珍珠雞七彩三雞等多個珍稀品種,飼養規模超過萬隻。野鴨等珍禽具有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等方面的特點,是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佳品。

河南省新野縣樊集鄉

樊集鄉樊集鄉
樊集鄉總面積4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16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4.03萬畝。總人口3萬人。樊集鄉積極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強力培育以日本鋼蔥為主的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大局的穩定。樊集鄉養猴、從事猴藝已有500多年歷史,逐步形成產業,特別是獼猴訓養繁育,在麒麟崗養殖場逐步壯大的同時,又引進黃太崗千隻獼猴試驗基地,最終投資規模將達2000萬元,存欄獼猴千隻以上,成為全國一流繁育試驗基地。2005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5264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92萬元,占45%。第二產業增加值18426萬元,占35%,第三產業增加值10529萬元,占20%,固定資產投資8000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06元。

農業經濟

樊集鄉樊集鄉
以日本鋼蔥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發展幾年來,樊集鄉把日本鋼蔥生產作為主導產業來抓,鋼蔥種植由原來的政府扶持、幹部帶頭髮展到了民眾自覺種植,質量、效益逐年提高。2005年,全鄉共發展日本鋼蔥5000畝,產量7000—11000斤/畝,價格0.45—0.76元/斤,畝效益3000元以上,是常規農業的3—5倍。與此同時農村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成立了鋼蔥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進一步壯大。鋼蔥近銷信陽駐馬店鄭州襄樊等地,遠銷武漢北京、上海、蘭州西寧等地,樊集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鋼蔥基地。2006年,樊集鄉共發展鋼蔥15000萬畝,占全鄉農田總面積的30%,預計總產值達6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通過兩年努力,爭取使樊集鋼蔥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10000畝以上,使樊集成為全國聞名的鋼蔥基地,成為技術中心、銷售中心、價格形成中心。鋼蔥產業的興起,必將促進全鄉民眾增收,帶動全鄉經濟繁榮。

林業生產成效顯著,成為生態經濟共建的重要產業全鄉上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行領導包村,機關幹部包路段的分包責任制,強抓機制轉換,分階段督查,連續四年來,全鄉共植樹74萬株,並分別簽訂了契約,辦理了林權證。05年在縣委、政府階段督查中,榮獲第三名的好成績。2005年12月通過了省高級達標驗收。畜牧產業長足發展,小區與大戶相互促進在養豬上出現了鮑灣後河潦口三個小區,在養雞上劉莊、後河等村蛋雞養殖逐步壯大。特別是獼猴訓養繁育,在麒麟崗養殖場逐步壯大的同時,又引進黃太崗千隻獼猴試驗基地,最終投資規模將達2000萬元,存欄獼猴千隻以上,成為全國一流繁育試驗基地。

城鎮建設

樊集鄉樊集鄉
樊集鄉集鎮占地約2平方公里,常駐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27%。現有街道縱橫共7條,商戶400家。2005年度樊集鄉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思路,著力完善集鎮功能,提高集鎮品位。一是科學規劃、規範發展。聘請縣規劃局專家編制發展規劃,使小集鎮發展納入規範化。二是多方籌資,啟動了工業路南延,興業路拓寬硬化工程,整修下水道400米。三是加大精品街建設力度,提升了經營集鎮理念,使集鎮建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四是加大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對街道的環境衛生進行了徹底整治,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