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莊村

解莊村

解莊村位於雙城集鄉政府駐地北0.1公里處。有255戶,1071人;耕2078畝,其中水落地1788畝。歷史上編席,聞名鄉里。據傳,村莊建於明朝以前,原名張二莊。明初“靖難之役”後,解氏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來落戶,改村名為解家莊,簡稱解莊。

基本信息

1、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雙城集鄉解莊村

解莊村位於雙城集鄉政府駐地北0.1公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里處。有255戶,1071人;耕2078畝,其中水落地1788畝。歷史上編席,聞名鄉里。據傳,村莊建於明朝以前,原名張二莊。明初“靖難之役”後,解氏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來落戶,改村名為解家莊,簡稱解莊。

2、

解莊村是位於東明縣馬頭鎮西北部的一個村莊,始建於1402年,解氏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並落戶。目前人口2000多人,有解、余、李、馬、閆、尹等十多個姓氏,以解姓居多。當地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村內農副土特產品眾多,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西瓜、蘋果、青山羊等,素有“西瓜之鄉”之稱,環境優美,衛生清潔。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解莊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3、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解莊村

四寶山街道解莊村位於四寶山街道辦事處北2公里處。東與鳳凰村接壤,西與街子村隔河相望,南靠中潤大道,北與榆林村相接,魯泰大道穿境而過。
解莊村建村於元朝大德年間,先由解姓遷來,定名為“解家莊”。據清光緒二十九年(1894年)《郭氏世譜》載:郭氏原籍棗強,自洪武五年胞兄弟二人自原籍遷入濟南府長山縣驀澗莊(今屬鄒平縣好生鄉),至八世祖(約明嘉靖年間)遷新城縣解家莊。村名自元朝延續至今。
在花山北麓,解莊村東南里許曾有一寺廟建築群,有三皇閣、無極殿、李三姑殿、百子殿等數處。
三皇閣在大溝南,古閣樓式建築,閣分上下兩層。閣頂歇山重檐。上層正面有天皇、地皇、人皇木雕像。四肢關節能動,坐高四尺余,金面金身,身披樹葉,雙手合掌,面南危坐。東西山牆下列有十大名醫塑像。閣下層供奉三清座像,坐高五尺,金面金身,道家妝梳
無極殿,俗稱老爺殿,在大溝北東首。廟基高2.5米,周邊條石砌成,面積約300平方米。磚砌院牆,高2米。無極殿正中南向,建築規模、藝術水平為諸廟之首。殿內重梁畫棟。四條紅漆大柱,九龍對稱盤旋,神台正麵塑無極聖像,金面金身,坐高3米。神像背後連線彩雲屏風,彩雲藍白相間,繪有諸多神像,顧盼多姿。雲屏背麵塑有觀音座像。後門兩旁哼哈二將形象威猛。大殿雙脊高起,四角飛檐,殿面鋪貼琉璃瓦,哨脊飾有陶瓷瑞獸。殿門正上方懸一橫匾,楷書“無極”,藍地金字。殿前左側,並立兩座高8尺的廟碑,懸大鐘一口,重一噸。殿內左旁一大鼓,架高1.5米,鼓面直徑1米。當地傳說:五里聞鼓,十里聽鍾。
李三姑殿距無極殿正西50米處。傳為清中葉桓台北部善男信女集資修建。香客多為北部霑化、濱縣、無棣等縣人。正殿塑李三姑和兩侍者神像。東西兩廂房各供一女神像。傳說是胡姑和麥姑,不知何方人氏,因何被奉為神祗。
百子殿在三姑殿的正西40米處,獨立廟院。殿內主神像是“送生娘娘”。神台兩邊擺泥塑童男女200餘尊。為善男信女的姣兒買塑的“替身”,每個身後都標有住處和姓名。每逢山會便來求子或送衣褲、花紙錢,祈求保佑孩子長命富貴。
花山廟群周邊百餘畝土地荒坡皆為廟產。花山廟群三面溝壑縱錯,溝底流水潺潺,怪石絕壁,山坡松柏蒼翠,間植桃杏李棗,四時景色變幻,是文人雅士尋幽探勝之地。舊時花山廟會香火旺盛,每年三月、九月各有3天廟會。周圍百多里前來趕會的香客絡繹不絕。抗戰時期,日軍以藏匿八路軍為由,拆毀部分廟宇,在上面修築據點。1950年代後,人們拆除殘牆斷壁,用磚瓦石料修建公用房。今僅遺蹟依稀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