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莊[東明縣]

解莊[東明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解莊行政村位於東明縣城南30公里,馬頭鎮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村莊呈長方形。

山東省東明縣解莊行政村

解莊行政村位於東明縣城南30公里,馬頭鎮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村莊呈長方形。東與本鎮祥符營村、竇寨村為鄰,西過四馬公路與小井陳里屯村相連,南隔一乾渠與牛八屯村相望,北與本鎮鮑夫莊村接壤。居民365戶,1464人,均為漢族,耕地3003畝。2004年後,該村開始推廣立體種植模式。一般採用小麥套種西瓜、西瓜行內套種棉花或大豆的三種三收模式。如此,一畝地可收小麥900餘斤,西瓜收入1000餘元,棉花收入1000多元,年畝總收入將近3000元。2006年,全村套種面積達70%以上。解新中、解元平等戶採取套種模式種田,年總收入達40000多元。2007年,解德軍開始植桑養蠶,植桑2.5畝,目前正在試養階段。
1997年,解長海開始養蜜蜂,最多時養80多箱,年收入10000多元。1998年,解德進率先養雞、養豬,養蛋雞1000隻,養母豬兩頭,年收入60000餘元。2000年,解木全利用飼草資源養肉兔500隻,年收入50000餘元。解明記、解守旗等戶發展養羊,常年養羊都在30以上,年收入20000餘元。2001年,全村有100多名男女青年在外務工,年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李青鋒原在青島一個裝修門市部打工,學到一技之長後, 2004年自己也開辦了一個鋁合金裝修門市,年收入15萬餘元。
該村1984年投資35000元,架設高壓電2000米。2001年進行線路改造,投資30000元更換兩個節能變壓器,增設線路1500米。1997年投資390000元,把村內1縱2橫3條街鋪設水泥路,總長2200米。
目前,該村已擁有大型收割機5部,農用拖拉機、三輪車300多台(輛),小轎車8輛。昔日的低矮草房已經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瓦房,寬敞明亮,有3戶還建起了樣式新穎的樓房。手機、電話家家普及,摩托、電動車戶戶擁有,不少戶購買了電冰櫃、太陽能等高檔電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100%,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0人。

山東省菏澤市解莊行政村

解莊行政村地處菏澤市牡丹區城區北偏東二十公里,西距新臨商路二公里,交通便易,現有人口1287人,全村共有解、趙、吳、羅、劉、孫六姓家庭,村莊占地面積400餘畝,現有耕地1284畝,人均年純收入5000多元。
村莊簡史
解莊行政村是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省洪桐縣移民於此建村,當時“解”姓人較多,故取名為“解莊村”,一直延用至今。兵荒馬亂時期,為了保家衛國強身健體,勞動之餘人人習練武功。當時不很正規,練功五花八門,練習比較多的有“洪拳”“花拳”和“炮拳”,成了遠近聞名的武術之村。村里最出名的是解丕三先生了,他可以把兩個石磙並排放到井口上,不讓它們掉到井裡去,這叫“雙石蓋井”,曾聞名於世。
本村特色
以前的解莊村,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交通不便,經濟條件比較差,七十年代的人均年純收入還不足150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村民的經濟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糧食畝產量翻了幾翻 ,外出打工人員逐年增加,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人均年純入已超過5000元。村里除了種植,還有加工和養殖。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搞養殖雞、鴨、牛、羊等,數量最大的是蛋雞,蛋雞養殖在九十年代初達到高峰,當時,村蛋雞存欄量達到三十萬隻。後來,肉雞飼養量增加,出欄量每年都在二十萬隻以上,最多的一年達到五十五萬隻。至今。養殖業一直占居著村裡的主導地位。
村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面貌也在逐年好轉;過去窮,上不起學,村里考上大學的屈指可數。如今,村民富裕了,上學的多了,考入重點中學、大學的也多了,現在,大學畢業分配的有18人,在校大學生9人,村民素質的提高拉動著精神文明建設,正在籌辦的老年秧歌隊和村活動室將會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精神食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