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見,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發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廣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熱等。局部性多汗症常初發於兒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

基本信息

簡介

多汗症多汗症
多汗症是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交感神經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制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的體溫。但是多汗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紅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紅使患者每日處在無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病因病理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種異常的生理性反應,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的症狀之一。局部多汗可由於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酸膽鹼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
多汗症從發病原因上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由於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如內分泌失調(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垂體功能亢進等)、神經系統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瘧疾結核等)和長期生病造成體質虛弱。只要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後多汗的情況就能得到解決。二是精神性出汗,由於高度緊張和情緒激動。

臨床分類

根據出汗情況分

多汗症多汗症
(1)局限性多汗症:局限性多汗症是25歲以後有一個自然減輕的傾向。局限性多汗症最常見的部位是掌跖和摩擦面,如腋下、腹股溝、會陰部。其次為前額、鼻尖胸部。掌跖多汗可以持續性或短暫性,由情緒波動造成,沒有季節區別,常出現手足發冷甚或發紺現象,日久可伴手足角化表現。腋部出汗可由於熱或精神活動所誘發。腋下多汗是由於小汗腺過度活動引起,不像腋臭主要起因於大汗腺。
(2)泛發性多汗症:主要由於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廣泛性多汗,像感染性高熱病,由於神經系統的調節或口服退熱劑以出汗來散發熱量。其他像中樞神經系統包括皮質及基底神經節、脊髓或周圍神經的損害可以造成全身多汗。根據產生汗液過多的原因不同分

(1)神經性多汗症:
①皮層性多汗症:
A.情緒性多汗症:由於受情緒刺激,乙醯膽鹼分泌增多而產生多汗,同時性刺激後發生的皮層性或情緒性出汗是一種特殊類型。
B.掌跖多汗症:可見於各種族人群,無明顯性別差異,大多數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常在嬰兒期或兒童期開始發病,掌跖多汗不發生在睡眠和安靜時,也不受熱源刺激,掌跖多汗的病人可出現心電圖異常,可有心動過速或尖波出現,這可能與血管舒縮不穩定有關。一般無局限性或系統性伴發病。
C.腋窩多汗症(axillaryhyperhidrosis):腋窩多汗症除熱源刺激外,還有情感刺激而出現多汗,多與掌跖多汗並發,但腋部出汗無臭味,男性較女性出汗量大。
D.有皮層多汗症的其他疾病(otherdiseasewithcorticalhyperhidrosis):掌跖角化病、先天性厚甲症、隱性遺傳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和甲髕綜合徵均可出現皮層性手足多汗症。常在興奮或進食後出現,但有時熱源刺激可發病,說明皮層下中樞特別熱(下丘腦亦起一定作用)。
②下丘腦多汗症(hypothalamichyperhidrosis):下丘腦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的主要自主神經中樞,控制調節出汗。下丘腦造成多汗可見於以下幾種病:
A.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以發熱、盜汗和體重減輕三聯征為特徵,疾病早期出現盜汗,睡眠時體溫突然下降與大量盜汗,以後出現波動熱。
B.糖尿病多汗症(diabetesmellitus):有3種類型;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時出現的多汗;周圍神經病時發生的上半身代償性多汗症,下半身無汗;主要發生在面、頸部的味覺性多汗。
C.壓力和體位性多汗症(pressureandposturalhyperhidrosis):是指體位改變和側臥位時一側身體受壓所產生的出汗反應
D.特發性單側局限性多汗症(Idiopathicunilateralcircumscribedhyperhidrosis):是一種常見於面部或上肢的發作性局限性出汗。熱、精神和味覺刺激均可促發,但以前者多見,出汗機制不明。
③髓性多汗症:髓性多汗症(medullaryhyperhidrosis)由於傳出刺激常涉及味覺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稱味覺性出汗(gustatorysweating),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兩種類型。
A.生理性髓性多汗症(physiologicmedullaryhyperhidrosis):許多人在食入辛辣和香味食物及飲料後發生局限性出汗,以面部多見,特別是上唇和頰部單側或雙側,以及頭皮和膝部,一般在數分鐘內出現,出現部位常伴有血管擴張,好發於年輕人,炎熱氣候多發,有家族遺傳傾向。
B.病理性髓性多汗症(pathologicmedullaryhyperhidrosis):常累及一側的耳前或耳下區域,程度不等,有3種臨床類型:腮腺局部創傷或疾病所致;中樞神經疾病所致;如脊髓空洞症或腦炎;胸交感神經乾損傷所致。髓核在3種類型中均起作用,但傳入和傳出弧有一定變異,從而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
a.耳顳綜合徵(auriculotemporalsyndrome):亦稱Krey綜合徵(Krey’ssyndrome)在腮腺或耳前區手術、創傷和囊腫等病變損傷耳顳神經之後1個月~5年內出現,飲食、咀嚼刺激唾液分泌時,耳顳神經分布區發生局限性疼痛,血管擴張和出汗。其原因為耳大神經和腮腺同時受累,受損腮腺內再生的副交感纖維移行至神經遠端,支配耳下區域的汗腺。鼓室叢(tympanicplexus)手術破壞,可消除本病患者的味覺性出汗。
b.鼓索綜合徵(chordatympanicsyndrome):由於下頜下腺附近的周圍自主神經纖維損傷後,臨床表現類似於耳顳綜合徵,發生部位在頦和下頜緣。
c.鱷淚綜合徵(crocodiletearsyndrome):是一種類似於味覺性多汗症的病變,常在面神經損傷後發生,不同之處在於患者出現味覺性流淚;起源於調節流淚和流涎的周圍自主神經通路的誤導或短路。
d.脊髓空洞症或腦炎所致的味覺出汗:可能由於迷走和舌咽神經的刺激,使控制出汗和流涎的髓核破壞所致;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有較廣泛的出汗反應。
e.胸交感神經乾損傷後髓核多汗症:可見於交感神經切除、肺癌、脊椎骨瘤、鎖骨下動脈瘤和甲狀腺切除的患者。由於上縱隔內的交感鏈與迷走神經鄰近,在交感神經乾損傷後,迷走神經發出膽鹼能性纖維至鄰近的交感神經乾節前纖維,患者常在進食或吞咽後出現面、頸、軀幹和上肢的出汗反應。
(2)非神經性多汗症(non-neuralhyperhidrosis):不受交感神經系統支配,而是腺體對熱敏感的顯性出汗;以及膽鹼能、腎上腺素能等藥物直接刺激汗腺而引起顯性出汗,以及一些器官樣痣(organoidnevus)和痣樣血管瘤損害,Maffucci綜合徵、動靜脈瘤、Hippdl-Trenaunay綜合徵、血管球瘤、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徵,可出現局部性出汗,可能與受累部位的血管瘤有關。此外,冷性紅斑(colderythema)在患者受冷刺激後,皮膚發生局限性紅斑,劇烈疼痛和中心部位出汗,血管萎縮和肌肉萎縮,本病可能是由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所致。
(3)代償性多汗症(compensatoryhyperhidrosis):由於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種因素失治後,另一部位的汗腺發生代償,以保持體溫。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①糖尿病:繼發於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下半身無汗或少汗症出現代償性多汗症。上半身(軀幹為主)熱刺激性多汗症,以夜汗常見。 面、頸部味覺性多汗症。
②交感神經切除後,在頸部和胸交感神經切除後發生病理性、味覺性多汗症。
③夜汗,除了上述的原因可致多汗外,還可因心血管心內膜炎、淋巴瘤甲亢、系統性血管炎、嗜鉻細胞瘤、類癌綜合徵、撤藥反應、自主功能失控狀態、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現夜汗症

併發症

全身性多汗者皮膚表面常是濕潤的,而且有陣發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見於手掌、足跖、腋下、其次為鼻尖、前額、陰部等,多在青少年時發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如手足皮膚濕冷、青紫或蒼白、易生凍瘡等,足部多汗由於汗液蒸發不暢,致足底表皮浸漬發白,常伴足臭。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由於該部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等。

診斷檢查

1.頭顱、肢體影像學檢查絕大多數是正常結果,繼發性多汗症則有與原發病相關的表現。
2.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對多汗症有輔助診斷及鑑別意義。

治療方法

全身性多汗症很難控制,重點是醫治與之相關的基礎疾病掌跖多汗症以局部處理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症。
1.藥物治療
(1)外用藥常用的止汗劑包括20%~25%氯化鋁溶液、0.5%醋酸鋁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礬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藥使用次數過多,會引起局部乾燥、輕度皸裂或嚴重刺激現象。
(2)內用藥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療相關的原發疾病。鎮靜藥(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劑量抗焦慮藥(地西泮、羥嗪、多塞平等)對情緒性多汗症有效。較大劑量的抗膽鹼能藥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難以忍受的口乾,故趨向淘汰。
(3)物理療法自來水離子電泳療法,適用於局部(掌跖、腋窩)外用治療失敗的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者禁用。淺層X線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僅適用於其他治療失敗的嚴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4)肉毒桿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多用於治療掌跖及腋窩多汗症。一般注射後5~7天止汗明顯,平均可維持9~12個月。
2.手術治療
選擇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對胸交感神經,對手掌腋窩、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顯著效果,但不適用於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術可導致永久性無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償多汗,故應慎用。僅腋窩多汗者,可選擇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躍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療效。

治療措施

1、神緊避免精張,情緒激動。對有精神情緒可選用谷維素溴劑地西泮等內服。

2、抗膽鹼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等內服,有暫時的效果。當達到減少汗液分泌的劑量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口乾、皮膚潮紅、心悸等副反應。

3、局部外用收斂性藥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鋁的乙醇溶液,用藥前應先將腋部擦乾,每晚睡前外搽,連續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還可用於5%明礬溶液或複方硫酸銅溶液浸泡;對足跖多汗者應勤換襪子,穿透氣及吸水性好的鞋。

4、電離子透入療法,用自來水及直流電作電離子透入療法適用於多汗症。

主要危害

多汗症可以從小(6歲左右)就發生,到了青春期更為明顯,其中最困擾患者的是手掌、腋下、腳掌

多汗症多汗症
的多汗。年輕人情緒較不易控制,易緊張、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更為厲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樣有可能造成患者性格孤僻、內向、不善與人交往、社交場合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也會影響學習、求職。

預防措施

尚無較好措施,主要是預防相關疾病。如有遺傳性綜合徵背景,預防措施包括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放鬆心情,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