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

夜交藤

夜交藤屬於多年生草本。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長2-4米,托葉鞘膜質,偏斜,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功能主治失眠症、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癧、風瘡疥癬等。乾燥的藤莖呈細長圓柱狀,表面紫褐色,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和節,並散生紅色小斑點,栓皮菲薄,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本質部呈放射狀,中央為白色疏鬆的髓部。氣無,味微苦澀。以粗壯均勻、外表紫褐色者為佳。

基本信息

簡介

夜交藤
夜交藤出自《本經逢原》。夜交藤,多年生纏繞藤本。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莖基部略呈木質,中空。葉互生;具長柄;托葉鞘膜質,褐色;葉片狹卵形或心形,長4-8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圓錐花序。小花梗具節,基都具膜質苞片;花小,花被綠白色,5裂,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不等長,短於花被;雌蕊1,柱頭3裂,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花被,花被具明顯的3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藥品簡述

夜交藤
藥名:夜交藤
漢語拼音:yejiaoteng
英文名:uberFleeceflowerSte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
功效分類:安神藥;祛風藥。
科屬分類:蓼科,
別名:棋藤、首烏藤。
處方名:夜交藤、首烏藤、何首烏藤、夜交屯。
性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心;肝經。
功能:養心安神;祛風;通絡。
主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濕痹痛;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生態環境:生於草坡、路邊、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
採收儲藏:夏、秋采割帶葉藤莖,或秋、冬采割藤莖,除支殘葉,捆成把,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清水洗淨,稍浸泡,撈出,潤透後,切段,曬乾。考證:出自《本經逢原》、《中華本草》。

用藥禁忌

燥狂屬實火者慎服。

藥理作用

有鎮靜和瀉下作用。對小鼠用轉籠法和對大鼠用多導睡眠圖描記法研究夜交藤煎液的鎮靜催眠作用及對睡眠時相的影響,結果表明,轉籠法夜交藤(9g/kg)與戊巴比妥鈉閾下催眠劑量(20mg/kg)合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睡眠多導圖描記法夜交藤(20g/kg)與安定(5mg/kg)服藥1次的即時睡眠作用基本相似,即總睡眠時間延長,主要是慢波睡眠時相延長,異相睡眠時期縮短。夜交藤煎液每口2次灌胃,連續3天,催眠作用更明顯,並出現明顯的慢波睡眠潛伏期縮短。

藥物配伍 

1、用於虛煩失眠。夜交藤具有養血安神作用,以用於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2、用於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養血作用,還可通利經絡,治血虛周身酸痛,可配合當歸地黃雞血藤絡石藤等同用。
3、配酸棗仁,滋心陰,寧心神;配生地,養血補陰。
4、配天門冬麥冬,清虛火、養心陰。
5、配羌活獨活,祛風勝濕、舒利關節。

臨床套用  

1、
夜交藤夜交藤
夜交藤麥豆湯:夜交藤10克,小麥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湯飲,日兩次。有滋養心腎、安神的功效,用於神經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症。
2、烏雞交藤煲:烏雞1隻,洗淨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夜交藤30克,洗淨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將雞放於湯煲中,加入適量薑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素適量即可食用,可用於頑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療。
3、寧神合劑: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麥30克,炙甘草6克,紅棗7枚。用水濃煎,日服2次,臨睡前加服1次。具有養血安神功效,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入睡難等症。
4、安神湯:夜交藤、合歡皮各20克,酸棗仁、柏子仁、豬苓各15克,琥珀10克,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30日為1個療程,對失眠症有效。
5、夜交藤粥:夜交藤60克,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再加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煎至粥稠即可。晚上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l0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頑固性失眠、多夢及風濕痹痛症。
6、內傷性頭痛:夜交藤20克,茯神、杜仲、牛膝、天麻各15克,鉤藤、石決明各20克,山梔10克,黃芪6克,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水煎分3次服,連服15劑。有人用此方治療31例,約90%有效。
7、夜交藤30克,遠志10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先用溫水3000毫升浸泡2~3小時後,煮沸30分鐘,取汁沐足,持續20~30分鐘,有健腦安神、降壓催眠功效,用於腦血管硬化、血壓升高、失眠多夢、記憶減退者。
8、羅布麻葉、牡蠣各15克,薟草、夜交藤、吳茱萸各10克,加水適量煎沸後,待溫沐足,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有鎮肝熄風、滋陰潛陽、補腦安神功效,可降血壓。
9、中風后偏癱症:臨床用夜交藤散,外洗,療效滿意。方用:夜交藤50克,桑枝、雞血藤、威靈仙各40克,水煎2次,趁熱熏洗,每日2次,每次15分鐘,1個月為1個療程,洗至手足靈活為止。
10、過敏性皮炎:夜交藤(鮮品)100克,扛板歸50克,水煎2次外洗患部,洗後撒以夜交藤散(製法:夜交藤葉、仙人掌各100克,烘乾共研細末,加冰片20克混勻瓶裝備用)。
11、頑固性蕁麻疹:夜交藤、地膚子各60克,水煎服,服後取微汗,每天1劑,治癒頑固性蕁麻疹的案例,但該方劑量偏大,須在醫生指導下套用。
12、喉源性咳嗽:在用蟬蛻、僵蠶、荊芥、防風、桔梗、陳皮、半夏、前胡、茯苓、甘草等藥的基礎上,加用夜交藤15克,水煎服。

常用選方

1、治徹夜不寐,間日輕重,如發瘧:夜交藤(切)四錢,真珠母八錢,龍齒二錢,柴胡(醋炒)一錢,薄荷一錢,生地六錢,歸身二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丹參二錢,柏子仁二錢,夜合花二錢,沉香五分,紅棗十枚。水煎服。(《醫醇媵義》甲乙歸髒湯)
2、治腋疽:首烏藤、雞屎藤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治痔瘡腫痛:首烏藤、假蔞葉、杉木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文獻論述

夜交藤夜交藤
1、《本草正義》:夜交藤,瀕湖止稱莖葉治風瘡疥癬,作浴湯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蓋取其能引陽入陰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苟不知從病源上著想,而惟以此為普通用品,則亦無效。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調和陰陽者,故亦有利無害。
2、《綱目》: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
3、《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
4、《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
5、《飲片新參》:養肝腎,止虛汗,安神催眠。
6、《安徽藥材》:消癰腫、瘰癧和痔瘡。
7、《陝西中草藥》:祛風濕,通經絡。治頭眠,多汗,貧血,周身酸痛,疥癬等皮膚病。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藤莖長圓柱形,稍扭曲,長短不一,直徑3-7m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及細小圓形皮孔。節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剝離。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導管孔明顯,中央為白色疏鬆的髓部。氣無,味微苦、澀。以枝條粗壯、均勻、外皮棕紅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含棕色色素的細胞。皮層較薄。中柱鞘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伴有少數石細胞群,纖維壁甚厚,木化。韌皮部較寬,束中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髓部小。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藥物套用鑑別


1、何首烏和夜交藤:同一植物,前者為其塊根,後者為其藤莖。何首烏善補肝腎益精血;夜交藤,營養心肌而安神。藥用部位不同,功效亦異。
2、硃砂和夜交藤:硃砂鎮心安神,用治心火亢盛所致心煩不眠,夜交藤養心安神,用治心陰不足所致心虛失眠。雖均能安定神志,但機理迥然不同。

營養知識

1、用於虛煩失眠。夜交藤具有養血安神作用,以用於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
2、用於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養血作用,還可通利經絡,治血虛周身酸痛,可配合當歸、地黃、雞血藤、絡石藤等同用。
3、用於皮膚癢。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痒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莖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icacid,Chrysophanol)或大黃素甲醚(Emodinmonomethylether),均以結合型存在。莖葉含多種黃酮,已得到木犀草素-5-O-木糖甙(lutiolin-5-O-xyloside)。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5-O-木糖甙(luteolin-5-O-xyloside)。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β-D-葡萄糖甙;並含β-谷甾醇。預試尚含芪類和鞣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