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

合谷穴

合谷,別名虎口,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頭痛、發熱、目赤腫痛、口眼歪斜、耳聾、經閉,滯產等病症。合谷穴(LI 4)是人體的一個穴道,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因為他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拇指食指像兩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合谷穴合谷穴
合谷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定位

人體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簡便取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

穴位配伍

配太陽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赤腫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 配三陰交穴治經閉,滯產;配地倉穴頰車穴治眼歪斜。

操作

直刺0.5~l寸。

附註

(l)手陽明經所過為“原”。(2)《神應經》:孕婦不宜針。別名:虎口。
別名: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範圍內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穴內的天部水濕雲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功能作用: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雲氣。
治法:虛寒則補而灸之,實熱則瀉之,熱症涼藥水針良。
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取穴方法

(圖)合谷穴合谷穴取穴示範

確定此穴時應讓患者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根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證。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頭面上的病,象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在按摩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壓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強度,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現象為好,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牙疼痛、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這裡順便提及一下該穴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扁桃腺疼痛。
治療方法

取穴:“虎口位”,第1、第2掌骨之間,拇側中點,實際套用中可取背側正中或掌側正中位,前者常用。治療手法:患者掌心面向身體,取掌指屈曲位,醫者中、環、小指環扣患者手背至小魚際,拇指相應扣在患者第2掌骨拇側背側正中“合谷穴”上,向患者第2掌骨方向揉按合谷穴。對體虛者可以另手拇、食雙指相夾合谷後,互作襯墊,進行揉按,體實者則以第2掌骨作襯墊,拇指尖作掐法。對意識清晰的患者,可依據得氣感調整按壓點和力度,而無論揉按還是指掐力度均應由輕而重,力透穴位至局部得氣(酸脹感),持續至少1分鐘。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為臨床特效穴位。《針灸甲乙經》說:“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手陽明之所過也,為原。”在全身體表的數百個腧穴中,合谷穴的治療範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療作用。歷代醫家對它很重視,各針灸文獻中均有記載。

止嗝作用分析

1、經絡關係影響: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而《內經》雲:“大、小腸皆屬於胃。”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接,因此合谷穴對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通過合谷穴治療,能調經氣、和胃腑,以達到安和臟腑,起到藥非能及的療效。
2、神經解剖影響:膈由膈神經(C3~5前支)支配,而有相關實驗研究表明,在合谷穴注入螢光素後,PI單標記細胞分布於C5~8節段,主要分布於C5、C6,此是公認的合谷穴的一級傳入部位。這就與膈神經支配部有一定的重合,通過揉按穴位的神經刺激,就能對膈肌產生神經干涉,從而抑制膈肌不自主地間歇性收縮,達到平復呃逆的治療效果。
3、情緒穩定因素:驚恐耗氣,呃逆發生時由於反覆異聲,常易造成緊張感、煩躁感,而進一步出現氣虛之心慌、出汗症狀。合谷穴具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常用救治氣虛暈厥(休克),是回陽九針穴之一,故指針合谷可補氣安神,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改善上述症狀,從心理上穩定患者急躁、緊張情緒,為呃逆的平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穴位名解

(圖)合谷穴合谷穴照片圖示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範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文獻摘錄

《千金翼》:“產後脈絕不還,針合谷,三分,急補之。”
《聖惠方》:“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疹。”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
《欄江賦》:“無汗更將合谷補,復溜穴瀉好施針,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

神經性頭痛

合谷穴配內庭穴治療神經性頭痛(內庭穴:位於雙足第二、三趾之間)。
按摩該兩穴位可治療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後疼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
按摩合谷穴時,可用雙手拇指以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內庭穴位用雙手拇指直接點壓雙足二、三趾之間,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堅持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按摩該兩穴位後一般3—5日可起到治癒效果。
(1)按法:將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壓捻動。
(2)揉法:將拇指指腹放在合谷穴上,作輕柔和緩地揉動。
(3)一指禪推法:把拇指指端放在合谷穴處,以腕關節擺動,帶動拇指作左右擺動。
(4)點法:把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伸直拇指壓而點之。

牙痛頭疼

當手掌合攏時,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便會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有一個“合谷穴”。合谷穴對於治療頭疼、牙痛等有效。它是止痛的特效穴。在我國古代拔牙時都在此穴針灸以為麻醉之用。當牙痛、頭疼時,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緩和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則劇烈的疼痛自然就會緩和下來。由於合谷穴與整個頭部組織有關,若繼續摩擦可使顏面變得光滑、細嫩,並且有預防面皺的功效。而且合谷穴的摩擦對於治療顏面麻痹、眼疾、鼻炎、扁桃腺炎和所有頭部之疼痛將能發揮莫大的效果,只要一日做二三回,便能使一個人生氣蓬勃。患有慢性頭疼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時,不妨做此合谷穴的摩擦,就會將頭疼的症狀治療。按摩合谷穴治療神經性頭痛中老年患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病。患病後一日發作數次,同時出現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辦事精神不集中等症狀,痛苦難忍。若採用按摩療法,可獲良好效果。禁忌:患者在治療期間,嚴禁飲酒和吸菸。同時,可多吃海產品和豆製品。如:魚、蝦、蛋、海帶;海藻、豆腐、豆腐腦等食品。還可吃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在每晚臨睡前用熱水燙雙足20分鐘,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早日恢復健康

經絡鍛鍊

312經絡鍛鍊法的創始人祝總驤教授推薦的簡單易行有效的按摩方法。主要是按摩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
所謂“312”,“3”指合谷、內關、足三里3個穴位的按摩;“1”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2”是兩下肢下蹲為主、適當的體育活動。
取穴:內關穴取穴:在我們手腕處有幾條橫紋,在緊挨著手的橫紋處放上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在手臂的兩條筋中間食指按下去的地方就是我們所要找的內關穴。
足三里穴取穴:把一隻手的四指放在膝蓋骨的下面,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去按壓與小指的交界點,這裡就是我們所要找的足三里穴。這個穴位自古以來就是長壽保健穴。
3個穴位按壓每兩秒一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分鐘。(應該不成問題,坐公交或者排隊無聊的時候可以按摩一下手上的穴位)。
腹式呼吸的特點是大腦和全身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下,使全身尤其腹部9條經脈血氣運行得到改善,是一種比較緩慢的經絡鍛鍊,對於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失眠症都有特效。這3種病和腹式呼吸的關係也各有不同,高血壓病的原因是肝陽上亢,腎氣陰虛,做好腹式呼吸,可以使肝陽下降,腎陰上升,一般需要延長時間到10分鐘,並放慢呼吸頻率到每分鐘4次甚至更慢可更為奏效。而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脾、胃經功能失控,腹式呼吸有利於這兩條經脈的血氣活躍,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腹式呼吸能夠控制失眠,也在於安靜狀態下思想集中於丹田,使9條經脈包括肝、腎經的陰陽達到平衡而入睡。
2條腿為主的體育鍛鍊
體育運動也是經絡鍛鍊,這是因為經脈是以一種立體結構和肌肉聯繫在一起,當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必然帶動有關經脈的組織結構活動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天然的激活經絡的方式。有助於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增強和疾病的控制。
健康身體,從年輕開始。
【臨床治療研究】 探討按壓合谷穴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60例用按壓合谷穴、對照組40例用複方丹參片結合頸肩部軟組織推拿手法治療.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6天為一療程).結果:主要症狀評分,兩組治療前後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優於對照組。經顱多譜勒檢測檢查指標.兩組治療前後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後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優於對照組。治療組優良率90%,對照組優良率6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優於對照組。結論:按壓合谷穴結合法治療失眠症療效較好.

感冒疾病

如果有輕微感冒時,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個各按摩十分鐘,按摩完後再喝一杯熱開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緩解。
平常有鼻子過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壓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於,手陽明大腸經有經過下牙齦,所以,牙痛時可以先按按合谷止痛。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