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元穴[人體穴位]

關元穴[人體穴位]

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關元穴保健方法:溫灸或按摩。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本穴為血液循環的強壯剌激點,又為先天氣海,元陰元陽在此交會,虛症用灸。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關元穴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取法: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特異性:小腸募穴;足三陰、任脈之會
功用:培補元氣、導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症,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後進行針刺;可灸。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主治疾病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此外,對神經衰弱、失眠症、手腳冰冷、蕁麻疹、生理不順、精力減退、太胖(減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療效。此穴為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臨床套用

關元穴關元穴

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關元穴保健方法:溫灸或按摩。
溫灸:用扶陽罐每天溫灸3-5分鐘,有腎強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使用,效果顯著。

按摩: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名詞解釋

關元穴別名:下紀穴,次門穴,三結交穴,丹田穴,大中極穴,關原穴,中大穴,大海穴,溺水穴,大困穴(應帶三點水),崑崙穴,持樞穴,五城穴,產門穴,脖秧穴,子處穴,血海穴,命門穴,血室穴,下肓穴,精露穴,利機穴,子戶穴,胞門穴,子宮穴,子腸穴,肓之原穴,氣海穴。
1、關元。關,關卡也。元,元首也。關元名意指任脈氣血中的滯重水濕在此關卡不得上行。
本穴物質為中極穴吸熱上行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大部分水濕被冷降於地,只有小部分水濕之氣吸熱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濕的關卡一般,故名關元。關原名意與關元同。
2、下紀。下,指任脈的下部氣血。紀,為頭緒、整理之意。下紀名意指任脈上傳的氣血物質在此得到整頓。本穴為任脈水濕之氣的降濁升清之地,任脈氣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頓一般,故名下紀。
3、次門。次門,此是與石門穴相對而言。石門穴是任脈上行的水濕之氣中滯重水濕的主要關卡,本穴相對於石門穴來說其關卡滯重水濕的功用則處於次要位置,故名次門。
4、三結交。本穴位處腹正中線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為人體重力場中心的橫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溝處足三陰經及胃經熱脹後的高溫態濕熱水氣都會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熱往上部、高處走),足三陰經及胃經有氣血物質交於本穴,故名三結交。
5、丹田。此為道家術語,道家稱此部位為丹田,故名。
6、大中極。參看膀胱募中極穴之名解,本穴氣血所處的天部層次比中極穴要高,故名大中極穴。
7、大海穴。大,巨大也。海,大水也。大海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天部大範圍的水濕之氣。
8、溺水穴。溺水,處於水的圍困之中也。本穴氣血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範圍巨大,身處其中如溺水之狀,故名溺水。大(水困)名意與溺水同,(水困)指被困於水中之狀。
9、崑崙穴。崑崙穴,廣漠無垠之意,此指穴內氣血充斥大範圍內的各個天部層次。
10、持樞穴。持,把持也。樞,門戶的轉軸也。持樞名意指任脈氣血由此輸向人體各部。
11、五城穴。五,數量詞,此指五臟六腑。城,城市也。五城名意指本穴氣血包含了五臟六腑的各部物質。
12、產門穴。產,生產也。門,門戶也。產門名意指任脈本穴的氣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產。子處、子戶、胞門、子宮、子腸名意與產門同。
13、脖胦穴。脖,脖子。胦,中央。脖胦名意指任脈氣血循人體前正中線而上行。
14、血海穴。血,受熱後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水也。血海穴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氣為溫熱之性。血室名意與血海穴同。
15、命門穴。命,生命也。門,門戶也。命門穴名意指任脈本穴的氣血盛衰關係到人的性命生死。
16、下肓穴。下,下部也。肓,心下膈膜中的膏脂之物。下肓名意指腹內的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輸體表。肓之原名意與下肓同。
17、精露穴。精,氣也。露,暴露也。精露名意指任脈上行水氣外露於滯重水濕之上。
18、利機穴。利,便利也。機,巧也。利機名意指本穴氣血為陰柔的水氣,有通利、濡潤人體全身關節的作用。
19、氣海穴。氣,氣態物也。海,大水也。氣海穴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大範圍的水濕之氣。

按摩作用

1、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治療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
2、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宮虛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藏於此穴。腎虛而腰酸或陽痿者,用灸法。
5、治痛經:冰品引發的痛經,熱敷或灸此穴。
6、治虛喘:喘哮發作面色蒼白,用灸法,特效。
7、治小腸病:因為小腸募穴,所以治小腸各種疾病。
8、治糖尿病:強腎可緩解糖尿病併發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陰焦穴。
9、治排尿不順:灸後尿排順,也可以用拍法,五指併攏空拍,一次連續拍108下效果最好。
10、治各種血症:本穴為血液循環的強壯剌激點,又為先天氣海,元陰元陽在此交會,虛症用灸,平時多揉按拍可促進血液循環。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