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爪沙鼠

長爪沙鼠

長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 Milme-Edwauds)亦稱長爪沙土鼠,蒙古沙鼠或黑爪蒙古沙土鼠(內蒙一帶),黃耗子(河北壩上地區),砂耗子等。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鋼、齧齒目、倉鼠科、沙鼠亞科、沙鼠屬。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及其毗鄰的省區,包括河北省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草原地帶。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布里亞特地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長爪沙鼠長爪沙鼠

長爪沙鼠是一種小型草原動物,大小介於大白鼠小白鼠之間,通常成熟期體重不超過100(30-113)克,體長112.5(97—132)毫米,尾長101.5(97-106)毫米。

背毛棕灰色,腹毛灰白色,耳明顯,耳殼前緣有灰白色長毛,內側頂端有少而短的毛,其系部分裸露。尾上被以密毛,尾端毛較長,形成毛束。

爪較長,趾端有彎錐形強爪,適於掘洞,後肢蹠的和掌被以細毛,眼大而圓。

沙鼠尾巴與大、小鼠幾乎無毛的尾巴不同,長滿披毛並常在尾尖部集中成毛簇。後肢長而發達,可做垂直與水平的快速運動。沙鼠中腹部有一個卵圓形、棕褐色的無毛區域稱為腹標記腺或腹標記墊,雄性沙鼠的腹標記腺較雌性沙鼠大且出現得早。

變種

沙鼠的近交系不多,但突變種不少。據報導,突變種有無毛的、肢端發紅的、白化的、紅眼睛的、被毛白斑的。無毛的與裸鼠一樣,也具有胸腺機能不全的特徵。 

生理特點

生理指標

長爪沙鼠長爪沙鼠

沙鼠的正常體溫:38.1~38.4℃

呼吸頻率:90次/分

齒式Ⅰ1/1,C0/0,DM3 /3,

飼料消耗:5~8g/天/100g 體重

飲水消耗:7~9ml/天/100g體重

二倍染色體數:44

血量:7.76ml/100g體重

紅細胞:8.9×106 /mm3

血紅蛋白:15.2g/100ml

血細胞比容:47.4%

白細胞:12.4×103 /mm3

嗜中性白細胞:19.3×102 /mm3

嗜酸性白細胞:14.1×10/mm3

嗜鹼性白細胞:8.6×10/mm3

淋巴細胞:99.9×102 /mm2

單核細胞:2.8×10/mm3

腺體分泌

沙鼠在物體上摩擦腹標記腺時引起腺體分泌,作為嗅覺鑑別其活動地盤的方法。雄性沙鼠的標記行為和腺體的完整性受雄激素控制。一般在群養時,以其中最常分泌腺體的動物變為統治者。雌性沙鼠的嗅覺標記活動在妊娠和早期哺乳期增強。

沙鼠另一個特殊的腺體是副淚腺,它位於眼球之後,眼角內側。此腺體分泌一種吸引素,從鼻孔排出並與唾液混合。在動物清潔腹部時擴散出來,有證據說明,雄性沙鼠副淚腺分泌的吸引素對於動情期雌性沙鼠有促進交配的作用。與體重相比,沙鼠的腎上腺幾乎為大白鼠腎上腺的三倍,其產生的皮質甾酮多。與大白鼠相比,切除腎上腺的沙鼠不能由於提供補充鈉而得到維持。

生活習性

生存環境

長爪沙鼠長爪沙鼠

長爪沙鼠喜居於乾旱沙質土壤地區,因此,常見於荒漠草原,但也分布於乾草原和農業地區。疏鬆的沙質土壤、背風向陽、坡度不大並長茂密的白刺濱藜小畫眉草等植物的環境常常可成為它們的棲息的最適生境。在這樣的生境中,有時每公頃可達50隻以上。在乾草原的長爪沙鼠除非在大發生的年代裡可以波及到較大範圍以外,在一般情況下,僅有零星的分布,在撂荒地上往往能形成較高的密度;在農業地區主要棲居于田埂、水渠壟背和人工林邊的荒地,秋季則遷入農田。

洞穴

長爪沙鼠多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在一個洞系之內。在一個洞系中包括洞口、洞道、倉庫和巢室等部分。根據其結構的繁簡和利用狀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越冬洞、夏季洞和臨時洞。越冬洞最為複雜,可有4-5個洞口,有時可達20個以上,洞口略呈扁圓形,高6厘米,寬6.5-7厘米,接近地面的洞道先以45-60度斜行而下,入土30厘米以後的洞道則基本上與地面平行;巢室的位置更深一些,一般離地面約50-150厘米,通常都在凍土層內。窩內鋪有鹽生酸模霧冰藜、小畫眉草、虎尾草或針茅等植物;倉庫可多到5-6個,其容積大小不等。夏季洞無倉庫。臨時洞則更為簡單,僅2-3個洞口,洞道短而直,是沙鼠的臨時藏身之處。

活動範圍

長爪沙鼠主要在白天活動。不冬眠,在零下20℃的冬季里仍可外出活動,冬、春季節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大約10時到15時)。夏、秋季則自早到晚全天活動。其活動距離可由數百米到1公里。

食物

長爪沙鼠常以濱藜、豬毛菜綿蓬、蒿類和白刺果等植物的部分及其種子為主要食料,在農業區則主要採食糜、、高粱、穀子、蠶豆、胡麻、蒼耳和益母草等。尤其喜食胡麻和糜黍類。到秋季作物收割時開始貯糧食,其貯茂量可從十幾斤到數十斤不等。牧區該鼠貯糧的植物常為白刺、沙蓬、綿蓬、苦豆子和蒺藜種子等。

繁殖習性

長爪沙鼠長爪沙鼠

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全年各月份都可發現有妊娠母鼠。而其繁殖高峰則集中在春、秋兩季,在農區約於2-5月份和7-9月份(尤以7月份的妊娠率最高)繁殖,根據草原地區調查的資料,3、4月份進行交配期,繁殖活動極其活躍,母鼠妊娠率高達41%-57%。由此可知農區和牧區長爪沙鼠繁殖高峰明顯差異的。

每胎3-10仔,平均6-7仔,最多達11隻,每隻出身時體重2.5~3.0克。妊娠期約20-25天。6月初可見到大量幼鼠出洞活動。春季所產幼鼠,當年秋季即可參加繁殖;但秋後所產幼則要到翌年春季4月份才開始繁殖。長爪沙鼠的數量以秋季最高,到11月份繁殖大大減少,死亡率卻相對增加,到1月份降到全年的最低數。長爪沙鼠的年變動也比較明顯,但變化的幅度一般要比季節變化小。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年可繁殖5~8胎,一生的繁殖期為7~20個月,雌鼠一生最高可繁殖14胎,壽命2~3年。

小鼠生後3~4個月性成熟,通常5~6個月配種,性周期4~6天,妊娠期24~26天,哺乳期21天,成年雌鼠體重60~75克,雄性70~80克。

分布範圍

中國大陸分布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北部、青海、寧夏。甘肅省內分布於環縣、定西、隴西、皋蘭、蘭州、永登、天祝、古浪、景泰、山丹、張掖、民樂等。國外分布於蒙古。

研究價值

長爪沙鼠長爪沙鼠
世界上用於研究的沙鼠均來自同一沙鼠群,它是1935年在中國東北的日本人從中國東北和蒙古東部捕捉後馴養的。1935年由大連衛生所的春日送給日本北里研究所的長野開始馴化,1952年日本實驗動物中央研究所野村得到了這種動物後,又進一步實驗動物化,建立了一個亞群,1954年美國Schwentker博士從這一亞群中將沙群鼠引進美國各地廣泛套用。後來再引種到英、法等國。

截至20世紀末,長爪沙鼠在醫學領域作為實驗動物已有20~30年的歷史。其使用量雖較大鼠小鼠豚鼠倉鼠少得多,但其某些獨特的解剖學、生理學和行為學特徵對於某些特殊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是大、小鼠無法比擬的。而且其套用範圍也越來越擴大,事實證明長年爪沙鼠是一種“多能”性的實驗動物,是具有非常重要開發價值的動物。主要在下面一些研究中得到套用:

腦神經病研究

沙鼠一個非常重要的解剖特徵是腦底動脈環後交通枝缺損,如單側頸動脈結紮常發生腦梗塞。是研究人類腦血管意外的理想模型。1985年徐特等利用它建立了腦缺血模型。

沙鼠具有類似人類自發性癲癇發作的特點。月齡不同,發作頻率也不同。尤其是生後2月齡左右的沙鼠,對非特異性因子具有感受性。有的可因癲癇發作致死。

寄生蟲病研究

長爪沙鼠對多種絲蟲原蟲線蟲絛蟲吸蟲非常敏感,因此,它是研究這類寄生蟲病的良好對象,是研究絲蟲病理想模型動物。

微生物學研究

長爪沙鼠對多種病毒、細菌敏感,如流行性出血熱病毒、西方型馬腦炎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等;肺炎雙球菌、布氏桿菌、結核分葉桿菌、炭疽桿菌、支氣管敗血鮑特氏桿、鼠麻風桿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氏桿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等。是研究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理想實驗動物。

內分泌研究

在內分泌學方面,沙鼠有固有的特徵。繁殖的沙鼠腎上腺皮質固醇(主要是糖皮質固醇)分泌亢進,同時伴有高血糖動脈硬化症等。這種現象在未交配過的雌雄沙鼠均未見到。然而,據1983年Fenske報導,如果使沙鼠處於異常環境,如過冷或放在濃乙醚蒸氣的環境中,腎上腺釋放糖皮質激素和黃體酮比對照組明顯增多,但醛固酮分泌並不受影響。

長爪沙鼠睪丸的分泌也有特點,據1982年報導,在促黃體激素(LH)作用下,睪丸間質細胞不僅釋放雄激素,也釋放黃體酮(孕激素)。通過體外睪丸間質細胞培養,還發現在LH刺激下,雄激素和孕激素的釋放有明顯的正相關。另外,體外雄激素生物合成與小鼠和大鼠相比,沙鼠的睪丸間質細胞對LH更敏感。這可能是由於沙鼠的大部分LH受體未被占用,即使是微量LH,也能完全活化激素生成的緣故。

代謝研究

沙鼠血清膽固醇水平顯著受飼料中膽固醇含量的影響。儘管沙鼠能夠耐受動脈粥樣硬化,但高膽固醇飼料會引起肝脂沉積和膽結石。沙鼠用於研究影響膽固醇吸收和食餌性膽固醇代謝的因素也很有價值。

雄雌沙鼠對肌醇缺乏並不敏感,因為它能在睪丸合成肌醇,用閹割的和不閹割和雄鼠進行對照,證實了這一點。

從糖代謝的特點來看,沙鼠又是研究糖尿病、肥胖病、齒周炎、齲齒白內障的難得的實驗動物。

藥理學研究

沙鼠也適合某些藥理學的研究。可用於抗精神失常藥物對中樞神經介質影響的研究。沙鼠很適合用於抗抑鬱藥的篩選。目前也用作篩選抗絲蟲藥物的模型。

腫瘤和其它疾病研究

沙鼠有自然發生腫瘤的傾向。大約24個月以上的老年沙鼠,有10%~20%產生自發性腫瘤。一般發生在腎上腺皮質、卵巢和皮膚等部位。沙鼠是唯一產生自發性耳膽脂瘤的非人動物。用電耳蝸記錄技術,可有效而無損傷地記錄耳膽脂瘤的發生。

長期給予沙鼠醋酸鉛,其會發生慢性腎病和小紅細胞性貧血,類似於人類慢性鉛中毒的變化。

沙鼠對X射線或γ射線的耐受量為其它動物的2倍,但對鏈黴素卻異常敏感,50mg就可以使成熟的沙鼠致死。

飼養管理

1、溫濕度

飼育室內的溫、濕度要合適,溫度24±2℃,濕度55±5%。

2、籠具

用鐵絲編制的籠,大小為20×20×30㎝,網眼約為0.7㎝,每籠內放一對鼠,有的也用合適的塑膠箱,放有刨花墊料,每周清換一次。

3、飼料

顆粒飼料,成份:麵粉15%,麥皮25%,玉米面30%,黃豆粉10%,魚粉10%,按每公斤混合粉加雞蛋0.5~1斤,食鹽1%,還要配合一些菜類。

4、一般飼育時,每日每隻給顆粒4-5克,繁殖時給穀物配合飼料7-8克,水6-8毫升,菜8-10克。

防治方法

在草原高密度的條件下,可採取30米行距條狀投放磷化鋅和敵鼠鈉鹽等急性或慢性無殼穀物毒餌。在農區最好能採取綜合防治的辦法:先在春季發動一次捕鼠運動,降低基礎鼠數;收穫前用藥物進行第二次滅鼠;秋收時快拉快打,撿淨地里的谷穗;消滅毗連地沙鼠的棲息處所。此外,冬灌和深翻等都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齧齒目百科

齧齒目是哺乳綱的一目。上下頜只有1對門齒,喜齧咬較堅硬的物體;門齒僅唇面覆以光滑而堅硬的琺瑯質,磨損後始終呈銳利的鑿狀;門齒無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