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田鼠

棕色田鼠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是河南西部農作區的主要危害鼠種。該鼠大多喜歡棲居於潮濕的地方,尤其喜歡土質鬆軟,草被茂密的窪地,是部分地區農田、菜田、果園及林地的主要害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棕色田鼠

(圖)棕色田鼠棕色田鼠

英文名稱:

中文別名:北方田鼠

拉丁學名:Microtus maudarinus

分類屬性:齧齒目(Rodentia)倉鼠科(Cricetidae)田鼠亞科(Microtinae)

簡介

(圖)棕色田鼠棕色田鼠

北方田鼠別名棕色田鼠,屬齧齒目倉鼠科。該鼠為狹域性分布鼠種,主要分布於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河北等地。該鼠大多喜歡棲居於潮濕的地方,尤其喜歡土質鬆軟,草被茂密的窪地,是部分地區農田、菜田、果園及林地的主要害鼠。在豫、陝、晉三省交界處的丘陵山區果園,蘋果樹受害很重。據河南省靈寶市寺河山園藝場1988年調查統計,不同生態環境鼠口密度為,麥田每公頃323隻,荒坡地每公頃195.2隻.林地每公頃158隻。蘋果園每公頃141.1隻,部分果園高達300隻以上。蘋果園果樹常年受害株率為4%~5%,嚴重年份達10%~15%。
北方田鼠的食物以地下根莖為主,尤喜食鮮嫩、多汁的食物。其食性極為廣泛,受害植物主要有蘆葦、白茅、莎草、刺槐、泡桐、山杏、杜梨、小麥、胡蘿蔔、馬鈴薯、蘋果樹及其他果樹等,但主要為害蘋果樹根部及馬鈴薯、胡蘿蔔、小麥等。為害蘋果樹時,咬啃地下30厘米範圍內的根部的韌皮部分,以幼樹主根及果樹根頸部受害最重。冬季是果樹受害高峰期,特別是大雪覆蓋地面的年份受害最重。

形態特徵

北方田鼠為倉鼠科的一種小型田鼠。體短粗,呈圓筒形。成鼠體長88~112毫米,平均102毫米。尾長17~26毫米,占體長的1/4左右。後足長14~17毫米。耳小而圓,耳廓幾乎被毛掩蓋。靜止時,縮成短粗狀。
幼鼠毛色為淺褐色,成鼠體覆棕褐色或棕灰色厚而長的毛,並雜有黑色毛,毛基呈深灰色。體側毛較背部淺,為淺棕黃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略成乳白色,毛基灰色。足背毛稀疏呈污白色。尾毛上面為黑褐色,毛尖端發白,下面呈灰色。頭骨較短而寬扁,稜角清晰,顴弓粗壯。眶間部較寬,一般大於4毫米,其中部有明顯的坑。牙齒結構簡單,第三上臼齒內側有3個突角,而外側只有2個突角。

特點

北方田鼠是一種主要營地下洞道生活的鼠種。洞穴構造複雜,洞系大體有地面土丘、取食道、幹道、倉庫、便坑及窩巢等部分構成。一個完整的鼠洞占地20~50平方米,深O.4~0.6米,洞長20~40米,一個洞系有倉庫2~3個,有鼠2~4隻,多的8隻左右,內藏食物500~1 000克。北方田鼠有推土封洞的習慣,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挖開洞口7~15分鐘即推土封洞,有風天氣,一般2~3分鐘就封洞。挖掘洞道時,將土堆推出地面.故在地面形成數量不等的小土堆,直徑一般在14~20厘米,土堆下面即洞口。
北方田鼠晝夜都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活動高峰出現在夜間O時以後至5時左右,到黎明6時後一般不再活動。白天活動有兩個高峰期,即8~10時,18~20時,每次活動2個小時左右,雨天降溫或有大風時活動量減少。白天多在有隱蔽的地方如麥地、雜草叢中等處活動。冬季大雪後在雪下將積雪擠壓成雪道與地面洞口相通,在雪道內啃食根皮及樹幹基部,因而冬季大雪後果樹受害較重。雪少或無雪時在向陽較暖有樹枝堆積的下面活動取食。
北方田鼠一年有兩次遷移活動。在豫西丘陵山地,春末夏初從果園遷往荒坡、地埂、林地;秋末冬初又遷往果園農田。遷移原因與食源、氣候、農事活動以及繁殖密度有關。春夏果園、農田農事活動頻繁,破壞和擾亂了它的正常生活環境。荒坡、地梗、林地雜草叢生,隱蔽條件好,較安全,草根、莖及樹根等又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冬季果園、農田農事活動減少,冬季麥根、果樹根莖韌皮鮮嫩多汁,甜度可口,遷入果園、農田為害。遷入果園的害鼠鑽入地下或在雪下為害果樹根部,咬斷側根、環剝主根或樹幹基部根皮,輕者削弱樹勢,重者導致全樹枯死。為害盛期在入冬至翌年3~4月份。
北方田鼠喜群棲,每洞平均有鼠5~7隻,最多達16隻。雌雄共居一個洞穴,幼鼠8~lO個月性成熟,從老巢中分出,另組成新巢穴繁殖後代。
北方田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3~5月和8~10月為繁殖高峰。一年繁殖兩次,每胎產仔2~4隻,有的可達5~6隻。

分布

南抵秦嶺淮河、西起西傾山,東臨黃、渤海的華北區包括西部黃土高原,北部的冀熱山地及東部的黃淮平原。氣候屬溫帶,冬寒夏熱。屬本區特有或主要分布於本區的種類為大倉鼠、棕色田鼠、林蝟和麝鼴等少數種類。本地區的主要特點是南北耐濕動物在本區互相滲透。主要有獼猴果子狸黃喉貂等。橫貫歐亞大陸濕潤地帶的種類如狍、班羚、花鼠、北方田鼠、大倉鼠、長尾倉鼠等在本區也有分布。黃淮平原為開闊的農耕區,動物種類貧乏,主要為幾種倉鼠中華鼢鼠刺蝟麝鼴等。

生態棲息地

營地下生活,很少到地面上。喜棲居於鬆軟的沙質土壤,植被茂密的地方。

生活習性

洞系複雜,洞道彎曲多支。在地表形成許多分散的土丘,土丘半徑為7-20厘米。洞內有倉庫2-7個。窩巢在洞系最深處,墊有穀物秸桿、雜草等。北方田鼠不冬眠,營群居生活,每個洞系有鼠5-7只。

食性及危害

棕色田鼠以根物的及塊莖為食物,尢喜食水分含量高的根莖,也食一些瓜菜及穀物。
主要危害農作物的青苗和蔬菜、危害果樹及其他樹木的根部。啃食多種植物根部,在洞道內咬斷禾穀根部,常常造成植物的根系"懸空"植株發黃枯死。將莖桿拖入洞內,咬成一截截斷莖,取食嫩穗。盜食紅薯等地下塊莖。齧咬至使果樹及其他樹木接近地表處韌皮部環狀剝皮,導致樹勢衰弱或枯死。

繁殖代數

一年可繁殖2-4窩

胎仔數

胎仔數一般為2-5只

意義

棕色田鼠的聲音具有特定的生物學意義
有關鳥類的鳴聲很早就用於益鳥的招引和害鳥的驅避(Felicity,1987)。國內外已使用超聲驅鼠器來驅逐害鼠。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棕色田鼠特定的叫聲具有特定的生物學意義,例如具有召喚、警告、威脅、報警、攻擊等作用。實驗時將棕色田鼠特定的叫聲剪裁下來,利用錄音機回放,可觀測到鼠類特定的反應。例如回放鼠類受到危險時的報警聲,可引起其餘鼠類爭相逃竄;回放攻擊前的威脅叫聲,可使其他鼠類不敢靠近錄音機取食。可見,在棕色田鼠聲行為方面的進一步研究,對於誘殺鼠類以及套用仿聲學防治鼠類危害具有重要的套用價值。
家鼠在屈服時發出低頻超音波,而在接近和進攻時發出高頻超音波(Thomas,1982),隱藏起來的成體在捕食者出現時向同類個體發出低頻超音波以起到報警作用(Blanchard,1991),甚至幼仔和它的雙親分開時也發出很有特徵的中頻超音波(Blumber,1991)。研究了棕色田鼠的可聽聲部分,而棕色田鼠是否發出超音波,超音波與不同行為狀態是否有緊密的聯繫,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合防治

對北方田鼠的防治,根據其生活習性,應抓住冬春在果園為害季節捕殺。此時植被稀疏、食物貧乏,洞口易發現,是殺滅的有利時機,可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人工滅鼠:摸清該鼠在當地的活動規律,進行人工捕殺。河南省靈寶市寺河山園藝場有很成功的經驗,效果很好,具體操作可參考有關章節和資料。
(2)器械滅鼠:可採用捕鼠盒、彈簧鉗等器械滅鼠,是根據地下鼠有堵洞習性而研製的專門捕鼠工具。
捕鼠盒兩端裝有通風透光的網狀門,一端為固定門,一端為活動門。先將鼠洞挖開,將活動一端插入鼠洞3~4厘米,四周用土堵嚴,田鼠堵洞前進入盒內向外探視,觸動開關,活動門關閉,鼠被困在盒中被捕。
彈簧鉗是用一根鋼絲折回彎成大小不同的兩個圈,小圈上裝有自動開關,將圈放入洞內5~lO厘米處。待田鼠推土時,其頭部進入圈內觸動開關,將鼠夾住。
(3)滅鼠管炸:LB-1型滅鼠管是有關單位研製的專門炸滅北方田鼠的新產品。具有不引爆炸藥、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方便的特點,很受民眾歡迎。根據田鼠有堵洞的習性,採用外接電源,將滅鼠管置於洞內6~7厘米處,田鼠出來堵洞時推出的土接觸電源,引起滅鼠管爆炸,將鼠炸死,一般一管炸一鼠,效果在95%以上。
(4)毒餌誘殺:北方田鼠營地下生活,冬春食物貧乏,利用毒餌誘殺,效果很好。餌料可選擇鮮嫩、多汁的胡蘿蔔、馬鈴薯、蘋果枝條、白菜幫等,將餌料切成寬O.5厘米、長3~5厘米的長條,使用時配製成1.5%的甘氟或0.005%的溴敵隆毒餌。在田間選擇有鼠的洞口,放入2~3條毒餌,深度距洞口15~20厘米。田鼠出來時將毒餌拖入洞穴,共同食用,使全窩田鼠中毒而死。以秋末至早春投放,效果最好。
(5)生物滅鼠:注意保護鼠類天敵貓頭鷹、蛇類等,創造其適生條件,發揮天敵的滅鼠作用。
以上措施互相配合,可有效地控制田鼠的為害。毒餌誘殺能在短時間內將田鼠的高峰壓下去,滅鼠管、捕鼠盒、彈簧鉗等器械用來消滅殘鼠。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惡化鼠類生存條件,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作為配套措施,鞏固滅鼠效果,從中長期上控制鼠類的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