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牙鼯鼠

溝牙鼯鼠

溝牙鼯鼠也叫黑翼鼯鼠,為中國特有種。僅發現於不多的幾個地方,數量已經很少,已處於瀕危。致危因素本來就分布狹窄,數量不多。人類活動使棲息地日益縮小。人們捕殺它們為了肉、皮毛和收集糞。京郊山區縣農戶多飼養此鼯鼠,餵以柏樹枝葉,收集其糞便,風乾後作五靈芝藥材原料,提供給藥材收購部門。現有保護措施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溝牙鼯鼠溝牙鼯鼠

【中文名稱】:溝牙鼯鼠
【拉丁學名】:Aeretes melanopterus
【俗名】:催生
【英文名】:N.Chinese Flying Squ.
【商品名】:五靈脂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未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科學分類

(圖)溝牙鼯鼠鼯鼠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齧齒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屬: 溝牙鼯鼠屬 Aeretes
種: 溝牙鼯鼠 A. melanopterus

體態特徵

尾毛蓬鬆但左右分。體背面為淺黃、灰和黑的混合色,毛基暗灰色;頭部較淡;皮翼呈黑褐色,其邊緣灰色;耳背面毛尖黑色;前後足均呈黑色;下頦有1黑斑。胸、腹部中間白帶土黃色,至皮翼邊緣呈淡棕黃色;尾上面與體背面毛色相似;尾端幾乎呈黑色,下面後半部黑色較為顯著。後足5個肉墊在趾基部緊靠在一起。

顱骨吻短而寬。鼻骨較長,後端明顯超出前頜骨後端。第三上臼齒與鼯鼠屬的一樣明顯地小;第二上前臼齒冠面也與第一上臼齒的相等,但從側面看其3條橫嵴的最前面1條低於其餘2條。脊椎的腰椎部分甚長。8枚腰椎的長等於頸椎和胸椎的長。腰帶僅與1枚薦椎相連線。尾椎2l枚。肋骨12對。

上門齒比其他任何鼯鼠類的寬,且有1明顯直溝;吻很短,前頜骨後端為鼻骨後端所超越;從側面看,第二大上前臼齒的3個橫嵴中最前面的1個低於其他2橫嵴;齶骨後緣中間有1短尖突;尾毛蓬鬆,但明顯地左右分開;後足5個肉萵墊在趾基部緊擠在一起;足底內側邊緣有1長而寬的疏墊,其餘部分被以厚毛。

上門齒比其他鼯鼠類寬,且有1直溝。體長275~355毫米,尾長約與體等長;後足長超過60 毫米。顱長60.5~66毫米,基長約52~55毫米,顴寬40~44.1毫米,齶長30~32毫米,乳突寬約32.5~35毫米,眶間寬13.5~15毫米,上頰齒列長12.8~15毫米。

分布

河北東部興隆山區、東靈山一帶,甘肅、四川(黑水、里縣)

生境與習性

生活在海拔1000-1500m之間的山地樹林中,樹棲,夜行性,善攀援,能滑翔。
主要以野果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

種群現狀

中國特有種,僅發現於不多的幾個地方,數量已經很少,已處於瀕危。 致危因素本來就分布狹窄,數量不多。人類活動使棲息地日益縮小。人們捕殺它們為了肉、皮毛和收集糞。京郊山區縣農戶多飼養此鼯鼠,餵以柏樹枝葉,收集其糞便,風乾後作五靈芝藥材原料,提供給藥材收購部門。 現有保護措施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藥用價值

肉可以食用、皮毛;
收集糞,京郊山區縣農戶多飼養此鼯鼠,餵以柏樹枝葉,收集其糞便,風乾後作五靈芝藥材原料,提供給藥材收購部門。

亞種

1.河北溝牙鼯鼠身體較小,體長275—328毫米;長60.5~62.4毫米,顴寬40~42.3毫米,眶間寬14.5—15毫米。見於河北近北京的山區。

2.四川溝牙鼯鼠身體較大,體長334~355毫米,顱長64~66毫米,顴寬43.3~44.1毫米,眶間寬13.5—14.2毫米。見於四川近北的黑水和理縣。

保護

四川省將其列入重點保護動物,刑事處罰起點線為8隻。有些在本種分布範圍內的保護區,可能對保護本種有利, 如河北的興隆山保護區。 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禁止捕殺。其產品貿易應受嚴格控制。保護已經發現的棲息地、禁止採伐林木和墾荒。應改變目前放任自流狀態,對飼養及藥材利用加以管理。

北京調整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已經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溝牙鼯鼠.《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2009年3月27日查閱.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溝牙鼯鼠指名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2009年3月27日查閱.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溝牙鼯鼠四川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2009年3月27日查閱.

齧齒目百科

齧齒目是哺乳綱的一目。上下頜只有1對門齒,喜齧咬較堅硬的物體;門齒僅唇面覆以光滑而堅硬的琺瑯質,磨損後始終呈銳利的鑿狀;門齒無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