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麴黴

赭麴黴

赭麴黴()是一種絲狀真菌,在玉米、花生 、棉籽、大米、堅果、水果等農產品中廣泛分布。赭麴黴產孢能力很強,其孢子散落在空氣中能夠誘導兒童哮喘和人類肺病。其次級代謝產物OTA廣泛分布在農產品中,污染穀物和葡萄、飼料、飲料、豆類等;此外,在一些動物副產品,如牛奶和動物腎臟、肝臟、血液中也有發現,並且會隨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OTA能夠導致動物和人類的肝臟、腎臟損傷,並有致畸、致突變、致癌和免疫抑制作用,還可能與巴爾幹地方性腎病和泌尿系統腫瘤有關,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B類人類潛在致癌物。

基本信息

生物特性

赭麴黴是一種產毒均,其分離培養常用察氏培養基;在穀物培養基中,以碎小麥為基質的產毒效果最好。生長條件一般產毒黴菌在25~28℃,高濕度、陰暗靜置條件下培養1~2周產毒效果較好。

赭麴黴 赭麴黴

赭麴黴毒素

赭麴黴毒素是真菌毒素之一, 是由赭麴黴及青黴菌等產毒菌株侵染糧食、食品、飼料及其他農副產品後所產生的一種有毒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穀物及其副產品、可可、咖啡、肉類、乳汁、乾果、調味品、酒類等中。赭麴黴毒素對人類及動物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它可以導致受試動物的腎萎縮、胎兒畸形、流產及死亡, 並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1993年將赭麴黴毒素 A(OchratoxinA, OTA)定為人類可能的致癌物。因此赭麴黴毒素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赭麴黴 赭麴黴

赭麴黴毒素是 L-β-苯基丙氨酸與異香豆素的聯合,有 A、B、C、D 4 種化合物, 此外還有赭麴黴毒素 A 的一些代謝產物,如 4-R-羥化赭麴黴毒素、4-S-羥化赭麴黴毒素、10-羥化赭麴黴毒素、以及赭麴黴毒素 B 的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β等,都是結構類似的化合物。這些物質在化學結構上只有細微差異,但在毒理學方面卻差別很大。其中赭麴黴毒素 A 分布最普遍,毒性最強,並且最容易檢出 。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石座菌屬
新薩托菌屬
皺摺裸胞殼
裸胞殼屬
亮白組
環繞組
黑色組
黃綠組
溫特組
環繞亞屬
黃梗組
土色組
焦色組
雜色組
巢狀組
巢狀亞屬
棒狀組
棒狀亞屬
煙色組
煙色亞屬
局限組
麴黴組
麴黴亞屬
無冠裸胞殼
茴香裸胞殼匙囊新薩托菌
異冠裸胞殼
波狀裸胞殼
褶皺裸胞殼
四脊裸胞殼
構巢裸胞殼
洋蔥石座菌
寬脊新薩托菌
刺孢新薩托菌
四繞新薩托菌
光滑新薩托菌
費希新薩托菌
淺黃新薩托菌
刺孢裸胞殼
散囊菌屬
麴黴屬
煙麴黴橢孢變種
弗萊麴黴
煙麴黴原變種
燕麥麴黴
糙孢麴黴
瘤突散囊菌
高滲散囊菌
赤散囊菌
匍匐散羹菌偽灰變種
匍匐散囊菌原變種
蠟葉散囊菌
刺孢散囊菌
局限麴黴
肋狀散囊菌
謝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亮白麴黴
菌核麴黴
帚狀麴黴
孔麴黴
赭麴黴
蜂蜜麴黴
兔糞麴黴
硫色麴黴
塔賓麴黴
淺藍灰麴黴
日本麴黴棘孢變種
日本麴黴原變種
臭麴黴
炭黑麴黴
泡盛麴黴
肇慶麴黴
毒麴黴
溜麴黴
醬油麴黴
寄生麴黴
米麴黴疏展變種
米麴黴原變種
黃麴黴柱頭變種
黃麴黴原變種
溫特麴黴煙色變種
溫特麴黴原變種
棲土麴黴
埋藏麴黴
雪白麴黴
黃柄麴黴
肉色麴黴
土麴黴金色變種
土麴黴原變種
焦麴黴
紅紫麴黴
彎頭麴黴
雜色麴黴疣梗變種
雜色麴黴原變種
多育麴黴
兩形頭麴黴
粒落麴黴
爪甲麴黴
合陽麴黴
埃及麴黴
具黃麴黴
巨大麴黴
棒麴黴
矮棒麴黴
綠垂麴黴
煙束麴黴
冠突散囊菌
聚多麴黴
黃叉麴黴
黑麴黴
佩特麴黴
叢簇麴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