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摺裸胞殼

皺摺裸胞殼

皺摺裸胞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皺摺裸胞殼皺摺裸胞殼
皺摺裸胞殼EmericellacorrugataUdag.&Horie,Mycotaxon4:535.1976.
無性型:皺摺麴黴AspergilluscorrugatusUdag.&Horie,Mycotaxon4:535.1976.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12天直徑55-60mm,具少量不明顯的輻射狀溝紋,產生大量的閉囊殼,質地呈顆粒狀;分生孢子結構很少,而中心部分較多,帶灰綠色,近於羅馬綠(Romangreen,R.XVI);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淡紫色或紫褐色,並擴散於基質之中。閉囊殼大量,中部者帶褐色,近於淺褐橄欖色(LightBrownishOlive,R.XXX),近邊緣者黃色,近於羚羊黃(chamois,R.XXX)或肉桂淡黃色(Cinnamon-Buff,R.XXIX),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80-230μm;子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0-13μm,每個內含8個子囊孢子,約二周左右成熟;子囊孢子雙凸鏡狀,4.5-5.0μm×3.2-3.5μm,紫紅色,凸面平滑,赤道冠寬約0.5-0.8μm,在掃描電鏡下觀察下,凸面有不規則的皺摺,尤其是凸面的邊緣更為明顯。分生孢子頭短柱狀,達80×60μm;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少數發生於氣生菌絲,孢梗莖(50-)100-200μm×3.2-5.0μm,直或彎曲,平滑,褐色;頂囊半球形,直徑8.0-12μm,上半部或僅頂部表面可育;產孢結構雙層:梗基(5.5-)6.0-7.0(-8.0)μm×2.5-3.5μm,瓶梗5.5-7.0μm×2.2-2.5μm(-3.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2.8-3.5μm,壁近於平滑;殼細胞大量,大多為球形或近球形,16-25μm,圍繞著閉囊殼產生。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瓊脂上25℃7天直徑48-53mm,中心凸起,近邊緣有少量放射狀短紋;在低倍鏡下未發現分生孢子結構;閉囊殼大量產生,使菌落質地呈顆粒狀,中部者淡褐色,邊緣近邊緣帶粉紅色;無滲出液;無氣味;反面中心桔紅色,邊緣帶紫色。
菌落在麥芽汁瓊脂上25℃12天直徑70mm,中心凸起,其他部分平坦,因產生大量的閉囊殼而使質地呈顆粒狀;分生孢子結構少,散生於菌落表面,暗灰綠色,近於羅馬緣(RomanGreen,R.XVI);閉囊殼大量,橙黃色;無滲出液;無氣味,菌落反面帶紫紅色或褐色。

中國分布

雲南瑞麗(C6892,C6945)。

模式產地

泰國土壤,

討論

本種的主要特徵是子囊孢子凸面有一些不規則的皺摺,在凸面的邊緣更為顯著。

盤點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的真菌

麴黴屬是叢梗孢目(Moniliales)叢梗孢科中的一屬。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引起多種物質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本期主要是盤點該屬及其相關。
石座菌屬
新薩托菌屬
皺摺裸胞殼
裸胞殼屬
亮白組
環繞組
黑色組
黃綠組
溫特組
環繞亞屬
黃梗組
土色組
焦色組
雜色組
巢狀組
巢狀亞屬
棒狀組
棒狀亞屬
煙色組
煙色亞屬
局限組
麴黴組
麴黴亞屬
無冠裸胞殼
茴香裸胞殼匙囊新薩托菌
異冠裸胞殼
波狀裸胞殼
褶皺裸胞殼
四脊裸胞殼
構巢裸胞殼
洋蔥石座菌
寬脊新薩托菌
刺孢新薩托菌
四繞新薩托菌
光滑新薩托菌
費希新薩托菌
淺黃新薩托菌
刺孢裸胞殼
散囊菌屬
麴黴屬
煙麴黴橢孢變種
弗萊麴黴
煙麴黴原變種
燕麥麴黴
糙孢麴黴
瘤突散囊菌
高滲散囊菌
赤散囊菌
匍匐散羹菌偽灰變種
匍匐散囊菌原變種
蠟葉散囊菌
刺孢散囊菌
局限麴黴
肋狀散囊菌
謝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亮白麴黴
菌核麴黴
帚狀麴黴
孔麴黴
赭麴黴
蜂蜜麴黴
兔糞麴黴
硫色麴黴
塔賓麴黴
淺藍灰麴黴
日本麴黴棘孢變種
日本麴黴原變種
臭麴黴
炭黑麴黴
泡盛麴黴
肇慶麴黴
毒麴黴
溜麴黴
醬油麴黴
寄生麴黴
米麴黴疏展變種
米麴黴原變種
黃麴黴柱頭變種
黃麴黴原變種
溫特麴黴煙色變種
溫特麴黴原變種
棲土麴黴
埋藏麴黴
雪白麴黴
黃柄麴黴
肉色麴黴
土麴黴金色變種
土麴黴原變種
焦麴黴
紅紫麴黴
彎頭麴黴
雜色麴黴疣梗變種
雜色麴黴原變種
多育麴黴
兩形頭麴黴
粒落麴黴
爪甲麴黴
合陽麴黴
埃及麴黴
具黃麴黴
巨大麴黴
棒麴黴
矮棒麴黴
綠垂麴黴
煙束麴黴
冠突散囊菌
聚多麴黴
黃叉麴黴
黑麴黴
佩特麴黴
叢簇麴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