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環菌[中藥]

蜜環菌[中藥]
蜜環菌[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蜜環菌,中藥名。為白蘑科假蜜環菌屬真菌假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ex Fr.) Karst.的子實體。真菌假蜜環菌,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浙江、福建、廣西、西藏等地。具有熄風平肝,祛風通絡,強筋壯骨之功效。主治頭暈,頭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並用於冠心病,高血壓,血管性頭痛,眩暈綜合徵,癲癇。

基本信息

別名

糖蕈《皇和蕈譜》,榛蘑《吉林中草藥》,蜜色環菌、蜜蘑、櫟菌、根索菌、根腐菌(劉波《中國藥用真菌》),櫟蕈《長白山植物藥志》,小蜜環菌《東北藥用植物》。

入藥部位

子實體。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熄風平肝,祛風通絡,強筋壯骨

主治

頭暈,頭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並用於冠心病,高血壓,血管性頭痛,眩暈綜合徵,癲癇。

相關配伍

1、治神經衰弱,蜜環菌子實體12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藥用真菌的栽培與臨床》)

2、治高血壓,半身不遂後遺症,榛蘑100g,黃芪、川芎各60g,鹿膠15g。水酒各半煎服。(《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3、治羊癇風,榛蘑120g,白糖90g。用水煮榛蘑,濾汁,加白糖,隨意飲,每日5次。(《吉林中草藥》)

4、治腰腿疼痛,半身不遂後遺症等,榛蘑90g,炙馬前子3g。共研細末,每次服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5、治佝僂病,榛蘑1kg。用瓦焙乾,研成細末,每次6-9g,日服2次,白酒為引。(《吉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研末。

炮製

採集加工:7-8月採收子實體,去淨泥土,曬乾。

形態特徵

菌蓋肉質,寬4-13cm,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鈍或稍下凹;蓋面通常乾、溫時粘,淺土黃色、蜜黃色或淺黃褐色,老後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小鱗片,有時光滑;蓋緣初時內卷,有條紋。菌褶白色,老後常有暗褐色斑點。菌柄長5-14cm,粗0.7-1.9cm,圓柱形,基部稍膨大,常彎曲,與蓋面同色,有縱條紋或毛狀小鱗片,纖維質,內部鬆軟,後中空。菌環上位,白色,幼時雙層,鬆軟。孢子橢圓形或近卵圓形,無色或稍帶黃色,光滑,(7-11)μm×(5-7.5)μm。

生長環境

生於闊葉樹及針葉樹的根部、樹幹基部、倒木及林中地上,叢生或群生。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浙江、福建、廣西、西藏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菌蓋肉質,扁半球形,或平展,中部稍下凹,直徑5-10cm,蜜黃色、淺黃褐色或棕褐色,中央色較暗,有直立或平伏小鱗片,或光滑,邊緣有條紋。菌肉白色或類白色。菌褶白色、污穢色,或具斑點。菌柄圓柱形,長5-13m,直徑4-10mm,光滑或下部有毛狀鱗片,與菌蓋同色,內部鬆軟,或中空。菌環白色,生於菌柄上部,有的為雙環。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2、對腦缺血的保護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現代套用

1、治療神經衰弱。

2、治療眩暈綜合徵、高血壓等所致眩暈、失眠等。

相關論述

1、《吉林中草藥》:“舒風活絡,強筋壯骨。治羊癇風,各種腰腿痛,佝僂病。”

2、劉波《中國藥用真菌》:“清目,利肺,益腸胃。經常食用此菌可以預防視力失常、眼炎、夜盲、皮膚乾燥、黏膜失去分泌能力,並可以抵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病。”

真菌盤點(三)

真菌門(Eumycota;Mycobionta)真菌界的一門。通常所稱的真菌即指該門菌。營養體大多為分枝繁茂的發達菌絲體,少數菌絲體不發達,一些低等種類為單細胞,真菌的菌絲有三種:氣生菌絲、營養菌絲、直立菌絲。它主要依靠營養菌絲來吸收營養物質。本任務主要盤點真菌門中得種類。

盤點質控菌株(一)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蜜環菌
羊肚菌
和厚朴酚
火木層孔菌
黑脈羊肚菌
鼠李糖乳桿菌
地衣芽孢桿菌
亮菌
煙色煙管菌
籬邊粘褶菌
灰色鏈黴菌
玫瑰變紅鏈黴菌
耳匙菌
硫色絢孔菌
毛栓菌
密粘褶菌
醋化醋桿菌
牛鏈球菌
青紫鏈黴菌淺色變種
蓮座革菌
多毛栓菌
粗毛革孔菌
大孔多孔菌
毛柄金錢菌
貝葉多孔菌
高羊肚菌
裂褶菌
橄欖綠鏈黴菌
蠟狀芽孢桿菌
紫變紅鏈黴菌
鐵鏽灰鏈黴菌
灰紅鏈黴菌
玫瑰燼灰鏈黴菌
黑微紫鏈黴菌
孔雀石褐鏈黴菌
直絲孔雀石綠鏈黴菌
似天藍鏈黴菌
青紫鏈黴菌
不吸水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昆明變種
加州鏈黴菌
赭黃菌核鏈黴菌
普恩鏈霉
淡紫灰鏈黴菌褐色變種
龍勝鏈黴菌
毛紫褐鏈黴菌
紫色變異鏈黴菌
圈卷產色鏈黴菌淡色變
產色鏈黴菌無錫變種
淺天藍鏈黴菌
禾粟鏈黴菌
灰色鏈黴菌銹色變種
吸水鏈黴菌
丁香鏈黴菌
諾爾斯氏鏈黴菌
玫瑰淺紫鏈黴菌
螺旋黴素鏈黴菌
綠色產色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北京變種
巴西諾卡氏菌
比基尼鏈黴菌
弗氏鏈黴菌
地窖粉孢革菌
瘡茄病鏈黴菌
蘋果層孔菌
委內瑞拉鏈黴菌
維吉尼亞鏈黴菌
灰管層孔菌
白腐菌
薰衣草鏈黴菌蠶膿亞種
華美鏈黴菌
發光假蜜環菌
檸檬灰鏈黴菌
變色栓菌
產二素鏈黴菌
紫色團孢鏈黴菌
粗柄羊肚菌
紫斑鏈黴菌
紫色鏈黴菌琥珀變種
紫色直絲鏈黴菌
羊肚菌屬
灰檸檬色鏈黴菌
燼灰鏈黴菌
燼灰天藍鏈黴菌
藤黃淺藤黃鏈黴菌
棘孢小單孢菌絳紅變種
細黃鏈黴菌乳糖變種
托木爾水螺菌
膠韌革菌
灰產色鏈黴菌
雙重輪絲鏈黴菌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千葉鏈黴菌
嗜熱棒桿菌
脫石蠟棒桿菌
球形芽孢桿菌
藤黃節桿菌
肺炎克雷柏氏菌肺炎亞種
斯氏普羅威登斯菌
淺黃鏈黴菌直絲變種
灰略紅鏈黴菌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