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多孔菌

大孔多孔菌

擔子菌真菌。擔子果一年生,有偏生或短側生柄,韌肉質。

基本信息

菌類簡介

大孔多孔菌大孔多孔菌
中文學名:大孔多孔菌

拉丁學名:Polyporusalveolaris

定名人:(DC.:Fr.)Bond.&Sing.

參考文獻:Ann.Mycol.39:58,1941;
Gilbertson&Ryvarden,NorthAm.Polyp.2:645,Fig.330,1987.

形態特徵

菌蓋腎形,扇形,有時略圓形或近漏斗形,近基部往往下凹,3-6×3-10cm,厚2.5-10mm,表面有纖毛組成的小鱗片,有時光滑,初期淺朽葉色或淡褐色,後期變近白色,無環紋或有不明顯的環紋;邊緣薄,有時內卷。菌肉近白色,後變淺黃色,土黃色,乾後硬而脆,厚1-4mm。菌管近白色或淺黃色,長2-5mm。孔面與菌管同色;管口長形,輻射狀排列,長1-3(-5)mm,寬0.5-1.5mm,一般每毫米1-2個,口緣有時呈鋸齒狀,常順柄下延。菌柄顏色,質地與菌蓋同,長0.5-7.5cm,粗0.5-1cm。
菌絲系統二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有鎖狀聯合,直徑2.3-4.3μm;骨架一纏繞菌絲無色,厚壁,分枝,骨架乾直徑3.1-4.7μm,末端形成鞭毛狀纏繞菌絲,直徑1.5-2μm。
擔孢子圓柱形,透明,平滑,8-11×2.4-4μm。

生態習性

生於許多屬的闊葉樹上。特別易生於櫟樹、洋槐以及樺樹上。木材白色腐朽。

討論

本種主要特點是菌柄短而粗,偏生至側生,管口輻射狀排列。過去將本種置於Favolus屬主要因為管口的特徵。其它巨觀和微觀特徵都與典型Polyporus的特性一致。

盤點質控菌株(一)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蜜環菌
羊肚菌
和厚朴酚
火木層孔菌
黑脈羊肚菌
鼠李糖乳桿菌
地衣芽孢桿菌
亮菌
煙色煙管菌
籬邊粘褶菌
灰色鏈黴菌
玫瑰變紅鏈黴菌
耳匙菌
硫色絢孔菌
毛栓菌
密粘褶菌
醋化醋桿菌
牛鏈球菌
青紫鏈黴菌淺色變種
蓮座革菌
多毛栓菌
粗毛革孔菌
大孔多孔菌
毛柄金錢菌
貝葉多孔菌
高羊肚菌
裂褶菌
橄欖綠鏈黴菌
蠟狀芽孢桿菌
紫變紅鏈黴菌
鐵鏽灰鏈黴菌
灰紅鏈黴菌
玫瑰燼灰鏈黴菌
黑微紫鏈黴菌
孔雀石褐鏈黴菌
直絲孔雀石綠鏈黴菌
似天藍鏈黴菌
青紫鏈黴菌
不吸水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昆明變種
加州鏈黴菌
赭黃菌核鏈黴菌
普恩鏈霉
淡紫灰鏈黴菌褐色變種
龍勝鏈黴菌
毛紫褐鏈黴菌
紫色變異鏈黴菌
圈卷產色鏈黴菌淡色變
產色鏈黴菌無錫變種
淺天藍鏈黴菌
禾粟鏈黴菌
灰色鏈黴菌銹色變種
吸水鏈黴菌
丁香鏈黴菌
諾爾斯氏鏈黴菌
玫瑰淺紫鏈黴菌
螺鏇黴素鏈黴菌
綠色產色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北京變種
巴西諾卡氏菌
比基尼鏈黴菌
弗氏鏈黴菌
地窖粉孢革菌
瘡茄病鏈黴菌
蘋果層孔菌
委內瑞拉鏈黴菌
維吉尼亞鏈黴菌
灰管層孔菌
白腐菌
薰衣草鏈黴菌蠶膿亞種
華美鏈黴菌
發光假蜜環菌
檸檬灰鏈黴菌
變色栓菌
產二素鏈黴菌
紫色團孢鏈黴菌
粗柄羊肚菌
紫斑鏈黴菌
紫色鏈黴菌琥珀變種
紫色直絲鏈黴菌
羊肚菌屬
灰檸檬色鏈黴菌
燼灰鏈黴菌
燼灰天藍鏈黴菌
藤黃淺藤黃鏈黴菌
棘孢小單孢菌絳紅變種
細黃鏈黴菌乳糖變種
托木爾水螺菌
膠韌革菌
灰產色鏈黴菌
雙重輪絲鏈黴菌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千葉鏈黴菌
嗜熱棒桿菌
脫石蠟棒桿菌
球形芽孢桿菌
藤黃節桿菌
肺炎克雷柏氏菌肺炎亞種
斯氏普羅威登斯菌
淺黃鏈黴菌直絲變種
灰略紅鏈黴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