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層孔菌

火木層孔菌

火木層孔菌,基原為多孔菌科針層孔菌的子實體,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質硬。活血,化飲,癖飲,和胃止瀉,用於脾虛,泄瀉。火木層孔菌,分布全國許多省區。生於柳、樺、楊、花楸、山楂等闊葉樹的樹樁或樹幹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火木層孔菌火木層孔菌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質,硬。菌蓋寬3-12cm,初期有細行,淺褐色,以後光滑,變暗灰黑或黑色,老時龜裂,無皮殼,有同心環棱,邊緣鈍圓,淺咖啡色,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質,管孔多層,與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滿白色菌絲,管孔面銹褐色,圓形,每毫米約4-5個。孢子近球形,光滑,無色4.5-6μm×4-5μm,剛毛基部膨大,頂端漸尖。

生態習性

生於柳、樺、楊、花楸、山楂等闊葉樹的樹樁或樹幹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分布地區

分布全國許多省區。

經濟用途

用於崩漏帶下。活血,化飲,癖飲,和胃止瀉,用於脾虛,泄瀉。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的180的抑制率為87%,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產生多種代謝新產的,如澱粉酶,可水解澱粉,用來製造葡萄糖、木糖、棉料布退漿,啤酒釀造,精醋、醬油、酒精發酵等。果膠酶用於紙漿發酵,麻脫膠等。纖維素酶用於食品、糖化飼料生產等。蛋白酶用來皮革、絲綢脫膠等。另有草酸、蟲漆酶等。

鑑別

火木層孔菌鑑別圖1火木層孔菌鑑別圖1

經典的真菌學著作都認為:桑黃(中藥名),就是針層孔菌(中文學名),也叫火木層孔菌(也是中文學名),拉丁名一般記作:Phellinus igniarius。市面上的桑黃卻是五花八門,一般顧客缺乏檢測手段,對桑黃(針層孔菌)不甚了解,所以只能聽任經銷商一言堂;客觀上桑黃(針層孔菌)外觀形態變化很大,給顧客檢查產品種質帶來難度。鑑別者需準備放大鏡一,標尺一。放大鏡下鑑別,是在外觀形態鑑別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看兩個部位:
1、看菌管口面。

火木層孔菌剖開面火木層孔菌剖開面

桑黃(針層孔菌)菌管口圓形,這是形狀;每毫米約4--5個,這是指每毫米菌管口的個數。肉眼一般看不清楚,但是在放大鏡下就可以很容易查出來。
如果是哈爾蒂針層孔菌雖然菌管口也是圓形,但是每毫米菌管口5--6個。如果是裂蹄針層孔菌菌關口也是圓形,但每毫米菌管口6--8個;鮑姆針層孔菌菌管口也是圓的,但每毫米菌管口,8--11個;松針層孔菌菌管口不是圓的了,是多角形至迷路狀,可以明顯看出管口壁比較厚,菌管口每毫米1--3個。
2、把子實體砍開,看菌肉層和菌管層。
桑黃(針層孔菌)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質;菌管層多層,注意,桑黃的菌管層中有很多白色菌絲,這是一個典型的獨特的特徵。

盤點質控菌株(一)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蜜環菌
羊肚菌
和厚朴酚
火木層孔菌
黑脈羊肚菌
鼠李糖乳桿菌
地衣芽孢桿菌
亮菌
煙色煙管菌
籬邊粘褶菌
灰色鏈黴菌
玫瑰變紅鏈黴菌
耳匙菌
硫色絢孔菌
毛栓菌
密粘褶菌
醋化醋桿菌
牛鏈球菌
青紫鏈黴菌淺色變種
蓮座革菌
多毛栓菌
粗毛革孔菌
大孔多孔菌
毛柄金錢菌
貝葉多孔菌
高羊肚菌
裂褶菌
橄欖綠鏈黴菌
蠟狀芽孢桿菌
紫變紅鏈黴菌
鐵鏽灰鏈黴菌
灰紅鏈黴菌
玫瑰燼灰鏈黴菌
黑微紫鏈黴菌
孔雀石褐鏈黴菌
直絲孔雀石綠鏈黴菌
似天藍鏈黴菌
青紫鏈黴菌
不吸水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昆明變種
加州鏈黴菌
赭黃菌核鏈黴菌
普恩鏈霉
淡紫灰鏈黴菌褐色變種
龍勝鏈黴菌
毛紫褐鏈黴菌
紫色變異鏈黴菌
圈卷產色鏈黴菌淡色變
產色鏈黴菌無錫變種
淺天藍鏈黴菌
禾粟鏈黴菌
灰色鏈黴菌銹色變種
吸水鏈黴菌
丁香鏈黴菌
諾爾斯氏鏈黴菌
玫瑰淺紫鏈黴菌
螺鏇黴素鏈黴菌
綠色產色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北京變種
巴西諾卡氏菌
比基尼鏈黴菌
弗氏鏈黴菌
地窖粉孢革菌
瘡茄病鏈黴菌
蘋果層孔菌
委內瑞拉鏈黴菌
維吉尼亞鏈黴菌
灰管層孔菌
白腐菌
薰衣草鏈黴菌蠶膿亞種
華美鏈黴菌
發光假蜜環菌
檸檬灰鏈黴菌
變色栓菌
產二素鏈黴菌
紫色團孢鏈黴菌
粗柄羊肚菌
紫斑鏈黴菌
紫色鏈黴菌琥珀變種
紫色直絲鏈黴菌
羊肚菌屬
灰檸檬色鏈黴菌
燼灰鏈黴菌
燼灰天藍鏈黴菌
藤黃淺藤黃鏈黴菌
棘孢小單孢菌絳紅變種
細黃鏈黴菌乳糖變種
托木爾水螺菌
膠韌革菌
灰產色鏈黴菌
雙重輪絲鏈黴菌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千葉鏈黴菌
嗜熱棒桿菌
脫石蠟棒桿菌
球形芽孢桿菌
藤黃節桿菌
肺炎克雷柏氏菌肺炎亞種
斯氏普羅威登斯菌
淺黃鏈黴菌直絲變種
灰略紅鏈黴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