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擬迷孔菌

粗糙擬迷孔菌

粗糙擬迷孔菌,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擬迷孔菌屬經濟真菌。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無柄,半圓形、扇形、腎形,疊生,直徑7-22cm,寬4-l0cm,厚1.5-5cm,邊緣薄.污白色或黃褐色,具有紅褐色同心環紋。菌肉白色至帶粉色,或淺褐色。管長5-15mm,近黃褐色。擔子棒狀,具4小梗。管口稍大,淺白至粉紅或帶暗色。生於樺、楊、櫟、柳、木荷等的腐木上。經試驗,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90%。可導致木質白色腐朽。此菌往往出現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段木上,被視為“雜菌”。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粗糙擬迷孔菌粗糙擬迷孔菌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無柄,半圓形、扇形、腎形,疊生,直徑7-22cm,寬4-l0cm,厚1.5-5cm,邊緣薄.污白色或黃褐色,具有紅褐色同心環紋。菌肉白色至帶粉色,或淺褐色。管長5-15mm,近黃褐色。擔子棒狀,具4小梗。管口稍大,淺白至粉紅或帶暗色。

生長環境

生於樺、楊、櫟、柳、木荷等的腐木上。

分布區域

分布於我國甘肅、四川、雲南、陝西、江蘇、浙江、江西、山西、內蒙古、吉林、西藏、新疆、福建、廣西、貴州等地。

藥用價值

經試驗,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90%。可導致木質白色腐朽。此菌往往出現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段木上,被視為“雜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