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口蘑

大白口蘑

大白口蘑是一種大型簇生的食、藥用真菌。可食用,台灣等地已經進行了試驗栽培。現分布在中國台灣、廣東、香港、海南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大白口蘑又稱洛巴口蘑、大口蘑、金福菇。子實體中等至大型,白色。菌蓋直徑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邊緣內卷,後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淺奶油色。成熟後顏色變暗,邊緣波狀或部分捲曲。菌肉白色,緻密,微具澱粉味。菌褶直生或彎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後變寬。菌柄幼時粗壯明顯,膨大似瓶,伸長後長8-28(45)cm,粗1.5-4.6cm,基部往往連合成一大叢。表面有細線條紋,同蓋色,實心。

營養成分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大白口蘑胺基酸總量分別為18.67g/100g和12.72g/100g。其中,必須胺基酸、鮮味胺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和甜味胺基酸(絲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分別占胺基酸總量的45.47%、21.06%、16.77%和43.24%、24.84%、16.27%。大白口蘑蛋白質、脂肪、總糖和粗纖維含量分別為35.28%、2.91%、53.74%、8.76%和15.4%、0.55%、52.1%、5.4%,鐵、鈣、鋅和硒含量在大白口蘑中分別為33.21mg/100g、49.34mg/100g、37.08mg/100g、0.051mg/100g和2.9mg/100g、14.2mg/100g、38.01mg/100g、0.023mg/100g。VC、VB1和VB2含量在大白口蘑中分別為24.5mg/100g、0.248mg/100g、2.12mg/100g和25.3mg/100g、0.193mg/100g、1.43mg/100g。由此可知,大白口蘑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菌。

分布範圍

夏秋季在鳳凰木等樹樁基部附近及沃土上叢生。分布在中國台灣、廣東、香港、海南等地。可食用,味道比較好,台灣等地已經進行了試驗栽培。

生物學牲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1、溫度菌絲在15-38℃下能正常生長,最適溫度範圍25-30℃;子實體形成溫度20-36℃,以25-30℃為最佳。在適溫範圍內,隨溫度增高,子實體生長速度加快。

2、水分培養料料水比1:0.9-1:20菌絲均能生長,料水比1:1.2左右時菌絲生長最快,培養料最適含水量為65%。菌絲生長階段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子實體發育的最適相對濕度為85-95%。

3、光線菌絲體生長不需光,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旺盛:在散射光條件下子實體能正常生長,但弱光條件下對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有促進作用,最適光照強度為200-800LX。

4、空氣菌絲生長需要少量氧氣,子實體發育階段需要充足新鮮空氣,菇房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達0.5%時,對子實體發育有阻滯作用或導致畸形。

5、酸鹼度PH值2-10範圍內均可生長,PH值6.5-8最為適宜。

6、營養可利用多種天然有機物,如稻草、麥秸、棉籽殼、牛糞、禾本科野草作為培養基質,在木屑培養基上菌絲生長不良(因為它是草腐菌)。在培養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麥麩、米糠、玉米粉、黃豆粉,可補充氮源和維生素。麥麩、米糠的添加量以10%為宜,玉米粉、黃豆粉的用量應控制在2-5%。

栽培技術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栽培季節:根據大白口蘑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對溫度的要求,結合當地氣候條件,以春未至中秋前為適宜出菇期,冬曖地區可常年生長。

稻草袋栽方式:選用新鮮稻草為原料,切成2-3厘米小段,裝入編織袋內,在水中浸泡過夜,撈起後建堆,堆底寬2米、高2米,長度適宜,採用強制巴氏發酵技術進行滅菌,堆料時間約5天。待料溫冷卻至35℃以下時裝袋。採用30×60CM聚乙烯袋做栽培容器,每袋裝乾料約1.25公斤,分三層播種,播種量約10%。然後堆放在室內發菌,室溫控制在28±2℃,發菌後期鬆動袋口,每天早、晚各通風一次。

糞草合成堆肥袋栽或床栽方式:將新鮮稻草切成2-3厘米長小段,預濕處理。堆肥配方為:草料50%,牛糞粉38%,麥麩10%,石灰1%,過磷酸鈣1%,含水量65%,參照雙孢蘑菇堆肥二次發酵法進行處理。前述要求將發酵料裝袋播種,亦可參用雙孢蘑菇床栽法播種,料厚15厘米,穴播,穴距10×10厘米。

場地選擇:栽培大白口蘑既可利用室內蘑菇房進行半脫袋立體出菇,也可在室外搭建類似香菇一樣的簡易蔭棚,棚底下製作塑膠膜小拱棚,進行全脫袋覆土畦栽出菇,出菇場地必須嚴格消毒,防止病蟲害發生。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排場出菇:半脫袋排場出菇,拔去菌袋棉塞,打開袋口,消除表面原基,豎直排放於地面或菌床架上,菌袋間距2厘米,然後將消毒好的土壤撒入菌袋內,覆土厚度3-5厘米,經覆土後15-20天開始現蕾,溫度較高時可在10天后開始出菇;全脫袋排場出菇,將菌袋塑膠膜剝去排放於地面畦上,間距1-2厘米,菌筒間用土壤填充,然後進行表面覆土,土層厚度3-5厘米,全脫袋出菇可使養分較為集中。

覆土:在適溫下經40-50天,菌絲在培養料內長滿,當料面呈白色,有少量原基形成時,便可排床或排畦覆土。將栽培袋排放在菇房(棚)的床架或室外畦床上,袋間留1-1.5厘米間距,然後在打開的袋口覆蓋經滅菌處理的肥土,覆土厚3.5厘米,含水量50%。

出菇管理:覆土後適當減少通風換氣,提高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土壤濕潤,以刺激原基形成。待大白口蘑原基分化成釘頭針時,可向空中輕噴水霧,將空氣濕度提高到80-85%;同時加強通風換氣和光照強度,避免產生柄長蓋薄的劣質菇。當子實體進入杯形狀時,應增加噴水次數,提高覆土層含水量為22%左右,保持空氣濕度85-90%,溫度25-32℃。從覆土到出菇約為15-18天。

採收及加工:當子實體菌柄高度達15厘米左右,菌蓋尚未完全形成時採收品質最好。若菌蓋直徑已長到3-4厘米時,應及時採收。採收過遲,成熟過度,品質下降。大白口蘑開傘後體積大(大者可達25厘米),不便運輸和包裝,采後應分割成單個,並削去連線的基部,用塑膠袋或托盤包裝上市。採收後,清理料面剔除老化菌絲和殘留菌柄。將料面整乾,防止積水,停水5天后,進行補水。2周內會形成第二批原基,一般可採收3潮菇,生物學效率平均在70%以上,高產可達100%。

栽培要點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生產季節“兩對準”

大白口蘑屬於高溫型的菌類。安排生產季節時一要對準種性特徵:菌絲生長要求溫度15~36℃,但以25~30℃最佳,子實體形成在15~33℃,但以23~28℃最好。二要對準當地氣溫:春季3-4月不低於15℃時種,經50~60天的培養,6~9月長菇。

原料選用“三要求”

(1)富含纖維素的農作物秸稈;如棉籽殼、玉米芯、稻草、蔗渣等均可。

(2)無霉爛變質,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及農藥殘留。

(3)配方合理:棉籽殼96%,石膏粉1%,石灰2%,過磷酸鈣1%;或玉米芯50%,棉籽殼46%,石膏粉1%,石灰2%,過磷酸鈣1%;或稻草76%,棉籽殼20%,石灰2%,石膏1%,過磷酸鈣1%。

發酵滅菌“四達標”

(1)原料預處理達標:稻草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後放入水池中,加入生石灰,浸泡24~30小時後撈起,以降低鹼性。玉米芯加工成黃豆粒大小。

(2)建堆發酵達標:原料再加入石灰、過磷酸鈣、石膏粉,並加入清水110~120%,攪拌均勻,然後進行建堆發酵10~15天,中間翻堆2~3次。

(3)含水量達標:培養料含水量掌握60~65%。PH值7~8。(4)裝袋滅菌達標:經過處理後的培養料,裝進17×33厘米或22×40厘米的塑膠栽培袋內,通過常壓滅菌,在溫度達100℃後持續5~6小時,停火後繼續再燜12~18小時,最後卸袋散熱冷卻。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菌袋培養“五注意”

(1)袋內料溫降至25℃左右時,採取兩端點種法,每瓶菌種可接種30~40袋。

(2)點種後的菌袋置於清潔、乾燥、避光的培養室內,累疊4~5層培養。

(3)當菌種萌發,菌絲長到袋內一半後,應將袋口薄膜松解,使氧氣透進袋內。

(4)養菌溫度低於15℃時要加溫。

(5)觀察生理成熟期,經過30~40天培養,菌絲長滿袋後,進入生理成熟期。

畦床覆土“六必須”
(1)菇棚必須適宜:坐北朝南,“三分陽七分陰”,棚內可搭建4-5層架床。

(2)架床必須鋪底:床底先鋪一張編織布後,再鋪上2厘米厚的細土。

(3)袋內必須覆土:菌袋上架後打開袋口薄膜,覆上3~4厘米厚的腐殖土。

(4)表面必須保濕:覆土後用噴霧器噴水,並在覆土表面蓋上茅草或報紙保濕。

(5)誘基必須抑制菌絲:覆土後8~12天白色菌絲爬上土面,待表層布滿濃白菌絲時,去掉床面茅草或報紙降濕,促使表面菌絲倒狀,才能誘發原基形成。

(6)催蕾必須最佳化環境: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掌握20~25℃為適,同時加強通風換氣,增加光照,刺激土層內菌絲分化,促進原基扭結分化子實體。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出菇管理“把六關”

大白口蘑從覆土到出菇一般13~18天,要把好“六關”:

(1)菇蕾期限濕關:幼菇生發生期一般不噴水,乾燥天宜於空間噴霧狀水。

(2)發育期增濕關:當菇體長至3厘米高時,每天噴水1~2次,空氣相對濕度85~90%。

(3)成熟期停濕關:子實體進入成熟期停止噴水,避免爛菇。

(4)盛夏防高溫關:盛夏氣溫超過30℃時,應加厚蓋蔭物,同時畦溝灌水,空間噴霧降溫。

(5)適時採收關:從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12~15天,當菇柄粗長,上小下大,菌蓋平展,表面光滑時,就要及時採收。

(6)收後續管轉潮關:採收後及時清理畦床殘留物,整平料面,停止噴水,生息養菌5天后繼續噴水,並噴施一次營養液繼續管理。兩星期後第二潮菇又出現,一般可採收4潮,管理得當生物轉化率可達100%。

市場潛力

大白口蘑大白口蘑

味道甜美,口感特佳:

以人工馴化栽培之大白口蘑,近年經品嘗反應及市場調查結果,均認為目前一般市售之菇類,尚無比此菇之口感更佳者。故本省已有人以雞肉絲菇之名試銷,以表該菇有如雞肉絲菇之美味,日本更有以白色松茸為商品名稱,以廣招徠。本省還有人建議,將該菇長度在一尺左右以上者,特別選出另行包裝,以其形狀給予命名為「牛鞭菇」,作為餐廳之招徠菜,此雖不甚高雅,但也不失其活潑性。

可久存,不變色:

變色是菇類包裝儲運之大敵,如洋菇,因菇體表面含有多量之氧化酵素,所以在包裝儲運之過程中很容易碰傷或自行氧化而變色。而大白口蘑由於氧化酵素很少,所以無此困擾,本菇初步經試驗結果,採收後置於10℃左右之冰相儲存30天,還可以保持良好之外觀與色澤,此亦很少食用菇能及之者。

目前國內外大環境之市場適時所需:

目前國際間均已有發展經濟為首要之共識,而經濟開發之國家人民,對低熱能高級食品,均有殷切之需求,而食用菇類正是高級低熱能食品之一,況且本大白口蘑之美味與嚼感又是目前已知推廣菇類中之佼佼者,綜上觀之,本菇之推展應有其廣大之將來性。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