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竹園

萬竹園

萬竹園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西,前、東、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園居於西部,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濟南四合院建築特點糅合而成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元代,因園內築有“勝概樓”,趙孟頫曾有詩描寫其壯觀,稱“濟南勝概天下少”。明隆慶副四年(1570),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於此修建“川上精舍”,並易名“通樂園”,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苹在園內築書室,名二十四泉草堂。現該園建築為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所修,故又名張家花園。1980年,市政府將其劃歸市園林局管理,對其進行了全面整修。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5年恢復和改建了西花園,並正式啟用原名——萬竹園,成為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萬竹園萬竹園
該園有3套院落,13個庭院,186間房屋,還有5橋4亭1花園及望水泉、東高泉白雲泉等名泉。園內建築玲攏雅致,古樸清幽,頗具“清、幽、靜、雅”的隱士之。曲廊環繞,院院層進,空間一環扣一環,庭園一層深一層,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景致。溪流、池泉與院落建築動靜相映,形成院院相通,流水瀠洄之景觀。樓、台、亭、閣,參差錯落,結構緊湊,布局講究。石欄、門墩、門楣、牆面等處,分別有石雕、木雕、磚雕,雕刻細膩逼真,為萬竹園“三絕”。園內還植有木瓜石榴玉蘭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種花木。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集》。1986年,設此園為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紀念館,常年展出李苦禪畫作。紀念館共有14個展室,總建築面積3752平方米。現展出李苦禪書畫作品400餘件,其中《松鷹圖》、《紅梅花怒放》等,為畫家晚年佳作,另有楹聯“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系畫家絕筆之作。此外,紀念館中還展有李苦禪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畫及其生平照片、書信稿等。同時,紀念館不定期舉辦各種書畫聯展,是中國書畫名家紀念館聯館會員之一。2002年,著名軍旅雕塑家仇志海在萬竹園院設立仇志海黑陶藝術陳列館。

歷史

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
始建於元代,清末民初山東督軍張懷芝邀集南北之能工巧匠,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濟南四合院的建築特點,歷經10年之久建成。萬竹園主要建築物都規則的排列在軸線上。若門戶洞開,自南而北行成一條優美的透視線。院中空間環環相扣,建築庭院層層遞進。室內以隔扇、花隔牆、屏風劃分,院內迴廊逶迤,起到了聯繫與交通的作用。院落之間多採用垂花門或異型門,門洞都能形成優美的框景,具有虛實對比的空間變化。關閉門戶,各院自成一體。東院玉蘭院最後一進有前後樓,為恆明樓。前樓是主人起居處,後樓是小姐閨房,也叫秀樓,僅有一座天橋與前樓相通。西院除各式客廳外,另有家祠、運動場、藏書樓等,院中建有六角水榭,為古時豪宅中獨有,用於主人和賓客賞戲和聽曲。園內簡潔明快的明代木椅,雕龍畫鳳的清代桌、椅、床、案、凳,珍貴的清代九龍王爺椅、透雕書案、雕龍大廚、鑲嵌玉石的雕龍大床,明清時期的細瓷花球瓶、八仙瓷缸、雕龍照壁以及清花瓷盆等,分別安置在海棠院、木瓜院和杏院等處。“三絕”藝術石雕、磚雕、木雕,雕刻的飛禽走獸、花木竹林、曲徑通往後院。“知亭”作為廊的起點,南端以臨泉而築的白雲軒作為廊的終點。花園東側為自然式溪流,溪西
萬竹園萬竹園
岸林木蔥鬱,風景幽邃。溪水自南而北潺潺流入,疏密相間的簇簇翠,自然起伏的草坪,,宛若置身於碧草如茵的大自然中。

萬竹院文化底蘊厚重,與濟南名士名泉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於此,易名“通樂園”。此後,清康熙年間曾任成山教授、詩壇怪傑王苹購得此園,易名“二十四泉草堂”。清代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以殷士儋小時候在萬竹園的故事創作了《聊齋》“狐嫁女”。清末民初年間,袁世凱授意張懷芝為其修建生祠,後因袁忙於做皇帝,張懷芝遂建為私人住宅。1986年,書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建於園內。2002年,著名軍旅雕塑家仇志海在杏院設立仇志海黑陶藝術陳列館。

環境

萬竹園萬竹園
該園占地面積1.4公頃,在建築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在建築布局上,採用對比、襯托、借景等手法,利用牆、廊、溪、橋,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計有13個庭院,186間房舍,分東、西、南三套。東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兩套連在一起;南套為兩小院。各院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榭,參差錯落。

迎門假山,玲瓏剔透,蔓條披拂,松柏垂蔭。院內翠竹碧綠,石榴火紅,玉蘭雪白,生機盎然,並有“望水”、“東高”等名泉。泉涌成池成溪,繞屋穿廊,潺潺。溪上架橋,池中設亭,人坐亭內可觀荷賞

房舍樑柱、額枋、石欄、石礅、門楣、牆面等處,石雕、磚雕、木雕精美逼真。雕刻內容豐富多彩,有珍禽異獸、神話傳說、名人典故、文房四寶、刀槍劍戟、松竹梅蘭等。

萬竹園萬竹園
院西為花園。花園西南隅有白雲泉。泉涌成溪,溪上架橋,橋上設亭。溪岸巧石秀立,步移景遷。泉北有軒,名曰“白雲”,面闊三間,坐北朝南,玻璃門窗,寬敞明亮,可於內品茶賞景。軒西連曲廊,廊端建小亭,亭內有池,水清見底。園內修竹千桿,花木扶疏,翠草如茵。花園雖小,但視野開闊,小中見大,給人以疏朗清新之感。

萬竹園有著園林之雅的宅院,遊廊蜿蜒中連綴起一進進一出出的樓台亭榭,石榴院、杏花院、海棠院、木瓜院,一院有一院的雅致,一院有一院的風情,賞蒼松翠柏,品藤蘿杏花,看葡萄石榴,而清泉流經其間,疊山理水更多了靈氣與活潑。有人說萬竹園太小,但用“壺納天地”的思維衡量,萬竹園其實不小,正像北京大學校園裡的勺園,或是無錫蠡園那樣,不必華樓麗閣,不必廣置土地,引一脈清泉,修幾條幽徑,起幾處亭台,便儼然構成一個自在的世界。勺園本是“海淀一勺”,一汪水稱為淀,勺園處於海淀之中,其小仿佛海中一粟。蠡園的比喻更形象,我們今天說管窺蠡測,蠡就是瓢,蠡園也喻意著一瓢水洞明大海的境界。相對於廣闊的世界以及人們對渺遠境界的興趣而言,園林再大也是侷促渺小的,即使如煌煌氣象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圓明

萬竹園萬竹園
園,也是難以收備萬景。好在中國人自古就有見微知著的參悟智慧,在他們眼裡,一勺水亦有曲處,一片石也有深意,一葉落知勁秋,一月圓知宇宙,一朵微花低吟便聽得出天籟的迴響,一枝竹葉婆娑就參透了大千世界的信息,不是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國嗎?
古人說過:“惱人春色入院庭”,庭院之中非但有春色,“照水花柳正依依”;還有夏意,“柳塘風起碧荷香”;而當閒庭霜凝,就能品到“林疏放得畫圖開”;每到寒雪飄零,“一泓池水映雪晴”便是絕妙景致。我特別喜歡小院中木的點綴,水邊的垂柳,石間的青,牆腳的綠筠,窗下的小梅,都別具風味。鄭板橋題畫時寫道:“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也。
萬竹園萬竹園
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正是表達這種切身感受。暢遊名山大川何其壯哉,而一室小景也有情有味,春天看柳,夏日觀蓮,秋天賞桂,冬日寫梅,一一得其時宜,況且思接千載,心游萬仞,心靈的活動又能在有限中表達著無限。
於是,漫步於萬竹園的芳草幽徑,沒有遠山連綿,沒有雲水悠悠,腦際中卻常能匯大化洪荒,起雲煙萬象,無論是林木之蔥蘢、花草之鋪地,還是雲牆漏窗、奇石通透,處處是心靈世界。如果你有閒心在此“小園香徑獨徘徊”,一定能在這微小的世界里放飛一下自己悠悠廣遠的思緒。

旅遊介紹

交通:市內可乘14、41、51、52、54、66、72、82、85、101、102、103、104公車均可到達。

電話:0531-6920439

圖片欣賞

萬竹園萬竹園
萬竹園萬竹園
萬竹園萬竹園
萬竹園萬竹園

肇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肇慶市管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個縣級市,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個縣和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368萬人。其中,肇慶市區常住人口38萬人。
景點包公井 | 城東清真寺 | 城西清真寺 | 崇禧塔 | 德慶孔廟 | 鼎湖風景區 |端州古城牆 | 飛水潭 | 燕岩 | 華表石 | 紀念五君祠 | 閬鳳岩 | 麗譙樓 | 羚山炮台 | 龍母祖廟 | 龍山 | 梅庵 | 披雲樓 | 七星岩 | 慶雲寺 | 三元塔 | 水月宮 | 萬竹園 | 文昌閣 | 西江風景區 | 星湖 | 硯洲 | 玉屏岩 | 元魁塔 | 閱江樓 | 貞山 | 盤龍峽 |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 德慶學宮 | 鼎湖山風景區 | 葫蘆山遊覽區 | 高要廣新農業生態園 | 葉挺獨立團史跡陳列室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