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禧塔

崇禧塔

崇禧塔位於廣東省肇慶市西江岸上,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由嶺西副使王泮興建,萬曆十三年(1585年)四月竣工。因西江水“滔滔而東,其氣不聚,人才遂如晨星”,若建塔聚氣,可使人才輩出;又因西江水患頻仍,建塔可鎮住“禍龍”,永固堤圍,於是有造塔之舉。而塔名,則取“文運興旺”、“鴻福無疆”之意。它屹立於塔腳路北側的石頂崗上,巍峨壯觀,氣勢非凡,堪稱四塔之冠。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崇禧塔崇禧塔

崇禧塔於明朝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動工建造,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築成。

1960年和1983年該塔進行維修,恢復了樓板、平座、瓦檐、欄桿等,並增建外圍牆。由趙朴初撰書“崇禧塔”匾和“七星高北斗,一塔聳南天”的對聯鑲嵌于山門之上。

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崇禧塔崇禧塔

該塔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分十七層,自塔基至塔頂高57.5米,樓閣式。塔基為花崗岩石,須彌座高1.84米,周長46.5米,八個角均雕有托塔力士,作奮力承塔狀,造型生動。力士之間,夾有八幅浮雕,高0.55米,寬1.82米,題材有“鯉躍龍門”,“二龍戲珠”,“麒麟獻瑞”,“雙鳳朝陽”,“鸞鳳和鳴”等。各層塔檐掛角,檐口垂鍾。塔內用磚拱砌築,即美觀又能減輕塔身壓力。第一層有“競說門”、“坎采門”和“乾清門‘三個拱形門。

登塔可由”乾清門“而入,塔內有樓梯盤鏇而上,可直登塔頂,每層可走出外緣,繞以木樽,供人憑眺。此塔地處躍龍崗,建塔時也寓有鎖住"禍龍"的意思,立意永保堤圍,制止洪水為患。後被事實所證實,此塔雖歷經數百年至今而不傾不塌。尤其是塔基石刻須彌座的精美浮雕,造像明朗,花紋精緻,至今仍保持完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水平的高超。

建築特點

該塔的建築特點是塔身收分極小,形如一柱高聳。

肇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肇慶市管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個縣級市,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個縣和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368萬人。其中,肇慶市區常住人口38萬人。
景點包公井 | 城東清真寺 | 城西清真寺 | 崇禧塔 | 德慶孔廟 | 鼎湖風景區 |端州古城牆 | 飛水潭 | 燕岩 | 華表石 | 紀念五君祠 | 閬鳳岩 | 麗譙樓 | 羚山炮台 | 龍母祖廟 | 龍山 | 梅庵 | 披雲樓 | 七星岩 | 慶雲寺 | 三元塔 | 水月宮 | 萬竹園 | 文昌閣 | 西江風景區 | 星湖 | 硯洲 | 玉屏岩 | 元魁塔 | 閱江樓 | 貞山 | 盤龍峽 |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 德慶學宮 | 鼎湖山風景區 | 葫蘆山遊覽區 | 高要廣新農業生態園 | 葉挺獨立團史跡陳列室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