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禧觀

鴻禧觀位於武功城北郭內,始建時間年代不詳,明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流傳至今。

簡介

鴻禧觀位於武功城北郭內,始建時間年代不詳。史載,唐太宗祠,在北郭內鴻喜觀三清殿後。宋元�戊辰(1088年),直龍圖閣游師雄建。明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流傳至今。

歷史記載

按唐記:太宗文皇帝以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之別館,有二龍戲門外,三日而去。是京兆府武功縣之南,有唐慶善宮,今為慈德寺,乃其所也。北曰報本寺,神堯之舊宅焉。
縣圖雖載厥事,而祀秩無文。宋圖龍閣大學士游師雄慨然興嘆,率里人在報本寺北隅經始廟貌。法大壯以建殿宇,想天日而形塑繪。左右牆壁上,繪貞觀朝臣。英姿凜然,仿佛見當時之盛。於是肅嚴致敬有所,實元�三年戊辰歲也。
崇寧元年(1102年),洛陽趙茂曾被命長邑。一日至祠下,而龍閣公弟師韓語之故,且求以記。
遂記之曰:…昔梁州人侯柏年以廉泉之名,夸其閭里,而史筆書之不遺。矧公肇是祠宇,俾後世識者,以人物稱其風氣,則追遠厚俗之意,豈淺也哉。故論前世治亂之跡,見文皇帝之英傑,因記其祠之者名字雲。游公名師雄,字景叔,大宋崇寧元年(1102年)中元日謹記。
觀祠前明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而仍圖凌煙功臣二十四人於左右壁。其上各書唐史本傳,乃更刻太穆皇后傳及帝世系,於舊刻帝幸慶善宮詩碑陰。
跋諸後曰:洪武丙辰春,忠欽承上命,領兵萬餘來關中,悉建屯戍,因駐武功而控制之。武功實有唐太宗誕育之地。山川孕靈,篤生賢聖,信不誣也。暇日尋訪故基,得古碑於城南榛莽中,上刻太宗御製詩二首。乃舊立於慈德寺,而更樹於安養堂者。碑陰載順聖皇后傳,歲代綿邈,字畫磨滅,殆不可辨。於是感文皇之聖孝,慨盛跡碑有之字沈湮,遂命工重為碑有摹字勒,復置於城北鴻禧觀,蓋太宗遺像在焉。庶使後人益知所敬,而傳之永久雲。時洪武丁巳正月十有九日也。
康長公謁祠詩:隋日生靈極,群雄問獨夫。八荒歸聖歷,數語見皇圖。李密終潛洛,鄒陽肯事吳。瓣香陳�殿,想像賦懸弧。耿跋亦有對山點竄處。

趙茂曾碑記

粵有大寶,聖人守焉。上惟軒羲,傳記罔悉。道德乎堯舜,仁義於禹湯。文王有周,大勛集武,而幽厲廢之。侯國蜂聚,七雄蟻爭,以�祖龍,而二世亡之。漢乘秦虐,俯首以取。權操與備,因漢弱而攘裂。晉則虛誕不枝,而宋、齊、梁、陳潰墊於夷狄,正統墜絕。有唐階暴隋以興,僖、昭�衰,五代竊據。天開地泰,乃歸於有宋之真人焉。顧若相因迭為興廢者,得明主賢臣可取法,有暴君污吏足為戒,皆所以資我聖時為永永無窮太平之治具也。然歷觀前史,惟其有甚紛亂之患,然後生大英傑之君。故必能措海宇於昇平,拯黎庶於塗炭。則漢之高祖,唐之太宗其倫乎。

武功縣歷史文化遺蹟一覽表
陝西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古遺址 香堯遺址王燒台遺址史家遺址
岸底遺址鄭家坡遺址游鳳街遺址
古墓葬 姜�墓蘇武墓隋煬帝墓
古建築 教稼台武功城隍廟◆武功關帝廟
望仙宮報本寺◆寺背後塔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
保護遺產
民俗 ◆蘇慧織回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
民間文學 農業始祖后稷傳說
傳統手藝工藝 普集燒雞武功土織布技藝
市、縣級文物
保護單位
及其它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滸西莊遺址趙家崖遺址◆浮沱子遺址
◆三合村遺址◆牛家台遺址◆張家台遺址
蘇坊村遺址◆黃家河遺址◆二水寺
周 代 鄭尚坡遺址焦陽遺址小寨村遺址
北灣遺址◆南店子遺址◆任曲(渠)遺址
其 他 ◆青龍關◆后稷祠閻家遺址
邰封里六門堰三江口慶善宮
長寧邑普濟渡口◆楊虎城城址
墓、祠 商鞅墓◆安祿山墓◆車光倩墓◆蘇建
蘇蕙墓◆靳孝謨墓游師雄墓◆蘇瑰
康海墓孫景烈墓◆司馬裔墓◆馬如墓
◆蘇武祠◆康海祠◆太白行祠河道三冢
建 築 小華山上閣寺龍王廟東嶽廟
鴻禧觀毗盧寺三清殿廣元寺顯靈宮
武功金仙觀燒香台(庵皇閣、望仙宮
綠野書院◆西麓山房◆東里書院有邰書院
◆馬家都堂府◆楊虎城公館◆西農籌建處
◆新民高等國小◆龍王溝風景區
亭、驛 高望亭綠野亭申明亭旌善亭
◆邰城驛◆長寧驛五里舖可曾
寺、廟 客山寺睡佛寺清涼寺◆印台寺
觀音寺◆天花堂◆海潮院◆香山寺
白兔寺◆甘皇殿◆石佛寺◆釋化寺
洪教寺◆白雀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