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觀

梅花觀又名純陽宮,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蓋山(即何山)山麓,地屬雲巢鄉。

景點簡介

花觀又名純陽宮,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蓋山(即何山)山麓,地屬雲巢鄉。晉末何楷修業讀書談道,中有讀書堂即其故址。南朗末元嘉初,烏程陸靜修隱居此處。宋慶曆年間,烏程沈思(號東老)入山,築齊假龕,鑄呂洞賓(即純陽祖師)銅像,又見稱“齊假龕”,雲巢供奉呂洞賓自此開始。至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有高士梅子春居雲巢,在東側遍植梅樹,名為梅塢,曰梅花島。元代稱“雲巢”。清初額“古梅花觀”。 自宋至清,歷代文人雅士來此讀書、隱居者眾。清嘉慶元年(1796),烏程閔苕(上甫下方)拜全真龍門正宗十代高東籬為師,將原道觀擴建為純陽宮。道觀內先後築有祖師殿斗姥閣、撥雲精舍、古書隱樓、古齊假龕及澹泊齋、挹翠樓等。太平天國時焚毀。清同治初經同人捐資重建。

相關資料

同治九年(1870年)開始重建,同治十三年竣工,著名教育家俞樾撰《金蓋山重建純陽宮記》,在文中他對“重殿洞門,深堂邃宇,土事、木事次第畢工,何其速也”,加以讚揚。光緒十六年(1890年),沈秉成等又建“大悲閣”、“玉皇閣”、“斗姆閣”和“佛祖殿”。光緒二十九年,湖州富商俞世德,在天將殿西南建“怡雲院”。民國十二年(1923年),上海鄭合因在“大悲閣”後建“淨塵廬”。古梅花觀共有建築物137間,成為浙江最大的道觀之一。

人文歷史

古梅花觀建築有相當規模,與其它宮觀不同,建築物安置在三條橫軸線上:第一條橫軸由天將殿等組成,天將殿面寬3間,天將殿東有“抱雲庵”樓屋3楹,“存希堂”樓層3楹;第二條橫軸線由正殿等組成,正殿面寬3間,供呂純陽祖師像,原殿上有清嘉慶四年御筆“玉清贊化”,嘉慶九年 加書“燮元贊運”,成親王書“彌羅寶閣”、定親王書“蓬萊方丈”和”太靈真境”、鄭親王書“古梅福地”等匾額,並有歷代名賢題詠詩詞。
正殿西有五祖殿,供全真派工重陽、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瞻五位宗祖,正殿東連“崇德堂”等建築;第三條橫軸線由“玉皇閣”、“斗姆閣”等14楹樓屋組成。閔苕敷曾“出歷名勝,足跡半天下”,因此,見多識廣,獨具匠心,將建築物安置在三條橫軸線上,這在古建築中極為罕見(一般都是縱軸線安置),更添了許多神秘色彩。古梅花觀隱而不露,遠現近無,但一進桐鳳塢則豁然開朗,似世外桃源,崇閣飛廊,酷似天庭圖案,使香客肅然起敬。梅花觀旁有子龍潭,觀前有白龍潭,觀後有白鶴亭,吳昌碩撰寫的對聯,“雲排谷鬥神仙在,巢隱松間鸞風棲”正是古梅花觀的寫照。

著名景點

古梅花觀的塑像,除道教尊神外,尚有大悲閣的觀音大士、佛祖閣的釋迦牟尼,在“追思祠”中還供奉何楷顏真卿杜牧張志和孫覺蘇軾汪藻王十朋、衛正節、勞鉞栗祁吳綺、胡承謀、李堂阮元以及浙江學政彭啟豐竇光鼐朱圭等54位學儒。而今古梅花觀是湖州人修身養性、旅遊度假、休閒娛樂好去處。

其它信息

梅花觀,清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於清嘉慶四年(1799)仁宗御筆頒“玉清贊化”匾額。同時,清廷諭令浙江巡撫阮元恭書“效封純陽帝君”。現存鄭親王書“古梅福地”匾額於道觀大門之上,近年,梅花觀內建築正在逐步修復,遠近道友前來誦道者日增,每年且有眾多旅遊者來此觀光。

古梅花觀

古梅花觀居住的道士先後有正一靈寶全真(即龍門派)、上清清微五個道教門派的道士,正一、靈寶、上清和清微因其居住人數少又不固定居住,所以其源流實難查實,故現之道統源流僅為全真教龍門派之源流。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黃珏受戒於北京白雲觀王常月,授以卷冊,遣歸金蓋山,啟全真教龍門雲巢支派,清閔一得《金蓋心燈》曰:"其昔居山者,田韓崇法,二屈崇玄,陸則學博而務本,宮之道高而無上,梅所事,近而無涯,若衛與何,志維綱常而明哲者也,是皆足以參天育化,別開生面者。夫龍門一派,學窮性命,不事神奇,乃道而儒,儒道者也,啟派祖師為長春邱祖,名處機,元太祖師事之,呼曰儒仙,褒封五代,卒定天下,一言止殺之功也,呂祖之得加帝號。世祖武宗遁褒之。邱師王吉,號重陽。自此呂祖弟子,得邱一振,而宗風丕著,此陶、黃之所以皈律。"
第十一代龍門道士閔一得(號懶雲),提倡的神仙與忠臣孝子不二,出家與在家、出仕與入山各隨方便的思想,使龍門派更加世俗化。《覺雲本支道統薪傳·後跋》云:"自閔祖居'方便法派'而來,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於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廣。今者雲壇竟遍布於江浙。"閔一得啟龍門之方便法門--嗣龍門,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在龍門派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此亦為我修纂此道統源流之由也,考其源流,古梅花觀龍門派嗣龍門亦接龍門道脈。

第一代

邱長春祖師傳
趙虛靜律師 名道堅,號虛靜,南陽新野人,即抱玄宗師。為邱祖戒弟子,敕封混元宗師,於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一二八○年)庚辰,詣白雲觀邱祖傳授心印衣缽,迭付三大戒,蒙元世祖皇帝命開龍門派,御賜輩代二十字(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付之,使流傳戒法,是為龍門正宗第一代戒律祖師。

第二代

趙虛靜道堅傳
張碧芝律師 名道堅,本名珩,自號碧芝,開封洛陽富弟子,形容魁偉,性豪俠,於元仁宗皇慶於壬子(公元一三一二年)十月十五日,受戒法,後遂隱華山。

第三代

張碧芝道堅傳
陳冲夷律師 名通微,原名致中,號沖夷子,山東東昌人。先習正一驅邪法,甚靈,後於元順帝正至二十七(公元一三六七年)丁未七月十五日,受張師戒,後隱青城山。
第四代
陳冲夷通微傳
周大拙律師 名玄朴,原名知生,號大拙,陝西西安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一三八七年)上元日,受陳師戒律。住世一百十年,始得天台道者張宗仁承受戒法,又得沈頓空承傳宗派,自此始有律師宗師之分。於景泰元年庚午(公元一四五○年)十月望日,他出不知所終。傳靈寶派:
思道洞本重 明香克理忠 洪良居士顯 一嗣永承宗
孫金山祖師 名玄靜,字元至,號金山,山東青州府壽光縣園林村人。在嶗山出家,嘉靖(公元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間,敕封護國天師,為邱祖岔派玄字分支第一代祖師。創金山派:
玄至一無上 天圓妙理生 修性浮空坐 自然是全真
常杯清靜意 和睦得金丹 道高扶社稷 留名萬古傳。

第五代

周大拙玄朴傳
張無我律師 名靜定原名宗仁,浙江餘杭人,舉永樂朝。明經後受周師戒律,隱天台。
沈頓空宗師 名靜圓原名旭字哉生,晚號頓空氏,山西太原籍江南句容人。明英宗正統十四(公元一四四九年)年己已中元日,受周師玄派宗旨,後出遊不知所終。

第六代

張無我玄靜傳
趙復陽律師 名真嵩,原名得源,號復陽子,山東郎邪人。於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壬午七月十五日,受張師戒律,後隱王屋山終焉。
周元貞律師 名真空,原名承乾,明時人,里居未詳。道藏中有《玉皇本行集經注釋》。
沈季榮律師 名真寅,原名貴,字季榮,烏程人。為洪武間巨室沈萬三名富之弟,嘗勸富節惜,不聽,師遁隱終南,遇張師得度,不知所終。
沈野雲律師 名真至,原名道寧,號野雲,烏程人。金婆樓迎真道院為道士,後入龍虎山得祈讓之法,有試皆應,鏇皈龍門。明仁宗試其禱雨應效,深悅之,賜三品誥,為混元純一,沖虛湛寂,清靜無為,承宣布澤,助國佑民,廣大至德高士。宣德初歸,卒於黃龍洞之祥雲宮,墓在宮之東。

第七代

趙復陽真嵩傳
王昆陽律師 名常月,原名平,號昆陽,山西潞安人。於明懷宗嵩禎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戊辰,受趙師戒律。順治十三年丙申,奉旨封國師,開戒檀於京師白雲觀,傳授初真、中極、天仙三大戒,宣講太上戒律。蒙聖祖仁皇帝首先皈依,恩頒度牒,通行天下。師生於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壬午五月二十二日,示化於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一六八○年),住世一百五十九歲。
曹還陽律師 名常化,號還陽,浙江烏程何山人(即今金蓋山),世稱曹老師,曾住廬山。
陳上陽律師 名常虛,江南人。道譜載:上陽子為丹陽馬真君遇仙派二十一代,名致虛,後游王屋山清虛洞天,遇復陽趙祖,遂皈龍門。

第八代

王昆陽常月傳
陶靖奄律師 名守貞,原名然,字浩然,浙江歸安人(即今吳興縣霅區)。先生一靈二殼而成真者,初為寧晉沈浩,中崇禎辛未武進士,官至京營神樞東九營游擊。國事日非,託病辭官訪道,聞明懷宗殉國,浩踴身入海,俄而嚏發,開目視之,均非素識,驚訝欲遁,群相跪請,自心大異,鑒形於鏡,皤然者竟翩翩美少年矣。始悟借體重生,其家本姓陶,巴蜀人。先生竟以陶然自居,字錦城,更字浩然。其父紳中萬曆朝(公元一五七三-一六二○年)武舉,授吳興千戶,遂來湖州。後王昆陽真人以卷冊、如意、玉塵、芝杖遣諤山程子寄授,命名守貞,鏇隱金蓋山十八年,於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一六七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說偈而逝,葬於金蓋山之陽。大學士黃機為撰墓門表,杭通判許天榮壽之石,笪重光題其墓碑,曰:高士靖奄先生之墓。靖奄者,門人之私謚也,啟金蓋山雲巢支派,生於萬曆四十(公元一六一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卒年六十二歲。
伍沖虛律師 名守陽,原名陽,字端陽,江西吉安人。年二十舉明經朝士,推之,遂入廬山師事曹還陽(名常化)及李泥九。有年後,至王屋山受王師戒律,手著《仙佛合宗》、《天仙正理》,師生於嘉靖壬午(公元一五二二年)年(按:呂隱所撰傳,謂師生於萬厲甲午(公元一五七四年)。缽鑒續撰載師生於嘉靖壬午,長沈太和宗師一歲,極辦雲隱相傳之訛,茲從缽鑒。嘉靖壬午為明世宗元年(公元一五○六年)也)五月二十二日,於康熙甲申(公元一六八○年)元旦沐浴而逝,地日武陵,葬於平山。
詹怡陽律師 名守椿,字扶搖,號怡陽子,徽州籍江南金陵人。性孝,友阮大鋮招之不赴,遂遁之王屋,歲乙未受戒白雲觀。康熙三年甲辰(公元一六六四年),隨昆陽王真人南行,駐浙杭之宗陽宮。至三十九年庚辰夏,他出不知所終。
金築老人 名字三見而三異,志載盛青崖,江南桐城人,明末進士,隱天柱觀。《菰城拾遺》載:異人金大滌,隱金蓋之白雲居,更號樵雲,歸老於金築坪;《揚氏逸林》載:樵雲氏者,桐鄉人,姓盛名未詳,明末進士,世亂隱大 滌,自號退密山人;《缽鑒續》謂:退密山人不自述其名字,為昆陽王祖戒弟子,居大滌山,江浙間所稱玄虛清逸先生者也,大滌山有金築老人墓。
譚心月律師 名守誠,號心月,湖廣武陵人。聞昆陽王祖大開演缽堂於白雲觀,就師之,迭受三戒,後駐冠山二十四年,忽於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不知所終。乾隆甲子有見於雲南太和宮者。
黃沖陽律師 名守中,號沖陽子,湖廣江夏人。師於京師白雲觀,皈投王祖,迭受三大戒。一日,進演缽堂,王靈官現鬚眉,畢燭。甲辰隨王祖至浙,師駐天目署堂,曰:飯麻精舍。康熙十四年乙卯外出,不知所終。
程華陽律師 名守丹,號華陽子,原名鎮華,字英和,安徽績溪人。康熙六年丁未,聞昆陽王祖駐金蓋,來謁,遂命名,迭受初真、中極二大戒。後振興杭州金鼓洞鶴林道院。
林茂陽律師 名守本,號茂陽,福建籍浙江仙居人。康熙十年壬子,年已六十,得昆陽真人手書,遂加冠受戒。後居金鼓洞終焉,住世九十有四,葬法華山。
施鐵竹道人 名亮生,號鐵竹道人,嘗受初真、中極二戒於昆陽王祖。後精於法,改歸正乙,啟姑蘇穹隆山一派。其後無聞姑不具載。
沈太和常敬傳
孫玉陽宗師 名守一,號玉陽,原名尚之,浙江歸安諸生。年十九游金陵,遇沈師於陶谷,心切求道,沈師大悅,授以宗旨,並命名。順治十三年丙申,歸休金蓋。
黃赤陽嗣師 (見前)
孫太白嗣師 名守茲,諱一元,字太初,姓朱,自號太白山人。嘉靖間陝西人,或雲是安化王孫避難來南,遇沈師於茅山,授道。年三十七而卒。葬道場山掛瓢堂側。著有《太白山人漫槁》。
吳守敏宗師 名守敏,原名珏,孝豐人,厚德長者。
盛青崖嗣師 名守靜,自號退密山人,明末進士桐城人。

第九代

陶靖庵守貞傳
陶石奄先生 名太定,字屺瞻,原名思萱,號石奄子,歸安增廣生,晉陶淵明先生三十九世孫也。父淳;母董氏,名兌兌,十七生先生,均早卒。歲飢,官不之賑,先生盡發倉粟以濟,無賴鳴官,官不詧,家因破。賴崇禎壬午舉人雪蓑翁,姓閔名聲字毅甫,力救脫罪。家愈落,妻莊氏憂之,先生鼓琴和若春風。乙酉,順治二年春,族叔奄子自蜀來,先生析產以居。無何妻歿,長子澄年十八,次子漣年十四,皆聰慧,相繼妖傷。先生不介意,鏇偕靖奄入金蓋,復多著作,有《周易註疏》、《悟真參同》二種註疏,《南華經注纂》、《道緣斗玉經集注》、《玉皇本行集經集注》、《千真雷紫庭經注》、《雲箋》等書。每日晨起讀四子書,繼以道德楞嚴,夕則朝斗祝世。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秋夕,夢謁淵明比窹而逝,葬靖奄墓側,地曰石龕。歸安嚴殿撰,我斯題其墓碑曰:清處士陶石奄先生之墓。按:師卒於七月初八日。
黃赤陽守圓傳
周明陽律師 名太朗,字玄真,號明陽子,江蘇震澤人。茅山乾元觀之宗嗣、杭州金鼓洞之開山祖、湖州金蓋山之宗師也。早入郡庠,隨父仕至京師,謁白雲觀禮,七真前誓出家。後入茅山,遇玉陽孫師於乾元觀,從事宗教,遂得名。康熙三年甲辰,遇赤陽黃祖於大德觀,進受戒律。後待昆陽王祖至浙,多所授受,鏇結茅於金鼓洞,遂建鶴林道院。生崇禎元年正月二十日,卒康熙五十年九月九日,住世八十有四歲。
王永寧律師 名太古,號永寧子,四川夔關人。蜀亂來南,休金蓋山,偕明陽周子守鶴林,年已九十矣。後明陽子懸陶、黃二祖像,為師加冠,贈名太古。其原名慎,字止止。師後明陽十年而化,生於萬曆丁酉,卒於康熙辛丑,享年一百二十有五歲,葬棲霞北之天官山。
孫玉陽守一傳
閻曉峰宗師 名太囗,號曉峰,為茅山乾元觀講席,其傳後人改茅山法派,故無考。
周明陽宗師 (見前)
范青雲宗師 名太清,號青雲子,湖北江夏人。早歲任俠而學富五車,性薄名利,嘗不應福藩召,毅然擔一瓢一笠,隨身無銖蓄托,跡偏天下。年三十九,入茅山受宗旨,出駐桐柏宮。奉世宗憲皇帝賜號禪仙,並敕建崇道觀,賜田六百畝,命為講席。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丙午,卒於乾隆戊辰,住世一百四十三歲,葬杭州金鼓洞鶴林之陽報本堂側。

第十代

陶石庵太定傳
徐紫垣律師 名清澄,號紫垣,原名拱宸,字北瞻,江蘇崑山人,遭家多難,因而出世。康熙三十一年壬申,謁陶師於金蓋,受宗旨源流,時年已六十三歲雲。後終金蓋,先生生於崇禎庚午,卒於康熙已亥,住世九十歲。
周明陽太朗傳
戴停雲律師 名清源,字初陽,號停雲,徽州籍浙江仁和人,為呂子全陽之甥,性簡達,方正不阿。康熙辛未年,三十始皈周祖於杭之金鼓洞,迭受三大戒,多所闡揚。生於康熙壬寅,卒於雍於乙卯,一日沐浴焚香而逝,住世七十四歲,葬於龍井。
方凝陽律師 名清復,號凝陽,安徽休寧世家。子壯遊幕於浙江撫署,兼訪道於周師,遂其柬皈投,命名而返。越十餘年,棄妻妾南來,一夕遇群盜,師從容曰:"富贈以財,貧贈以言。"手攜道衣,書籍曰:"披此可成仙,讀此可曰證果,諸君若省修行,五百阿羅漢即諸君之前身也。"盜哄然散,且竟有面赤者同舟,賴以安。康熙三十四年,有一人特至杭執禮,甚虔,抵院勿去,師問故,即當時盜之面赤者,乃山東徐窿岩也,師休鶴林。生於順治六年已醜十月朔,卒於乾隆元年三月初二日,住世八十七歲。
謝寶陽律師 名清涵,字慎齋,號寶陽,江南武進人。三中副車,灰志皈玄,游黔、蜀,返棲龍井。年六十七,周師知其道圓,於康熙四十年辛已元旦始付大戒三冊,又二十餘年而逝,住世九十八歲,葬馬鞍山。
高東籬律師 名清昱,字東籬,一字東離。(見後)
金靜靈律師 名清來,自號靜靈,儒名日生,字東陽,浙江烏程人。邑庠生,年十七舉孝廉不第,有出世志。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皈金鼓洞周祖門下,康熙四十年庚辰,疊受三戒。五二年辛卯九月九日周祖羽化,師自外至曰:"師去乎!"遂亦立逝,經日不倒,葬武林之半山。
孟逸陽律師 名清晃,號逸陽,山東嶧縣人。年五十皈鶴林周祖,時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也。師承律宗三十餘年,居松晟觀,無疾而逝。
葉旻陽律師 名清澈,號旻陽,安徽六合人。家富而豪酷好神,家因破,出遊未悟,幾至死乃醒,隨孟逸陽同皈周祖,潛修宗教,住浙杭松晟觀。
范青雲太清傳
高東籬宗師 名清昱,字東籬,一字東離,祖籍山東寧海州。寄居長白,隨父熙任台灣道來南。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七十五至浙訪金鼓洞周祖,遂師之,並受戒律。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受宗旨居鶴林,從游甚眾,後之天台終焉。生於清太祖天命元年六月十九日,卒於乾隆三十三年七月望日,住世一百五十一歲,葬天台桐柏山。

第十一代

徐紫垣清澄傳
徐隆岩嗣師 名一返,字龍元,號龍巖,山東東昌人。少任俠,失身盜跖,聞方凝陽訓示,悔,遁之浙,遂出俗,侍方師有年。康熙五十八年己亥,至金蓋禮徐紫垣為師,受宗旨持三戒,大有功於金蓋山也。
高東離清昱傳
方鎔陽宗師 名一定,字鎔陽,山東寧海人。禮高子為師,皈道最早,著有《太極元經》及《心印經注》。屢興建桐柏、百步、蓋竹、紫琅、金迭、委羽等宮觀於溫、台、寧處,之間及門甚眾,後主席於天台崇道觀,而終。
沈輕雲律師 名一清,字真陽,道號輕雲子,諱一炳,號谷音,浙江歸安竹墩人。年十七,遇李泥九授秘詩三章,遂有出塵想,遁跡杭州西湖金鼓洞,師事高子,授以三天大戒。乾隆元年,出駐天台主崇道觀講席。明年丁已,遇西河薩祖於桐柏山麓。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年五十九,應莊觀王招入京,大臣將薦之朝,固辭而返,後應郡人請住府城隍廟。乾隆乙已,湖屬大旱多蝗,師求立應,仍報有秋,郡守雷公書上匾額,文曰:祈雨除蝗、神功醫應,懸矗府廟儀門。其門人姚文田諸生,時為書壇聯:今日登壇今日雨,一聲號令一聲雷。今猶傳頌,晚年仍歸射村道院,在澹泊齋謝世。師生於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七月十八日子時,卒於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十月二十六日午時,住世七十有九,葬大滌山之金築坪。嘉慶四年,定親王賜"太虛真境"匾額,並聊句云:在在尋聲扶妙道,心心相印錫通靈。大學士朱文正公圭亦寄題柱云:貫三清而上下太極本無,乘六氣而周流至虛不宰。
閔懶雲宗師 名一得,道號懶雲子,諱苕敷,字不補之,一字小墾,浙江烏程世家子也。皈依高師時,年最少,開道獨蚤。中年釋褐,開金蓋山之古梅花觀,閉關修道,純是天機。出遊吳、楚、燕、趙,先後遇金懷懷、白馬李、李蓬頭、龍門道者,講論多合。著有《金蓋心燈》、《金蓋志略》、《古書隱樓叢書》。生於乾隆戊寅十二月初二日,卒於道光丙申十一月初十日,住世七十九年,葬金蓋山。
董芝筠嗣師 名一揆,儒名漢策,法名麟科,字帷儒,號南林,又號芝筠,烏程南潯人。事母至孝,歲飢出資先賑。康熙庚戌,兩浙大水,范承謨中丞訪荒政,師乃條程上之,悉依行,後旌為孝子。著有《蘇庵家誡》、《紫光斗科》、《太極祭煉》等書行世,生於明泰昌元年十月,卒於清康熙。
奚退盦(庵an)嗣師 名一定,原名疑,字希白,烏程南門外人。工詩,善世交,皆當世名公卿。晚年築室於十景塘上,釀酒自娛,更號退盦老人,壽至九秩。
第十二代
沈輕雲一清傳
陳樵雲律師 名陽復,原名去非,字翼庭,號樵雲,浙江歸安人,世居荻港。年十六,問道於徐隆岩,授以紫光梵斗,鏇出遊。乾隆十九年甲戌,自粵返休於雲巢。四十年乙未,受沈師傅三大戒。五十年乙已,至餘杭,晤懶雲先生之父(閔艮甫先生,諱大夏,字位思,乾隆甲子舉人,河南息縣知縣)改教諭,適秉鐸餘杭,一見大喜,是歲大旱,餘杭令田名嘉種,請師祈雨,輒應,遂為其邑三元宮主席。生於雍正庚戌九月二十五日,卒於乾隆乙已九月二十五日,生卒月日相同,異哉,住世五十有六,葬金築坪。
周梯霞律師 名陽本,字用霖,原名通照,浙江海寧州人。善書法,早歲皈玄,為餘杭道紀司。有年,祈禱甚靈。年六十,始遇沈祖於南塘,乃皈龍門。於嘉慶初年,嘗來金蓋,後主講,歸休大滌。生於康熙乙未七月七日,卒於嘉慶癸酉十一月二十六日,住世九十有九,葬金築坪輕雲沈律師墓側(按師啟餘杭銅山半持庵支派)。
費丹心律師 名陽得,字通貞,原名漢文,浙江吳興千金人。六歲在射村開化院皈清微派,秉性純勤,一無外好。乾隆辛丑,禮沈祖為師,受戒後啟開化院支派。生雍正,卒嘉慶戊辰二月,住世七十餘。
胡剛剛仙子 江蘇青浦楊鶴之義女也,名滿月,字海生,青浦人。九歲得丹決,十二暫蛻,一日入定,其家昧而殮之,乃常日夜現形,楊家患之,輕雲沈師至青浦休其家,夜半呼其靈,戒以青律,並示以訓,剛剛大悟,拜而稱師,雲起足下而升,楊氏遂安。
王白石嗣師 名陽詔,字涵碧,原名詔,江蘇太倉人。性豪俠,喜歌詩,爛漫天真,目空人世,婁東鶴梅館開山師也,戊辰至金蓋參師,歸休鶴梅(金蓋古梅下院),生於乾隆甲戌,卒於道光壬午,住世六十有九。
姚秋農嗣師 名陽曦,諱文田,譜名加舍,號秋農,浙江烏程人。未第,時僑寓金蓋山讀書,與閔師談說,性理多啟迪,遂禮為師。後取乾隆己酉拔貢,中本科舉人。甲辰,召試一等一名,授內閣中書。嘉慶己未進士,試一甲一名及弟,授修撰官、至經筵講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禮工二部尚書,卒諡文喜。著有《邃雅堂文集》,並手抄《玉樞經》,藏金蓋山之書樓。(《湖州市志》第四百五十六頁有其傳記)
閔贛甫嗣師 名陽楷,原名廷楷,字則之,號贛甫,浙江烏程人,道號餐霞子。
顧半凡嗣師 名陽浩,號雪江,浙江海寧州人,啟海寧龍山憩雲壇支派。
高留海嗣師 名陽旭,原名潮音,浙江仁和諸生。為東籬宗師之從侄曾孫也,庠名山輝。
湯勖茲嗣師 名陽希,原名金釗,字敦甫,號勖茲,浙江蕭山人,由翰林超拜協辦大學士。卒,諡文端。書雲巢山衛正節先生墓碑,並純陽宮為三教師匾,著有《寸心知室》存藳(稿)。
高三悔嗣師 名陽蘊,原名朗,字山輝,烏程人,富室子。一年而疊羅水火病三厄,立志皈依,力求懺悔,因晚號三悔(與前高海留嗣師字同而派異,未知是一是二)。
閔懶雲一得傳
李碧雲律師 名陽春,儒名志亮,號碧雲,浙江長興李家巷人。秉性至孝,學藝精專,父母故後於嘉慶五年庚申春,入金蓋皈玄。癸亥,受初真、中極兩戒,返長興,寄食磨盤僧舍,施符治病。於丙寅九月二十一日坐化,年六十一歲,葬長興小東門外金蓮奄側。
陳棲霞律師 名陽真,字太朴,原名朴生,號春谷,又號棲霞子,浙江台州富家子也。幼而好道,不近利名。年十七,遇方鎔陽,即事。子午功壯,棄家出遊,三謁五台、五朝九華、七禮南海,返居桐柏宮。嘉慶七年壬戊,年三十九,至金蓋山,禮閔祖師,疊受三大戒。生於乾隆癸未三月朔,卒於嘉慶乙丑四月十六,住世四十有三,葬金蓋函萏山之東北麓。
徐根雲律師 名陽盈,字應仙,道號根雲,江南泰州人。童年奉道,於嘉慶三年戊午,年六十五,始至金蓋皈閔祖門下,卒年六十有九。
王護雲宗師 名陽泰,字守醇,原名九如,號鶴皋,道號護雲,四川成都人。力勇而技精,瞻大而智圓,有古俠士風,隨輕略明公名亮,征荊、楚、川、陝,歷蒙賞翎,猶敘然不樂仕進。嘉慶十一年丙寅夏,至金蓋,事閔為師,主守山事。生於乾隆戊辰六月十三日辰時,卒於嘉慶己已六月二十七日戌時,住世六十有二,葬金蓋菡萏(音han-dan)山即雲巢案山。
朱巽峰嗣師 名陽圓,後改陽元,浙江仁和世家子。少年美貌,恃富奢淫,偶閱《陰騭文圖注》,始大悔,赤體遁,初休鶴林(即棲霞嶺之金鼓洞),丙辰止金蓋。卒,葬下菰城西北。
徐馭雲宗師 名陽果,號芝田,又號馭雲,原名仁和,字秉良,江蘇吳縣光福人。通易、理明、佛秉,癸亥遇閔祖於姑蘇滸關文昌宮,遂受戒,是年即逝。
陳歸雲律師 名陽德,號歸雲,原名克佳,字毓詳,舜湖人,曾舍己業往撫二孤,二孤既長,即以己業付掌。年六十來金蓋,謁師受戒。生於乾隆乙丑,卒於嘉慶己卯十一月五日辰時,住世七十有五。
江默齋嗣師 名陽清,字默齋,蘇州人。嘉慶三年自蘇來金蓋,皈閔祖為師,居山五載,謁盡辛勞,癸亥卒于山。
高薌雲嗣師 名陽桂,庠名桂,字丹林,號薌雲,浙江秀水人。已卯冬,主山事備嘗辛苦,逾年病革,歸逝於家。
潘六陽嗣師 名陽因,號六陽,浙江烏程北門外人。年十六皈閔祖,鏇出遊,逝於峨嵋之蒼崖。生於乾隆丙申七月二十九日,卒於道光癸未七月朔。閔祖門下年最少而最早皈道者,推子為冠。
徐梅谷嗣師 名陽仁,原名德暉,號梅谷,浙江金華浦江人。嘗從懶雲閔祖游,或謂石照山人之弟子也。
費撥雲宗師 名陽熙,道號撥雲子,諱熙,字養和,號少房,又號真牧,浙江烏程諸生,道場山人。篡有《太極祭煉》,並著有《禹貢注》、《曾子節要》、《朱子晚年定論評述》,為己編讀書、隨筆、書札,雜著《國策行文》、《開關闔程》、《人譜類篡》、《證人要錄》等書,主雲巢古梅花觀席,有年,建有撥雲精舍。
許餐霞嗣師 名陽春,原名承岳,號崧甫,又號餐霞。河南進士,烏程縣知縣,同治壬戌城陷殉難,奉旨旌恤,入浙江忠義祠。
余蓮屯嗣師 名陽輝,原名治,號蓮屯,江蘇常州諸生。家頗裕,性好善,無求不應,世稱大善士。課徒時,輯有學堂日記,並刊善書千百種。於蘇、杭、會城及湖州創開善書坊,售不取贏,凡遇善舉,無不倡行。生於嘉慶,卒於同治。
徐先仁律師 名陽隱,湖州人,居長興石城山五雷觀。
姚兆芝嗣師 名陽信,道號兆芝,諱端,字肇之,德清人。以花翎同知調南河尋,署山東競沂曹濟道(即嘉慶五年,奏報安瀾入告,欽奉頒賜御書"玉清贊化"匾額者),著有《安瀾紀要》、《剛瀾紀要》,錢唐張勤果公曜,重刊二書,通頒山東,河工奉為法程。
費玉泉嗣師 名陽心,字玉泉,長興人。隱金蓋有年,壽逾八悌而卒。曾述當初閔師祭煉,神虎現形,黑斑灰質,大如童牛,直進書堂,繞行一匝,下山而去,雲是親自在壇目聲者。
徐浩然嗣師 名陽芳,子芳翁,號浩然,吳江平望人。守雲巢有年,一力仔肩,遭發逆亂,轉徙轉家鄉卒。

第十三代

閔贛甫陽楷傳
姚彥侍嗣師 名來宣,原名勤元,號彥侍,浙江烏程人。道光癸卯舉人,官至廣東布政使。
費撥雲陽熙傳
沈耦園經師 名來鶴,原名秉成,號仲復,別號耦園,浙江歸安人。道光己酉順天舉人,鹹豐丙辰進士,改編修,授雲南迤南道、江蘇辦常鎮通海道、調蘇、松太道、擢四川臬司,以臬司為刑名總匯、稍涉疏虞,不免有畸輕畸重之患,況年逾不惑,膝下尚虛,遂決意告病,退休姑蘇之耦園,調臬湖北,又不赴。精古玩,一日得硯石一方,剖之,中有魚形,遂名所居曰鰈硯室,與夫人嚴氏詠花(派名來宜),日則虔誦皇經,夜則共禱北斗。不四年,疊舉二子,光緒甲申被召授順天府尹,鏇命巡撫廣西,調撫安徽,升署兩江總督,後回皖撫任開缺。光緒甲午七月十八日,卒於耦園,住世七十有三歲。按:經師兵動後,在京與杭州夏同善奏請減賦,奉準減去三十分之八,浙民受惠,在常、鎮巡道時,掩骼埋眥。以後振興金蓋,首創湖州仁濟善堂,厥功甚偉。
程無心宗師 名來永,原名符,號子祥,道號抱雲,又曰無心,浙江歸安諸生。官北直佐貳,同治元年,湖城失陷,家屬殉難,師聞遽棄官回南,偏求母骸,不得。遂不復仕,隱金蓋山閉關自勵,闡揚宗風,主古梅花觀講席,有年,雲巢復振師之力焉。生於嘉慶丙子三月二十三日卯時,卒於光緒乙未四月初八日戌時,住世八十歲,葬金蓋之菡萏山,門人私謚曰:孝節先生。
周抑凡嗣師 名來學,諱思誠,號一庵,又號抑凡子,浙江烏程諸生。事母至孝,課徒以忠孝為本,勉人以敬恪為先,故群稱為厚道先生。賊圍城急,母命逸,師曰:安有背親而自圖活者,離獸不若焉!同治壬戌五月初三日,湖州城陷,罵賊不屈而死。年四十四歲,門人私謚曰:孝節先生。後得先生玉鈐一方,製衣冠招魂,葬金蓋之西南麓。事平,奉平奉旨旌恤,入浙江忠義祠。著有《願學編》、《下學指南》(湖州府志有傳,並載浙江忠義錄),並述《太極祭煉》,為其同門譜弟(歸安周文桂派名復善)一力捐資,校刊行世。
王希賢宗師 名來因,原名淦,號篔(音yun)窗,道號希賢,浙江烏程人。粵逆平後,《太極祭煉》悉成灰燼,無有存者,幸師得以字簏之中刊而行世,並演行,以授後學,故今之承演祭煉法,皆師所傳。啟浙江湖州雙井嶺北山保壽宮,立雲壇支派,並啟各分壇支派,為雲巢古梅花觀都講。生於嘉慶,卒於光緒,住世七十餘歲。
陳牧齋嗣師 名來斡,字西崖,號牧齋,浙江歸安人,啟下昂皈雲壇支派,與有力也。
凌壺隱嗣師 名來蘇,原名奐,號曉五,浙江歸安人。精岐黃,名噪一時。壯歲皈玄,兼精正一五雷法襄,啟湖州各分壇支派。(湖州市志有其傳記)
李庸庵嗣師 名來述,原名宗蓮,號少青,道號庸庵,一字在庚,浙江歸安廩貢。校勘《金蓋山志》所刊,經懺有力,中同治乙丑補行,辛酉壬戌恩科舉人。
王鑑如嗣師 名來如,字新甫,道號鑒如。
丁漁舫嗣師 名來明,原名嗣瑤,號漁舫,重興雲巢有功。
王桐齋嗣師 名來書,原名書丹,號桐齋,浙江歸安人。
沈雲門嗣師 名來翰,原名增,字雲門,歸安人。於同治十二年,與張來濟、趙復振捐資,建造雲巢祖堂三楹,並供奉承宗傳道五師於樓。
廬琴舫嗣師 名來善,烏程人。與楊來鴻共啟奚家壯嗣雲壇。
楊韜庵嗣師 名來昆,原名維昆,字璞(音pu)山,號韜庵,歸安月河漾人。
洪 銑 嗣師 名來銑,原名銑,蘇州人。即獨建雲巢玉皇閣、斗姥閣者。
鈕松泉嗣師 名來顯,原名福保,字松泉,道光戊戌科大魁天下,系浙江烏程人,歷任江西江南主考,廣西學政官,至詹事府正詹事。湖州人素稱其為鈕狀元。
鄭問雲嗣師 名來悟,號問雲,始創皈雲壇。
柴含章嗣師 名來開,號含章,在皈雲禮師,復創還雲壇。
費 顧 嗣師 名來欣,還雲壇贊護。
柴 潘 嗣師 名來貞,還雲壇贊護。
姚 邱 嗣師 來恕(玄雲壇)
徐浩然陽芳傳
鍾雪樵嗣師 名來震,號雪樵,浙江石門人。主持古梅花觀有年,興建斗姥閣、讀書堂,功力甚偉。
陳肩雲嗣師 名來宣,原名蓮青,道號肩雲,歸安人。

第十四代

鄭所云來通傳
張揆微嗣師 名復梵,後改復修,儒名思誠,號奎齋,道號揆微,浙江烏程人,繼守湖州報恩觀有力。
金濟雲嗣師 名復翔,字覽屏,號濟雲,始創還雲有力。
程無心來永傳
陳碧霞嗣師 名復基,儒名其傅,號琴軒,道號碧霞,浙江歸安人。興北山雙井嶺,立雲壇有力。
尹金波嗣師 名復心,儒名光治,號金波,浙江烏程廩貢。
韋梅影嗣師 名復吉,儒名臧,號吉人,道號梅影,浙江歸安人。助理湖州仁濟善堂、古梅花觀均有力。
姚進陽嗣師 名復定,儒名鍾煥,號錦江,道號進陽,浙江歸安人。
朱潛陽嗣師 名復守,字仰山,號江蓉,道號潛陽,浙江歸安人。於民國四年甲寅七月卒,存年九十有二歲。
高清和嗣師 名復緣,儒名以藩,號翔軒,道號清和,浙江烏程人。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啟湖州玄雲壇支派。
沈澹持嗣師 名復長,儒名瑞琳,號研傅,又號硯禪,道號澹持,又號坦安,佛名世遠,浙江歸安人。清光緒甲午舉人,湖北候補道,系沈來鶴之長子。
沈雲螺嗣師 名復延,儒名瑞麟,號研裔,道號雲螺,浙江歸安附生。光復後,歷任外交總次長,系沈來鶴之次子。
許廉青嗣師 名復丹,儒名雨臧,號廉青,浙江烏程人。
趙舜臣嗣師 名復光,儒名煦,號舜臣,湖南人。由軍功保舉,歷任烏程、定海、長興等縣知縣。
蔣通默嗣師 名復初,儒名清瑞,更名鴻,號瀾江,別號石瓢,道號通默,浙江歸安人。清舉人,歷任江蘇金山等縣知縣。
莊堅白嗣師 名復留,儒名人寶,號堅白,江蘇震澤人。由諸生歷官浙江金華、寧波等府知府。
程荔裳嗣師 名復暢,儒名際泰,號省三,道號荔裳,歸安癢生。
趙子玲嗣師 名復正,儒名定邦,字子玲,江南丹陽人。由軍功歷官浙江知縣,署長興縣事。光緒九年,為詳請雙井嶺太祖師祭祀,並立儒宗、道祖匾額者。
趙得安嗣師 名復昕,儒名景彬,號偉卿,道號得安,浙江烏程人。
楊渥如嗣師 名復春,儒名書丹,號渥如,住蘇州婁門內八字塔前。
凌冷月嗣師 名復翰,儒名綬,曾字爽泉,道號冷月,浙江歸安人。
丁冷雲嗣師 名復仁,號小蕃,別號冷雲,浙江烏程人。古梅花觀圖及金蓋山全圖為其所畫,時為古齊假龕侍者,自稱冷雲道人。
高澄江嗣師 名復涵,儒名廷錫,道號澄江,桐鄉人。
徐松亭嗣師 名復恕,儒名翔,號松亭,浙江吳興人。
黃理扶嗣師 名復恕,儒名斡,字理扶,浙江仁和人。秉性真誠,於同治年間入金蓋越十餘年,卒于山。
周逸齋嗣師 名復存,號逸齋,烏程軋村人。
沈茂庭嗣師 名復常,儒名寶樾,號茂庭,浙江桐鄉人。
諸復善嗣師 名復善,即捐資刊《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經》職者。
湯少谷嗣師 名復弼,號少谷,曾於光緒戊戌募建上海位中堂,施醫給藥,就於堂中開覺雲支派,後又重建湖州東林山太祖殿,均師偉力。
吳義山嗣師 名復立,號義山,在湖濱金樓慈雲壇皈玄。
張悟珊嗣師 名復功,號悟珊,在慈雲皈玄。
彭墨卿嗣師 名復善,號墨卿,湖濱蔣樓人。
錢梯雲嗣師 名復澈,字月樵,道號梯雲。繼承位中善,舉力維覺雲法派,十七年如一日。
吳悟凡嗣師 名復瀛,字子塍,道號悟凡,在還雲皈玄。
以上均對覺雲開派有力
蔣吳嗣師 名復貞,吳興苕叵南潯人。
湯喬嗣師 復豫,覺雲開派有力。
蔣金嗣師 復端,覺雲開派有力不。
翁呂嗣師 複方,道號梵鶴,浙江慈谿人。
馮夏嗣師 名復文,吳興迎春界人。
周抑凡來學傳
孫靜庵律師 名復謙,儒名韜潛,號蓉仙,道號靜庵,浙江烏程人。兼習正乙,為湖天醫院主席。
周菜仙嗣師 名復善,名文桂,號菜仙,浙江歸安人。孝親敬師,世鮮其匹,行賈滬瀆,見善勇為。
趙進潛嗣師 名復振,儒名振奎,號鏡泉,道號進潛,烏程人。重興宗壇有力,與張來濟、沈來翰重建祖堂三楹,供奉五祖,神主於樓。
王臥雲嗣師 名復莊,儒名葆祺,號幼卿,道號臥雲,浙江長興人。
潘蓮溪嗣師 名復苹,號蓮溪,浙江歸安人,與妻趙氏(派名復果,即趙復振之妹)始創湖州玄雲。
何子惠嗣師 名復覺,號子惠,歸安人,興雙井嶺有力。
凌赤霆嗣師 名復德,儒名德,號嘉六,道號赤霆,歸安人。善書,得鍾王之法,名重一時。曾受戒律與李來述,校勘經懺並復興宗壇均有力焉,系凌來蘇之六弟。
李卍華嗣師 名復原,儒名延適,字去疾,號仲竾(音chi遲),道號卍華,歸安附生,能書畫,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
凌鶴秋嗣師 名復旦,儒名鶚,字滿生,號墨亭,道號鶴秋,歸安諸生。校正太極煉有力,系凌來蘇之弟。
鄭杏江嗣師 名復耐,儒名杏江,烏程人。事母甚孝,母卒棄家,為天后宮道士,精齋醮、符錄。同治辛酉,粵賊圍湖州急,自縊死。
潘果諄嗣師 名復果,號果諄。
陳牧齋來斡傳
俞葆真嗣師 名復業,儒名藎臣,號笠農,道號葆真,烏程人。熟諳懺儀,有失必檢,鹹惴惴焉,與立雲壇有力。
俞麈雲嗣師 名復言,儒名欽臣,字稚吟,道號麈雲,又號參梵,吳興貴涇鋪人。
章藹雲嗣師 名復雲,號鑾坡,道號藹雲,歸安荻港諸生,始創皈雲壇。
江輔卿嗣師 名復真,號輔卿,曾主位中覺雲事務。
陳肩雲來宣傳
龐井淵嗣師 名復緣,儒名士林,字敬軒,道號井澗,烏程人。
黃德風嗣師 名復基,道號德風,浙江桐鄉人。風食露宿,效死勿去,守古梅花觀有力。
(附)
劉復忠律師 陝西人,在北京白雲觀受戒。

第十五代

顧趣雲復思傳
鄭養雲嗣師 名本鐸(音dou朵),儒名延齡,號宇壺,道號養雲,吳興下昂人。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長,曾留學日本,古梅花觀主持,後因身體虛弱,主持讓位高古聲。
沈澹持復長傳
潘益寰嗣師 名本嘏,儒名壬林,號憲臣,道號益寰,佛名覺夙,吳興雙林籍,遷居城北天寧鋪,行商滬上,為縐業及同鄉董事有年。民國己未,在滬籌款,建石坊於雲巢河埠,生平待人以誠,交友以義。生於同治壬申宮五月十八日亥時,系潘復盛之長子。(有照片)
顧養雲嗣師 名本嚴,儒名宗況,字企先,道號養雲,系嘉興人。
王養吾嗣師 名本立,號彬彥,道號養,吾紹興人。總理上海闡北慈善圃,保衛圃諸事宜。
馮知月嗣師 名本景,道號知月子上海濟生會辦事人。
潘肇陽嗣師 名本復,號冰如,道號肇陽,佛名達復。
潘祥生嗣師 名本守,儒名其均,號詳生,吳興人。
李宜孫嗣師 名本學,儒名毓璠(音fan),號宜孫,吳興人。
崔洞元嗣師 名本新,道號洞玄。
汪登雲嗣師 名本成,儒名榮慶,號吉齋,道號登雲。
凌牟壽嗣師 名本頤,儒名牟壽,吳興霅區人。
馮夏復文傳
戴 鈕 嗣師 名本一。湖州鈕狀元之孫女,戴山戴季陶之妻,曾送"忠孝仁(神)仙"--現尚有,其夫戴季陶親(戴山人)書也!
俞塵雲復言傳
周公行嗣師 名本清,儒名天慶,字天清,道號公行,又號冥惠,佛名覺清,揚州興化人,生於鹹豐癸丑十二月初五日丑時,為雲巢古梅花觀主席,被趙一天等盜產,受逼身故。(有照片)
石忘機嗣師 名本恪,儒名增祺,字長青,別號徂徠,道號忘機,吳興嘉泰鋪人,鹹豐戊午八月十四日生。
黃德風復基傳
朱蓮映嗣師 名本蔭,道號蓮映,桐鄉人。

第十六代

鄭養雲本鐸傳
沈怡壑嗣師 名合進,儒名文浚,字嘯岩,道號怡壑,吳興菱湖人。
謝子文嗣師 名合常,南埠後沈埠人,解放前有二家藥店和一家豆腐店,為南埠一雄,極有勢力,不是偽鄉長勝似偽鄉長,解放後被判刑,刑滿後入金蓋山皈玄。生於一九○二年,卒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初十,在世九十五歲。
周公行本清傳
邱長生嗣師 名合廉,儒名順鋕,字長生,吳興人。可能是長興同善堂傳人,與其師兄周合仲(有傳人)二人。因後同善堂老闆(即當家)為周合仲,下之周六一是否周合仲?未詳!
王倬雲嗣師 名合應,儒名正龍,字倬雲,嘉興人。
劉長慶嗣師 名合辛,儒名長慶,江南揚州興化籍唐家舍人,在雲巢買辦有年。
吳介生嗣師 名合心,儒名佩淞,繼名羅介生,吳興奚家莊人。
翁 胥 嗣師 名合淑,同治戊辰八月二十六日生,民國辛酉十二月卒,吳興霅區迎春界仁壽鋪人,系翁合履之妻。
俞 孫 嗣師 名合天,吳興漁樓界貴涇鋪人,系俞本益之妻。
沈 俞 嗣師 名合妙,嘉興碧漪坊人。
顧詠霓本智傳
高古聲嗣師 名合靜,儒名福箴,號古聲,吳興戴山後林人。民國初年湖州城裡開設三家南貨店,上海亦有分店,後林有高同蘇藥店,當時人稱高半天,為湖州市商會董事,兼古梅花觀及上海覺雲總壇董事會董事。古梅花觀一切賣辦均用其名片賒欠(時古梅觀有賣辦船二隻,專管賣辦及接送香客),年終結算。眉長,臉有威相,使人見而生畏。曾有一次,後林東廟開三官會,因榜上有一字之錯而大發雷霆,使人重寫。生於一八八○年,卒於一九四九年,住世七十歲也。
顧養雲本嚴傳
朱 嗣 師 名合通,儒名綸,嘉興人。
盧東海嗣師 名合習,儒名徐俊,佛名道俊,原籍平湖寄居嘉興。
楊覺民嗣師 名合達,儒名士元,字覺民,嘉興人。
崔斐然嗣師 名合常,儒名積文,字斐然,嘉興人。
凌承瑞嗣師 名合仁,儒名承瑞,江蘇吳江人。
朱世鍠嗣師 名合道,儒名世鍠(音huang),嘉興人。
曹廷昌嗣師 名合永,儒名廷昌,嘉興人。
樂 紀 嗣師 名合蘭,儒名紀,鎮海人。
高福順嗣師 名合福,儒名福順,江蘇江陰人。
王芝樵嗣師 名合心,儒名芝樵,號錦雲,吳興苕區查樹塢人。
陳矯哉嗣師 名合強,儒名不弱,號強夫,道號矯哉,吳興雙林人。
李吉臣嗣師 名合祥,儒名元淇,號吉臣,浙江富陽人。
董筠屯嗣師 名合賜,號筠屯,吳興人。
李築盦嗣師 名合初,號磋玲,道號築盦,吳興人。 上(指)
金悟深嗣師 名合穎,儒名克昌,道號悟深,吳興人。 嘉(瑞)
朱曉雲嗣師 名合宗,儒名增第,號花農江,蘇太倉人。(瑞)
胡玉如嗣師 名合琅,儒名保壅,號玉如,江蘇太倉人。(瑞)
姚書雲嗣師 名合翔,儒名鴻章,號書雲,江蘇太倉人。(瑞)
朱奉三嗣師 名合普,儒名增福,號友梅,江蘇太倉人。(瑞)
沈桂山嗣師 名合余,儒名肇林,號桂山,江蘇太倉人。(瑞)
黃翰人嗣師 名合瑞,儒名振興,號翰人,江蘇嘉定人。蘇(華)
汪達夫嗣師 名合義,儒名肇昌,字明泉,號達夫,嘉興人,古梅花觀主持,曾拜韋文白、卞鼎山、顧效仙三師為師。生於光緒(一八八二年)壬寅九月初十日卯時,卒於一九六七年,住世八十六歲。
趙翠雲嗣師 名合瑚,道號翠雲,原籍金華。
朱蓮映本蔭傳
陳福林嗣師 名合廉,儒名福林,浙江桐鄉石門灣人。
吳奇雲嗣師 名合謙,儒名學源,字蘊珊,道號奇雲,又日鐐草,吳興人。
范富來嗣師 名合朴,儒名富來,吳興苕區朱家壩人。
姚心彩嗣師 名合如,儒名鳳岐,字頌安,道號蘧雲,又號心彩,吳興業桂鋪人,生性溫和,尤工楷法。
程漢卿嗣師 名合得,儒名祖培,字漢卿,吳興下昂人。
另補(附)
李善之 名合芹,屬羊,無師無徒,南京金陵大學畢業,識字極多,同玄稱"經懺字典",喜書法尤工小楷,喜飲酒。汪明泉逝世後,因古梅花觀僅剩下李善之一人,擔任主持。一九八九年梅花觀開放,一九九○年與丁永能、沈永物三人一起,為重振梅花觀功勞顯著。生於一九一二年,卒於一九九六年,住世八十四歲,葬金蓋山。

第十七代

嚴六謙合怡傳
李無怠生 教忠,儒名雲麟,字翔之,道號無怠,江蘇吳江縣平望鎮螽斯港人。
楊明心生 教愨,儒名文邦,字俊芳,道號明心,光緒丁酉四月生,於民國丁卯春御匪被害,系吳興苕區澄靜鄉十二都七堡後沈村人。
池福壽生 教壽,儒名福壽,溫州人,現在吳興苕區六十八莊楊家埠。
陳寶林生 教古,儒名嘉玲,號寶林,吳興苕區大錢鎮人。
沈甫青生 教澄,儒名樹棠,號甫青,吳興苕區大錢鎮人。
翁劍平生 教約,儒名惟榮,號劍平,吳興迎春界仁壽鋪人,系翁合履次子。
姚心彩合如傳
邱廉卿嗣生 名教詠,儒名廉卿,吳興方圓田屯人。
鈕養之嗣生 名教成,儒名浩,字養之,原籍浙江秀水鴛湖人,現居江蘇吳江盛澤鎮,乙丑中秋在盛澤青雲壇侍頒,邱祖長春寶懺最為出力。
程漢卿合得傳
謝發生嗣生 名教惠,儒名洪昌,號發生,吳興朱家壩人。
楊彩生嗣生 名教谷,儒名祖蔭,字彩生,吳興霅區中界月河鋪人。
錢菊生嗣生 名教延,儒名南海,字菊生。
謝之文合常傳
相阿四 名教得,字阿四,南埠後沈埠人,古梅花觀道士,眼有病,卒於二○○○年五月,無傳。
諸玉堂 名教乙,安吉地鋪鎮鶴溪村,一九一六年生。少時讀私塾,受其族長諸本慈影響較大,考上西安黃埔第七軍校, 一九四○-四七年間,為胡宗南秘書。一九四八年回家當鄉長,因與當時的偽縣長吵架而不做偽鄉長,逃過了解放後被鎮壓的厄運!一九八六年到偕同陳合慎等孝豐人氏,來雲巢山古梅花觀皈道,寫得一手小楷字,幫梅花觀抄經書數月,一九九○年拜謝之文為師,而求派名教乙,至一九九六年歸孝豐錦雲壇。精大朝天全黃經、黃經、高上玉皇本行經。今雖不做懺事,卻念經不忘,若清晨不念經,則白天似有不適之感也。原耳聰目不明,自一九九六年不慎摔傷腿後,耳聾卻眼清也,最小的字其亦不用帶眼睛看書。
楊伯方傳(名合…,師不明。)
丁阿榮 名教集,袁介匯人。生於一八九五年,卒於一九六七年逝世,屬鼠,住世約七十三歲,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時,自殺。
高古生合靜傳
嚴鶴泉嗣生 名教孝,號鶴泉,吳興霅區人。
沈嘉麟嗣生 名教時,號嘉麟,吳興人。
張鑒臣嗣生 名教緣,號鑒臣。
劉蓮青嗣生 名教一,號蓮青。
陸祖光嗣生 名教箴,字祖光。
以上均為雲遺壇道士
趙永軒 名教弼,戴山後林百家灣人,生於一八九五年,逝於一九七四年,享世八十一歲,善寫疏文,工小楷。傳其侄趙壽春(名明海,後林百家灣村人,一九二四年生,十八歲皈道。一九五○年二十六歲解放後,擔任戴山鄉供銷社經理。二年後,因家中有十幾畝田地,農活顧不上而回家務農,亦不做道士活,改革開放後亦如此,請懺事而不出,然雖五十多年未經道,至今尚能全文背誦幾部經文)。
趙敬軒 名教靜,戴山後林百家灣村,生於一九二二年,從小皈道。
以上為戴山後林祗園堂青雲壇人,青雲壇為高古聲於一九二九年開啟的新壇,故不屬原舊壇。時後林百家灣全村十有八九之男性均為道士,其派名在壇里篩中自由選擇,故有輩份亂七八糟之現象,且均不拜師。所以有派名而無師或不知師為誰者極多。何有此現象,原因有二:其一當是時,在鄉下只有道士先生才有一定的文化,亦即所謂識字,要識字讀書必通過此路。其二,求取派名後,祖師能保佑其身體安康、家運昌盛、不入輪迴等等,故人皆樂於此道。
張阿慶 名教……,吳沈門張灣人,現古梅花觀廚師張元林之父,無傳。
周梅生合聰傳
徐梅成 名教靜,長興虹星橋河橋兜門人,一九○二年生,一九五二年逝世,享年五十歲。
徐毛清 名教安,傳丁元林。
衛阿瑞 名教壽,無傳。
周鎖根 名教元,長興雉城鎮縣前街人,父周梅生。 生於一八九八年,逝於一九五○年,享年約有五十三歲,與其父相差二十五歲而比其父先逝。曾帶過徒弟有四、五個,但因解放而還俗。寫吹拉唱樣樣均精,因而平時往往有些驕氣。
繆福生 教囗,長興雉城竹園村人,生於一八八三年,一九五八年逝世,約享年七十六歲。

第十八代

謝發生教惠傳
吳學培 名永琪,雙林人,在隔河港教書--教師先生。
丁元林 名永能,和孚鎮隔河港人。生於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一日,一九八九年九月,經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古梅花觀重新開放,任住持,與李善之、沈金清一起,廣收道徒,帶領同玄弟子在當地政府和廣大信教民眾的幫助下,自力更生,籌募資金,對道觀主要的殿堂進行重修、塑像,對名貴的樹木花卉加於精心保護培養,使古觀得於重展雄姿。
丁根林 名永修,袁家匯人,丁阿榮之侄。
丁阿榮教集傳
丁小毛 永歡,袁家匯人,生於一九三七年。
丁百群 永感,袁介匯人,生於一九三二年。
李無怠教忠傳
王虎林嗣生 名永崇,儒名文奎,號虎林,系王合寶之孫。開印刷廠,廟裡所有書籍均由其刊印,於一九一二年, 卒於一九九一年,住世八十歲。無傳。

第十九代

丁元林永能傳
董金水 名圓論,一九三八年生,雲巢紅山人,一九九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古梅花觀。
張金根 名圓成,一九四七年生,和孚群益人,一九九六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湖州府廟旁。
施志軒 名圓景,一九五四年生,和孚群益人,一九九六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
徐賽利 名圓琴,一九三八年生,雲巢吳沈門人,一九九六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坤道女八仙之一。
羅永強 名圓物,一九六七年生,湖州城裡人,一九九六年重陽節皈道。現住湖州府廟。
張阿毛 名圓之,一九三五年生,雲巢張灣人,一九九七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
陸惠夫 名圓而,一九三八年生,石淙人,一九九七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
褚彩寶 名圓誠,一九五○年生,石淙人,一九九七年重陽節皈道。
周國華 名圓閒,一九六六年生,湖州城裡人,一九九八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湖州府廟。
楊衛清 名圓若,一九六六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一九九八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李明初 名圓全,一九五三年生,梅峰人,一九九九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
錢克平 名圓考,一九五七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一九九九重陽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王宗耀 名圓貴,一九六三年閏四月生,織里東閣兜人,二○○○年玉皇誕辰節皈道,系本志著者。
施阿榮 名圓貴,一九四二年生,龍溪楊家莊人,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入山前為木工,因喜各處燒香,人戲之曰:"喜燒香,何不皈道?"於是丁丑(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四至金蓋求派名,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入金蓋山古梅花觀。二○○○年十月初三至龍首古院。
俞多林 名圓於,一九五四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顧鳳仙 名圓事,一九四一年生,龍溪上塘人,二○○○年重陽節皈道,坤道女八仙之一。
方伯順 名圓慶,一九五二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梁百財 名圓陽,一九六○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王才根 名圓銀,一九五二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重陽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胡金龍 名圓百,一九五九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重陽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黃占龍 名圓誠,一九六一年生,安吉錕銅隱將人,二○○○年重陽節皈道。現住隱將太平觀。
張曉群 名圓秉,一九六○年生,龍溪下莊人,二○○○年重陽節皈道。住古梅花觀,現下派戴山白龍廟。
顧根民 名圓之,一九五二年生,和孚城溪人,二○○○年純陽祖師誕辰節皈道。
鍾傳興 名圓起,一九五六年生,舊館後紅兜人,二○○○年重陽節皈道。
張樹林 名圓聞,一九四六年生,雲巢張灣人,二○○○年重陽節皈道。
陸如軒 名圓幾,一九四九年生,湖州城裡人,二○○一年重陽節皈道。
吳學培永琪傳
李如安 名圓宵,和孚鎮群利村南堘上,生於一九三六年。十三歲皈道,先生吳永琪(即小吳先生--教師先生),有懺事(其精玉皇懺、祖師懺、重陽懺)則上山,無事在家。解放後不上山,五八歲(一九九三年)再次上山,二○○○年三月份分住龍溪楊家莊龍首古院。

第二十代

李如安圓宵傳
丁新年 明賢,和孚鎮隔河港人,生於一九五五年,屬羊。
李寶林 明任,和孚雲熟人,生於一九五○年。

第二十一代

丁新年明賢傳
邱小成 名至秉。

梅花詩句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早梅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 已被游蜂聖得知。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 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來。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乾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纖巧。
鏇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 繡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