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閣

玉皇閣

玉皇閣始建年代無從查考,從明代府城圖上觀察,現玉皇閣的位置居明代府城鼓樓所在地。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重修後,稱為“玉皇閣”。清乾隆極崇煥軒敞,上供真武帝。此後遂稱其為玉皇閣。1963年,玉皇閣被公布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吉林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玉皇閣位於吉林市船營區北山主峰之巔,在吉林北山古寺廟群中,規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井掩映在綠樹叢中,十分吸引人。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寬真大師選址建造。寬真大師曾為宮廷演員,後看破紅塵,皈依佛門。當他雲遊到關東吉林後,始化緣修建玉皇閣。

風景特色

入玉皇閣山門(天王殿),右側為持國天王、廣目天王,左側為增長天王、多聞天王。寺廟內中軸線東側為祖師殿,

玉皇閣玉皇閣
內供釋迦牟尼佛、道教祖師老子、儒教聖人孔子。兩側供奉的是各行各業祖師計十六人,右側八人為:藥聖李時珍、建築祖師魯班、燒炭祖師孫臏、制軍祖師諸葛亮、閹割祖師華陀、道教北五祖之一呂洞賓、棉紡織業祖師黃道婆、詩聖杜甫;左側八人為:造紙祖師蔡倫、製鹽祖師沈括、命相祖師姜太公、造筆祖師蒙恬、佛教禪宗祖師達摩、造酒祖師杜康、茶聖陸羽、造墨祖師呂祖。三教合一,諸業同堂,系玉皇閣最大的特色。

景觀布局

中軸線西側為老郎殿,主位是梨園祖師唐明皇李隆基,配祀趙公元帥和文曲星。農曆三月十八日為伶人節(伶人即

玉皇閣玉皇閣
戲曲演員,梨園弟子)。昔日每逢此日,各個戲院都要停演,所有演員前往老郎殿焚香頂禮膜拜。祖師廟與老郎殿之間為“天下第一江山”牌坊,為清道光年間大學士吉林將軍松筠所書。 朵雲殿是玉皇閣最雄偉的建築。朵雲殿西側為大雄閣,閣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兩廂是十八尊栩栩如生、姿態各異的羅漢。佛祖背後站立著護法菩薩韋馱。 大雄閣西前側是“萬綠軒,”是民國十五年吉林督軍張作相維修玉皇閣時增建的客廳。這裡曾是吉林省文人墨客薈萃之地,各界名流和軍政要員常到此吟詩作賦。“萬綠軒”的匾額,為“吉林三傑”之一的近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成多祿所題。成氏還題了副楹聯“五載我重遊,桑海高吟詩世界;一層誰更上,乾坤沉醉酒春秋”。西耳房有晚清東三省總督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所題寫的行書楹驟:“泰華西來雲似蓋,大東去浪淘沙”。曾任吉林督軍兼省長的孟恩遠在此題了一筆“虎”字。民國十六年張作相亦題楹聯:“仙吏本蓬萊,夜雨名山尋夢偶來香案地;江城似圖畫,春風綺陌踏青遙見玉珂人”。朵雲殿右側有一棵古松,蒼枝虬勁,生機盎然,格外引人注目。相傳是開山祖師寬真和尚親植於乾隆年間。 沿著朵雲殿與彌勒殿中間的磚鋪甬道,走向後院,豁然開朗,青石板鋪就出一片整齊潔淨的院落,左側是仿古新建的齋堂和念佛堂,為二層小樓。右側為僧象寮房。這都是正德法師在新任住持的兩年時間裡,為解決常住僧眾吃住問題而克服種種困難修建起來的。出了皇閣後門,回首即見“嵐雲橫護”四個磚烘大字刻於門楣之上。玉皇閣有平地一塊,建有青磚寶塔兩座,記憶體開山祖師寬真和尚靈骨。登臨北山,綠樹掩映雙塔,嵐雲橫護廟宇,景色甚佳,是原來“吉林八景”之一,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中,後經吉林市宗教局、市佛教協會及正德法師的共同努力,現已恢復舊觀。

太倉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玉皇閣,又稱普福宮,位於太倉市雙鳳鎮,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天師張宗演之北子周靜清建造。始名“普福觀”,至大三年(1310)元武帝賜額“大玄元普福觀”,皇慶二年(1312)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書“雙鳳福地”白底黑字橫匾懸於普福前門——靈信門。延佑四年(1317)元仁宗敕封該觀為“普福宮”。

普福宮之靈信門內供關、溫、馬、趙四大靈官,入靈信門後便是御道街,穿過二門,兩旁有朝房,至“午朝門”門前兩側是鐘樓鼓樓,門上懸金字豎額:“敕建普福宮”,落款“清寧抱一凝妙真人”(周靜清道號)。進午朝門,入大院即是“凌霄寶殿”。大殿為兩層樓房,樓上正中神龕內供玉皇大帝,兩側供有太白星君、雷、電、風、雨神,及千手觀音,托塔李天王、二郎神等,故又稱“神霄萬靈閣”。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凌霄寶殿被倭寇燒毀,隆慶二年(1568)重建,稱“玉皇閣”。

普福宮兩側有玉芝祠、瑞芝樓、星宿堂、城隍廟及戲樓,東西兩側建有看樓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構成一組極為壯觀的建築。緊靠普福宮西有明永樂年間兵部尚書雙鳳陳冾之“尚書坊”西北處有文徽明書“雙鳳里”坊兩坊均為雙鳳之著名石坊。

1951年春普福宮、城隍廟被改建為糧庫,1965年秋全部折除。

1994年7月6日被批准在舊址上重建,占地20餘畝。正殿仍舊為雙層建築,樓下供三清,樓上正中供玉皇大帝及風、雨、雷、電神。西側建城隍廟。2000年於大殿東側又建文昌閣,供文昌帝君,東偏殿為觀音殿,西偏殿有財神殿、火神殿、星宿殿。大殿前40米處有正山門,門前小河,河上建迎仙橋(據傳呂洞賓祖師曾走過此橋,故名),小橋幽徑。離橋50米前建石坊,坊刻“雙鳳福地”。2003年在坊後20米處建前山門,供護法神王靈官,及東、南、西、北方位神。2005年在前山門後建三清大殿。很是壯觀。

玉皇閣是太倉最為著明的道觀之一,交通便利,近臨204國道旁,僅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一天香客萬人以上。

太倉市道教協會會址所在處。

銀川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銀川玉皇閣位於寧夏銀川市區東街。據《朔方新志》記載,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州的重點歷史文物。

玉皇閣是一座重樓疊閣、飛檐相啄、結構緊湊、玲瓏別致的傳統木結構大屋頂建築。造型甚為美觀別致,是研究明初建築藝術和工藝技巧的原始資料。玉皇閣主閣為重檐二層閣樓,閣高約有22.1米,台基呈長方形,高19米,東南長37.6米,南北寬25米,氣勢雄偉,猶如大鵬展翅,凌空欲飛,給人以向上、拼搏之啟迪,因內鑄玉帝像,因而稱之為玉皇閣。玉皇閣同鼓樓遙相輝映,別有情韻。台基為土建,外表包磚,下有寬近5米的南北向拱券形磚砌通道,可供行人車輛通過。台基的東南角還各建有3層的飛檐角亭一座,遊人可在此登高遠眺。

通化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道教廟宇。在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始建於清代光緒十九年(1891),民國年間(1912—1949)屢有修葺與擴建,原有一閣三院落,主祀玉皇大帝,故名。現為通化市道教開放廟宇。

北京玉皇閣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育強胡同22號,又稱“玉皇廟”。始建於明朝,清代又曾重修。原廟規模宏偉,現在前部分即原山門至二門部分已改為民宅。後半部分前殿三間,東西各有配房六間;中殿後殿各有三間,殿中神像均已不存。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道教道院。在天津市舊城東北角。始建於明代宣德二年(1427),弘治萬曆和清代康熙、光緒年間均有修繕與重建。原由山門、鐘樓、鼓樓、大殿、配殿、清皇閣、六角亭等建築組成,後絕大部分建築被廢。現僅存主體建築玉皇閣等,閣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上下兩層,頂覆綠色硫璃瓦,上層檐下出迴廊一周,可憑欄遠眺,原供奉玉皇大帝銅鑄像,是天津市區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築,為古人重陽登高之處;清人有詩云:“直在雲霄上,蓬瀛望可通;萬帆風匯舞,一鏡水涵空。”昔是天津市區最大的道教廟宇。

平羅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道教廟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城北。創建年代不詳,初為一座小型廟宇,人稱白龍廟,後被擴建成為道教廟宇。整個建築由老玉皇閣與新玉皇閣兩進院落組成,老玉皇閣是一座九脊歇山頂雙層建築,居於院落正中心,新玉皇閣是兩個並列的十方歇山頂的三層建築,形制獨特。兩側配置配殿、鐘鼓二樓等附屬建築。為寧夏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屬文物保護單位。

巍寶山玉皇閣

道教廟宇。在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境內的巍寶山前山靈官殿之後。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

玉皇閣玉皇閣
原在三皇殿下,清乾隆十三年(1748)移建今址,嘉慶二年(1797)復修。主要由四帥殿、玉皇閣、天師殿、三官殿、依雲閣、呂祖殿、二聖殿組成;四帥殿因供奉王、馬、瘟、趙四大元帥故名;正殿玉皇閣,原奉銅鑄玉皇大帝像,後被毀壞,現供神像為泥塑彩繪,高約丈余,頭戴皇冠,身穿龍袍,腰系玉帶,神態自若;閣左為三官殿,殿內昔奉三官大帝神像,閣右為天師殿,殿內中供郭天師,右奉張天師,左奉薩天師,三尊塑像皆為坐像,栩栩如生,均為新塑;閣後是二聖殿,因殿內供奉玉皇大帝父母塑像而名,殿左原有拱月樓,殿右原有依雲閣等建築。

河北省蔚縣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玉皇閣又稱靖邊樓,位於蔚縣城北城垣上。其標準稱謂應是“蔚州玉皇閣”。蔚縣春秋時為代國地,秦置代郡,兩漢時稱代郡,南北朝北周宣帝時(公元579年)置蔚州,自此為蔚州地,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始置蔚縣。玉皇閣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廟,建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蔚州衛指揮史周房將蔚州土城改建為磚城,辟東、西、南三門,正北無門建玉皇閣一座,與三門遙相對峙。玉皇閣建造至今已數百年,歷經風雨剝蝕,戰亂兵災,雖幾經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於高高的城垣之上,現存仍為明代建築風格,表現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築藝術的重要實例。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蔚州志》記載,昔日城垣有樓閣24座,獨此樓最為弘整高峻,雄偉壯觀。現存玉皇閣坐北朝南,總面積2000平方米有零,分上下兩院,從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小門、玉皇閣大殿。天王殿和玉皇閣大殿分布在同一條中軸線上。下院由天王殿、東西配殿和正禪房組成。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系硬山布瓦頂。脊檁下題“大明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創立”。天王殿東西兩側各有小式硬山布瓦頂角門一座,由此可進達上院。

由十八級石砌台階跨入小門為上院。小門兩側左為鐘樓,右為鼓樓。建築格式均為重檐歇山布瓦頂。上院正面是玉皇閣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頂。大殿正脊為琉璃花脊,兩端砌盤龍大吻,脊上為琉璃八仙人,邊脊砌大吻跑獸,四角脊梢裝有獸頭,下懸鐵鐸,微風吹拂丁當作響,氣勢非凡。整座建築木架油飾彩繪,基本是“和璽”、“蘇式”圖樣。

玉皇閣大殿外觀三層,實為二層,在第二層樓閣的中間又向四外兀突一檐,下設遊廊一周,遊人順遊廊四顧,北俯壺流河迤邐如帶,南眺翠屏山雲霧環繞,西顧則山明水秀,東望則村落疏密,山川阡陌,盡收眼底。

玉皇閣大殿內,正面(北面)塑有玉皇大帝神像,牆壁上繪製有大型人物壁畫“封神圖”。在玉皇大帝塑像兩側的牆壁上,繪製著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東西兩壁上繪有“三十六雷公”。帝王威嚴,雷公猙獰,侍者秀目,場面宏大,色彩艷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殿前檐廊下林立著石碑八幢,其中明、清重修碑七幢,從此閣重修次數之多,可見對其重視之程度,亦可見其歷史文物價值之高。另一幢是《天仙子》詞碑,這是深受後人推崇的極有藝術價值的一幢石碑。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外族侵犯紫荊關,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進士蘇志皋奉命赴蔚州征摧糧餉,並督促大軍經蔚州飛狐峪進發廣昌(淶源),增援紫荊。蘇進士在蔚之時,忙裡偷閒,乘月夜登上玉皇閣,環視周圍群山,有如眾位列仙驂鸞跨鳳翱翔其間,乃作小詞一闋,名曰《天仙子》。詞曰:青帝祠前赤帝祠,步虛聲里夢回時,羽輪歸去鶴書遲。山吐月、水平堤,冷冷玉露濕仙衣。

《天仙子》詞石刻為行草,字大如升,用筆流暢自然,字型飄逸瀟灑,風格豪放,不失為書法藝術珍品。

河北省陽原縣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東城玉皇閣坐落在東城北街,是陽原縣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築之一。據趙可化《東城建玉皇閣記》,該閣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7562年)。清鹹豐七年(1857年)正月十五,道士燒香不慎失火,三層殿閣盡毀,銅鑄玉皇大帝的一條腿也被熔化,後用泥漿補上。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84年重修,1993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進行了大規模修繕。這座高大莊嚴、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的古代建築成了遊覽勝地。

雲南保山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古城保山西緣太保山半正中,雄峙著一座巍峨宏麗的道教建築——玉皇閣。其莊嚴超拔的氣勢、精妙至極的建築工藝令人讚嘆,可謂古“西南絲綢之路”重鎮一顆光耀奪目的古建築瑰寶。

據《永昌府志》載,玉皇閣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郡人馮君魯在原毗盧閣廢址上所建,現存大殿及大殿前丹墀兩側之鐘鼓二亭。大殿矗立在鑲嵌青石浮雕的高台基座上,基座平面401平方米,高闊方直,呈灰青色調,給人以素雅博大之感。其上所承大殿為三重檐歇山頂,早先曾塑玉皇金身座像和四大真人巨型立像。大殿面闊5間,23米;進深5間,17米。下有六六三十六根大柱舉架支撐,中柱通高13.6米。明間和次間之間採用移柱法將中柱後移,以擴寬殿堂中央空間;穹頂呈覆斗形八卦藻井,頂面繪太極圖;殿內壁畫飄逸多姿,一派仙家氣象;格子門勻雕有動物、花卉,空靈娟秀。殿頂通覆黃色琉璃瓦,正脊飾以寶頂、禽獸、鴟吻,垂脊亦作花飾、尾吻,四角懸以風鈴。三重檐下均懸巨匾,尤其是二層檐口懸掛的四塊木質浮雕彩繪的單字匾引人注目,正視為“至誠無息”四個朱黃大字,右側(北)視為“龍飛鳳舞”四個紅綠色大字,左側(南)視為“諸神參天”四個紅褐色大字,一匾而三用,建築師匠心獨運,由此可見一斑。殿前兩側為鐘鼓二亭,昔時亭內懸鐘架鼓,朝暮為聲;大殿北鄰之會真樓,為徐霞客當年遊歷保山下榻處所。

保山玉皇閣現在是保山市博物館,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保山玉皇閣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雲南蒙自玉皇閣

玉皇閣玉皇閣

又名通明閣。在蒙自縣城承恩街口東側,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閣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通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閣記憶體明永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閣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閣碑記》。東西兩閣位於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頂,通高12米,面闊,進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築風格,三閣鼎立為蒙自縣城時代最早的一組建築。1983年公布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織金縣玉皇閣

位於城關鎮玉屏路中段北側。始建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慶、道光年間兩度重修。坐東向西。由閣樓、前殿、後殿及禪房組成。現存後殿,二層,底層面闊五間,通面闊17.49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2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歇山青瓦頂。明、次間前檐為磚拱門,稍間磚砌拱窗。

中國寺廟4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

銀川市著名旅遊景點

吉林市著名旅遊景點

張家口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張家口市因歷史久遠和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著而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和革命傳統,自然景觀頗多,是開發建設北京“後花園”的理想地域。已有各類旅遊景區、景點40多個。
景點黃帝城;泥河灣遺址;中華三祖堂;萬里長城大境門;清遠樓;玉皇閣;昭化寺;金閣山;雞鳴山;雞鳴驛;古雲泉寺;關外第一泉;金蓮川;壩上明珠草原湖;肖後梳妝樓;小五台山自然保護區;飛狐峪;虎窩寺;遼代壁畫墓群;南安寺塔;水母宮;中都遊牧源;金河口;崇禮滑雪;永定河峽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